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劳伦斯在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对马贩子的女儿梅布尔、她的兄弟们及青年医生弗格逊的眼神作了多处细致入微的描写。本文探讨了这一手法对表现人物心理,升华作品主题方面的意义,关注潜藏在人物内心和表露于人物之外的意识与无意识,表现了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以及自然流露的爱情冲动对生命的唤醒。
关键词: D.H.劳伦斯 《马贩子的女儿》 眼神 主题
在现代英国小说史上,D.H.劳伦斯是一位非常杰出又颇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作家,同时也倍受争议。他于1885年出生于英格兰矿区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对资本主义机械文明的深刻洞察力,写出了大量作品,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被认为是劳伦斯“性与美”哲学的经典阐释。劳伦斯认为,只有使人的全部自然本性特别是性的欲望充分复活,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罪恶;只有使人的原始本能充分复活,才能使人与宇宙之间和人与人之间恢复和谐的关系。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时而穿插的眼神描写出神入化,贯穿始终。以此为手段,劳伦斯表达了他借“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来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摆脱现代工业化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的主题。这个“折射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从细节之处刻画了人物的内心,升华了作品的主题。
故事叙述了女主人公梅布尔和小镇上的青年医生弗格逊之间的爱情故事。马贩子的女儿,27岁的梅布尔一度家境富足,但自从父亲去世之后,家道中落,家中三个兄弟又一事无成,兄妹之间毫无感情可言。她整日生活在极度的孤独之中,在麻木重复的家庭琐事中机械地应付着每一天,神情冷漠呆板,内心空虚绝望。面临支离破碎的家庭,她毫无信心,选择了以投水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犹如浮萍的生命,不料却被碰巧路过的小镇上年轻医生救起。在梅布尔家,医生出于医德为梅布尔脱去湿衣,裹上毯子保暖。梅布尔醒来后却问医生是否出于爱情而救她。起初医生很反感,拒不承认这一说法。后来看到梅布尔的眼神因有人爱她而变得充满生气时,不免怦然心动,柔情顿生。两人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感纠葛中点燃了彼此对爱情的渴望,唤起了对方心中对生命的重新认识。
在这篇小说中,对作为“心灵的窗口”的眼睛的描写俯拾皆是。劳伦斯在本文中刻画人物的眼神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在冷酷无情的工业社会中,在日益物化的生存环境下,人们浅薄浮躁、呆滞绝望的眼神;二是人物在无意识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心灵之目;三是在人的本性对爱情的呼唤下,彼此交会流露出来的充满激情、热血涌动、闪亮狂热的眼神。
一、绝望呆滞,压抑疲倦的眼神
小说以兄妹四人的家庭会议开始。围在圆桌旁的大哥Joe“his eyes were shallow and restless”、“watched the horses with a glazed look of helplessness in his eyes”,足见这个大哥在面临家中的变故时那种漠不关心、绝望无助、心乱如麻的状态。他年岁最大,可以自谋生路,然而在父母双亡家财尽失的时候,对弟妹的未来却丝毫没有承担起一个兄长的义务,只会不负责任地、无助地逃避。而二哥Henry面对自己的妹妹,也是“clenching his lips,his blue eyes fixing in sharp antagonism,as he made a grimace of sour exasperation”。同在一个屋檐下长大,哥哥对妹妹的目光竟然如此尖刻,嫌恶愠怒,只是把她当作一个仆人来对待。其实,父母双亡的梅布尔此时更容易对兄长产生依赖感,希望他们之间可以建立起一种类似于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爱之情,但最终失望透顶。这两处眼神描写暗示了梅布尔面对独自承受家庭压力时内心的痛苦煎熬。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无情和心灵代沟跃然纸上,这种强烈的压抑感越来越增添了梅布尔心中对情感的渴求和对美好的向往,我们也不难推断出她毅然、决然地要抛弃自己生命时的那种坚定。虽然小说并未直接告诉读者造成人物精神贫乏空洞、绝望麻木的根本原因,但是对劳伦斯的作品思想主题有一定的了解的读者很容易就会发现,造成社会冷漠和人类物化的根本原因正是机械文明和工业社会的发展,正是由于工业的文明使得传统的贩马业遭到了摧毁。长期以来,梅布尔生活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里,生活枯燥单调,没有任何朋友,自己最爱的母亲也早已去世,兄弟们又冷漠相待。久而久之,梅布尔甚至忽略了自己的性别差异,只像一个动物般机械地存活在这个冷漠的世界,犹如一只“斗牛犬”般表情僵硬。然而内心越渴望,环境却越冷漠,这种极大的反差和张力使得这个姑娘生活在一种进退不得的缝隙之中,对生活和未来都丧失了激情和希望。当三兄弟各自为安的时候,她对生活的失望和绝望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她唯一的出路便是离开这个带给她太多痛苦和心碎的世界。死亡此时变成了一种新生,一种解脱,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小镇医生弗格森来到梅布尔家,作者初次介绍他的表情时这样描述:“his face was rather long and pale,his eyes looked tired.”作为镇上的一个助理医生,在自己得了重感冒的情况下,他仍旧终日奔忙,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到处给人看病。从他困倦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并不比梅布尔快乐。他用疯狂的工作来掩饰空洞的生活,不顾自己患病的身体,奔走于病人之间。这种看似充实的忙碌实际上是一种麻木的重复,因为生活中其他温暖的缺失,所以一味地沉浸在工作当中。他自己也承认生活是“烦躁的”,生活中唯一能令他感到刺激的事情就是“to be in the homes of the working people”,只有这样,“His nerves were excited and gratified.He could come so near,into the very lives of the rough,inarticulate,powerfully emotional men and women.”。这说明在内心深处,他渴望有一份温暖的情感去拂去心灵寂寞的灰尘,渴望一种生命的力量来唤醒终日的麻木,但是个性的压抑却限制了他本能的发挥,这疲倦的眼神之中流露出医生对爱情的渴望。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生活均麻木而空虚,但内心又极度渴望温暖的情感,这种对比为下文他们之间彼此的心灵解救,瞬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埋下了伏笔。
二、无意识之中流露情感的心灵之目
在梅布尔和弗格森的初次见面中,作者进行了这样的描写:“Mabel looked at him with her steady,dangerous eyes,that always made him uncomfortable,unsetting his superficial ease.”鉴赏心理学的直觉表现说曾经提到:人的情感在未被发觉之前,还只是心灵中潜在的质料。此时医生心中已经感觉到了触动,但他却不知这是怎样的一种触动。而那时,梅布尔终日寡言,面无表情。在长久的孤独中,为了抵御外界对心灵的伤害,她渐渐地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冷漠来回应这个世界的所有默然。这可用心理学中的压抑(repression)来解释,即讲那些不能见容于意识的欲望、情感和观念拒之于意识之外而形成的无意识。她希望“avoiding every eye”,这种人格的异化正是要摆脱巨大焦虑的一种方式。
医生路过墓地再次看见梅布尔时,觉得“some mystical element was touched in him”、“there was a heavy power in her eyes which laid hold of his whole being”,且“the life came back into him,he felt delivered from his own fretted,daily self”。这些眼神带给医生力量,也是梅布尔对医生的救赎。在那个瞬间,医生好像吸了某种烈性麻药,再也没有感到软弱、无力,而是感到生命又回到了身上,竟然感到从烦躁的日常生活中解脱了出来。一个小小的眼神竟可以带给医生如此大的转变和力量,这难道不是藏在意识之下的对爱情的呼唤给予的力量吗?劳伦斯认为,人性的复归和自然欲望的解放是帮助人类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小说此外对眼神的描写与劳伦斯一贯主张的思想观点是相一致的。随后,医生在斜坡的小路上,透过老牧场,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只匆匆扫视那片景色时,在昏暗的苍茫暮色中便看到了穿黑衣的梅布尔?弗格森在那个时候,“could just make sure of the small black figure moving in the hollow of the failing day.He seemed to see her in the midst of such obscurity,that he was like a clairvoyant,seeing rather with the mind’s eye than with ordinary sight”。这种用心智所看到的景象如果不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的情感又是什么呢?正是这种无意识的爱情使得医生凭借想象力看见在模糊黑暗的夜色中那个身影就是梅布尔,这种无意识的爱成了医生救助梅布尔的金钥匙,打开了她紧闭多年的心房,释放了她隐藏极深的将死的欲望。
三、充满希望、激情和生命力的眼神
被医生救起之后,刚刚苏醒的梅布尔“was breathing regularly,her eyes were side open and as if conscious,but there seemed something missing in her look”。她询问医生自己刚才做了什么时,“her eyes remained full on him”,已经恢复知觉的梅布尔眼神中缺乏了什么东西,这缺乏的正是生命的力量和原始的动力。这种眼神不完全是僵硬的表情了,在医生的救助中,梅布尔已经渐渐尝试探寻美好、温暖和自由。这种努力虽然仍然有工业社会束缚的痕迹,却已开始慢慢松动。
医生有了梅布尔的注视,“The shuddering became quieter in him,his life came back in him,dark and unknowing,but strong again”。这眼神又何尝不是一种力量,又何尝不是梅布尔对医生的救赎呢?梅布尔接着问医生:“Was I out of my mind?”而眼睛却“fixed on him all the time”。在这一刻不停的注视里,无时无刻不涌动着情感,她开始渐渐挣脱了束缚,慢慢产生了毫无阻碍的情感。这个瞬间梅布尔的感情正在极速上升:“She looked around ,with wild eye,as if seeking something.”她询问是否是医生为她脱去了湿衣时,“her eyes resting full and inevitable on his face”。梅布尔这狂热的目光正是在寻找以往她所丢失的那些热望,那些对生命的原动力。此时此刻,她竟然可以毫无畏惧地正视一个异性的眼睛,可想而知,这眼神中定是充满了勇气,她正在挣脱被工业社会压抑良久的情感需求和道德约束,把那些禁锢人性的所谓教义一点点解锁。梅布尔不停地询问医生是否爱她,眼中流露出的是那种闪亮的、腼腆的眼神,这种眼神使得她容光焕发,流露出第一次占有的喜悦,她再也不是别人眼中的如同“斗牛犬”般僵死的脸庞和冷漠的表情。在爱情的召唤下,她渐渐苏醒。工业社会带来的人性幻灭因为有了人的本能欲求而使生命充满了活力和自信,人们不再是行尸走肉。这段描写耐人寻味,不仅刻画了一位绝望中的女人对爱的渴求,而且表现了她对拯救她、爱护她的人强烈的占有欲。“梅布尔匍匐在医生的脚前,用双手环抱着他的双腿,抬起脸用火辣辣的目光望着他,眼里掠过一丝对胜利的期盼,她毫无遮羞地神情地吻着他的膝盖”。此处,对于眼神和动作描写仅寥寥数笔便把压抑太久、扭曲太久的人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生动地将一个勇敢地追求爱情的马贩子的女儿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最终,青年医生弗格森终于摆脱了一切所谓的理性约束,忠实了自己的内心,承认了这份爱情。在两人情感的纠缠中,梅布尔又敏感地察觉到了医生的忧郁,“她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和怀疑,死亡的阴影再次蒙上了她的双眼”。医生的内心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感情和理智不停地撕扯着他的内心,他低头吻了她。一吻过后,她的眼里再次布满了泪水。这是欣喜的泪水,解脱的泪水,胜利的泪水。梅布尔转过脸一直看着医生,眼神含情脉脉,深不可测,他甚至有点害怕这双眼睛。这眼神里充满了爱的召唤、压抑后释放的能量,而只有用两性的完美结合才能够挣脱束缚,只有这种“血的性情”才能够唤醒人类,拯救社会,这种突围是一种伟大的必然。梅布尔眼神之中的迟疑、往复、对未来的不确定正是她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的碰撞,这种迟疑是人的本能反应。由于长期生活在压抑孤独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梅布尔对未来的不自信和担心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可以看出,在经历了生与死、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冲突后,她不会轻易放开自己的爱情,更不会轻易丢掉自己美好的明天。
在《马贩子的女儿》这篇小说当中,劳伦斯几乎贯穿始终的眼神描写表现了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扼杀,也体现了人类本性中的原始动力和欲望为人物带来的巨大转变,透露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眼睛这个感性思维的承载体,是反映人物心理变化的明镜。它展示了文章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的生命力量源自自然的男女性爱,他希望人类挣脱一切压抑,回归生命本题,回归纯粹的自然。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劳伦斯过于批判理性社会的束缚,夸大人性本能的原始作用,将男女和谐的性爱作为实现美好社会的唯一手段的观点过于理想化,但是他所倡导的积极的人性观、健康的生活模式,以及和谐的社会观却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思维导向,给我们以后的生活也提供了一种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劳伦斯.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李金奎.压抑与冲动之间的摇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4]莫里斯·罗森堡,拉尔夫·H.特纳主编.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1.
关键词: D.H.劳伦斯 《马贩子的女儿》 眼神 主题
在现代英国小说史上,D.H.劳伦斯是一位非常杰出又颇具影响力的现代主义作家,同时也倍受争议。他于1885年出生于英格兰矿区一个工人阶级家庭,以其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对资本主义机械文明的深刻洞察力,写出了大量作品,为现代主义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被认为是劳伦斯“性与美”哲学的经典阐释。劳伦斯认为,只有使人的全部自然本性特别是性的欲望充分复活,才能克服资本主义的罪恶;只有使人的原始本能充分复活,才能使人与宇宙之间和人与人之间恢复和谐的关系。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时而穿插的眼神描写出神入化,贯穿始终。以此为手段,劳伦斯表达了他借“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来创造一种和谐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摆脱现代工业化文明对人性的压抑和扼杀的主题。这个“折射人物内心世界的窗口”从细节之处刻画了人物的内心,升华了作品的主题。
故事叙述了女主人公梅布尔和小镇上的青年医生弗格逊之间的爱情故事。马贩子的女儿,27岁的梅布尔一度家境富足,但自从父亲去世之后,家道中落,家中三个兄弟又一事无成,兄妹之间毫无感情可言。她整日生活在极度的孤独之中,在麻木重复的家庭琐事中机械地应付着每一天,神情冷漠呆板,内心空虚绝望。面临支离破碎的家庭,她毫无信心,选择了以投水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犹如浮萍的生命,不料却被碰巧路过的小镇上年轻医生救起。在梅布尔家,医生出于医德为梅布尔脱去湿衣,裹上毯子保暖。梅布尔醒来后却问医生是否出于爱情而救她。起初医生很反感,拒不承认这一说法。后来看到梅布尔的眼神因有人爱她而变得充满生气时,不免怦然心动,柔情顿生。两人在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情感纠葛中点燃了彼此对爱情的渴望,唤起了对方心中对生命的重新认识。
在这篇小说中,对作为“心灵的窗口”的眼睛的描写俯拾皆是。劳伦斯在本文中刻画人物的眼神可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在冷酷无情的工业社会中,在日益物化的生存环境下,人们浅薄浮躁、呆滞绝望的眼神;二是人物在无意识之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心灵之目;三是在人的本性对爱情的呼唤下,彼此交会流露出来的充满激情、热血涌动、闪亮狂热的眼神。
一、绝望呆滞,压抑疲倦的眼神
小说以兄妹四人的家庭会议开始。围在圆桌旁的大哥Joe“his eyes were shallow and restless”、“watched the horses with a glazed look of helplessness in his eyes”,足见这个大哥在面临家中的变故时那种漠不关心、绝望无助、心乱如麻的状态。他年岁最大,可以自谋生路,然而在父母双亡家财尽失的时候,对弟妹的未来却丝毫没有承担起一个兄长的义务,只会不负责任地、无助地逃避。而二哥Henry面对自己的妹妹,也是“clenching his lips,his blue eyes fixing in sharp antagonism,as he made a grimace of sour exasperation”。同在一个屋檐下长大,哥哥对妹妹的目光竟然如此尖刻,嫌恶愠怒,只是把她当作一个仆人来对待。其实,父母双亡的梅布尔此时更容易对兄长产生依赖感,希望他们之间可以建立起一种类似于父母与儿女之间的关爱之情,但最终失望透顶。这两处眼神描写暗示了梅布尔面对独自承受家庭压力时内心的痛苦煎熬。家庭成员之间的冷漠无情和心灵代沟跃然纸上,这种强烈的压抑感越来越增添了梅布尔心中对情感的渴求和对美好的向往,我们也不难推断出她毅然、决然地要抛弃自己生命时的那种坚定。虽然小说并未直接告诉读者造成人物精神贫乏空洞、绝望麻木的根本原因,但是对劳伦斯的作品思想主题有一定的了解的读者很容易就会发现,造成社会冷漠和人类物化的根本原因正是机械文明和工业社会的发展,正是由于工业的文明使得传统的贩马业遭到了摧毁。长期以来,梅布尔生活在一个以男性为主的世界里,生活枯燥单调,没有任何朋友,自己最爱的母亲也早已去世,兄弟们又冷漠相待。久而久之,梅布尔甚至忽略了自己的性别差异,只像一个动物般机械地存活在这个冷漠的世界,犹如一只“斗牛犬”般表情僵硬。然而内心越渴望,环境却越冷漠,这种极大的反差和张力使得这个姑娘生活在一种进退不得的缝隙之中,对生活和未来都丧失了激情和希望。当三兄弟各自为安的时候,她对生活的失望和绝望达到了崩溃的边缘。她唯一的出路便是离开这个带给她太多痛苦和心碎的世界。死亡此时变成了一种新生,一种解脱,一件美好的事情。
在小镇医生弗格森来到梅布尔家,作者初次介绍他的表情时这样描述:“his face was rather long and pale,his eyes looked tired.”作为镇上的一个助理医生,在自己得了重感冒的情况下,他仍旧终日奔忙,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到处给人看病。从他困倦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生活并不比梅布尔快乐。他用疯狂的工作来掩饰空洞的生活,不顾自己患病的身体,奔走于病人之间。这种看似充实的忙碌实际上是一种麻木的重复,因为生活中其他温暖的缺失,所以一味地沉浸在工作当中。他自己也承认生活是“烦躁的”,生活中唯一能令他感到刺激的事情就是“to be in the homes of the working people”,只有这样,“His nerves were excited and gratified.He could come so near,into the very lives of the rough,inarticulate,powerfully emotional men and women.”。这说明在内心深处,他渴望有一份温暖的情感去拂去心灵寂寞的灰尘,渴望一种生命的力量来唤醒终日的麻木,但是个性的压抑却限制了他本能的发挥,这疲倦的眼神之中流露出医生对爱情的渴望。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生活均麻木而空虚,但内心又极度渴望温暖的情感,这种对比为下文他们之间彼此的心灵解救,瞬间产生强烈的感情埋下了伏笔。
二、无意识之中流露情感的心灵之目
在梅布尔和弗格森的初次见面中,作者进行了这样的描写:“Mabel looked at him with her steady,dangerous eyes,that always made him uncomfortable,unsetting his superficial ease.”鉴赏心理学的直觉表现说曾经提到:人的情感在未被发觉之前,还只是心灵中潜在的质料。此时医生心中已经感觉到了触动,但他却不知这是怎样的一种触动。而那时,梅布尔终日寡言,面无表情。在长久的孤独中,为了抵御外界对心灵的伤害,她渐渐地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用冷漠来回应这个世界的所有默然。这可用心理学中的压抑(repression)来解释,即讲那些不能见容于意识的欲望、情感和观念拒之于意识之外而形成的无意识。她希望“avoiding every eye”,这种人格的异化正是要摆脱巨大焦虑的一种方式。
医生路过墓地再次看见梅布尔时,觉得“some mystical element was touched in him”、“there was a heavy power in her eyes which laid hold of his whole being”,且“the life came back into him,he felt delivered from his own fretted,daily self”。这些眼神带给医生力量,也是梅布尔对医生的救赎。在那个瞬间,医生好像吸了某种烈性麻药,再也没有感到软弱、无力,而是感到生命又回到了身上,竟然感到从烦躁的日常生活中解脱了出来。一个小小的眼神竟可以带给医生如此大的转变和力量,这难道不是藏在意识之下的对爱情的呼唤给予的力量吗?劳伦斯认为,人性的复归和自然欲望的解放是帮助人类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小说此外对眼神的描写与劳伦斯一贯主张的思想观点是相一致的。随后,医生在斜坡的小路上,透过老牧场,究竟是什么力量使他只匆匆扫视那片景色时,在昏暗的苍茫暮色中便看到了穿黑衣的梅布尔?弗格森在那个时候,“could just make sure of the small black figure moving in the hollow of the failing day.He seemed to see her in the midst of such obscurity,that he was like a clairvoyant,seeing rather with the mind’s eye than with ordinary sight”。这种用心智所看到的景象如果不是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的情感又是什么呢?正是这种无意识的爱情使得医生凭借想象力看见在模糊黑暗的夜色中那个身影就是梅布尔,这种无意识的爱成了医生救助梅布尔的金钥匙,打开了她紧闭多年的心房,释放了她隐藏极深的将死的欲望。
三、充满希望、激情和生命力的眼神
被医生救起之后,刚刚苏醒的梅布尔“was breathing regularly,her eyes were side open and as if conscious,but there seemed something missing in her look”。她询问医生自己刚才做了什么时,“her eyes remained full on him”,已经恢复知觉的梅布尔眼神中缺乏了什么东西,这缺乏的正是生命的力量和原始的动力。这种眼神不完全是僵硬的表情了,在医生的救助中,梅布尔已经渐渐尝试探寻美好、温暖和自由。这种努力虽然仍然有工业社会束缚的痕迹,却已开始慢慢松动。
医生有了梅布尔的注视,“The shuddering became quieter in him,his life came back in him,dark and unknowing,but strong again”。这眼神又何尝不是一种力量,又何尝不是梅布尔对医生的救赎呢?梅布尔接着问医生:“Was I out of my mind?”而眼睛却“fixed on him all the time”。在这一刻不停的注视里,无时无刻不涌动着情感,她开始渐渐挣脱了束缚,慢慢产生了毫无阻碍的情感。这个瞬间梅布尔的感情正在极速上升:“She looked around ,with wild eye,as if seeking something.”她询问是否是医生为她脱去了湿衣时,“her eyes resting full and inevitable on his face”。梅布尔这狂热的目光正是在寻找以往她所丢失的那些热望,那些对生命的原动力。此时此刻,她竟然可以毫无畏惧地正视一个异性的眼睛,可想而知,这眼神中定是充满了勇气,她正在挣脱被工业社会压抑良久的情感需求和道德约束,把那些禁锢人性的所谓教义一点点解锁。梅布尔不停地询问医生是否爱她,眼中流露出的是那种闪亮的、腼腆的眼神,这种眼神使得她容光焕发,流露出第一次占有的喜悦,她再也不是别人眼中的如同“斗牛犬”般僵死的脸庞和冷漠的表情。在爱情的召唤下,她渐渐苏醒。工业社会带来的人性幻灭因为有了人的本能欲求而使生命充满了活力和自信,人们不再是行尸走肉。这段描写耐人寻味,不仅刻画了一位绝望中的女人对爱的渴求,而且表现了她对拯救她、爱护她的人强烈的占有欲。“梅布尔匍匐在医生的脚前,用双手环抱着他的双腿,抬起脸用火辣辣的目光望着他,眼里掠过一丝对胜利的期盼,她毫无遮羞地神情地吻着他的膝盖”。此处,对于眼神和动作描写仅寥寥数笔便把压抑太久、扭曲太久的人性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生动地将一个勇敢地追求爱情的马贩子的女儿的形象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最终,青年医生弗格森终于摆脱了一切所谓的理性约束,忠实了自己的内心,承认了这份爱情。在两人情感的纠缠中,梅布尔又敏感地察觉到了医生的忧郁,“她的眼里充满了泪水和怀疑,死亡的阴影再次蒙上了她的双眼”。医生的内心正在展开一场激烈的较量,感情和理智不停地撕扯着他的内心,他低头吻了她。一吻过后,她的眼里再次布满了泪水。这是欣喜的泪水,解脱的泪水,胜利的泪水。梅布尔转过脸一直看着医生,眼神含情脉脉,深不可测,他甚至有点害怕这双眼睛。这眼神里充满了爱的召唤、压抑后释放的能量,而只有用两性的完美结合才能够挣脱束缚,只有这种“血的性情”才能够唤醒人类,拯救社会,这种突围是一种伟大的必然。梅布尔眼神之中的迟疑、往复、对未来的不确定正是她内心深处意识和无意识的碰撞,这种迟疑是人的本能反应。由于长期生活在压抑孤独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梅布尔对未来的不自信和担心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可以看出,在经历了生与死、黑暗与光明的强烈冲突后,她不会轻易放开自己的爱情,更不会轻易丢掉自己美好的明天。
在《马贩子的女儿》这篇小说当中,劳伦斯几乎贯穿始终的眼神描写表现了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扼杀,也体现了人类本性中的原始动力和欲望为人物带来的巨大转变,透露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变化。眼睛这个感性思维的承载体,是反映人物心理变化的明镜。它展示了文章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的生命力量源自自然的男女性爱,他希望人类挣脱一切压抑,回归生命本题,回归纯粹的自然。
但从另一方面而言,劳伦斯过于批判理性社会的束缚,夸大人性本能的原始作用,将男女和谐的性爱作为实现美好社会的唯一手段的观点过于理想化,但是他所倡导的积极的人性观、健康的生活模式,以及和谐的社会观却给我们提供了有效的思维导向,给我们以后的生活也提供了一种警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维屏.英国小说艺术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劳伦斯.劳伦斯中短篇小说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3]李金奎.压抑与冲动之间的摇摆[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4]莫里斯·罗森堡,拉尔夫·H.特纳主编.社会学观点的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