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做女儿的合作者

来源 :家教世界·V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刚步入小学,逆反情绪就初见端倪,常拿我的话当耳旁风。例如我吩咐她收拾下那些杂乱的书桌,她却磨磨蹭蹭,不肯行动,我让她没事多看些课外书,增长些知识,可她偏守着一堆玩具消磨时间。实在看不过眼,我索性停下手中的活,站在她身边,督促她干这干那,可她只在我盯着她时执行我的命令,只要我稍不留神,她就开始溜号。
  那天,我屡次三番地吩咐她整理她那凌乱的小床,而她却守着她的小熊,对我的话置若罔闻。联想到她连日来那些不听话的表现,我真是忍不可忍,终于爆发了。女儿在我的训斥下,呜呜地哭了起来。
  我们娘俩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很快把住在隔壁的婆婆引了过来。她问明原因后,也不跟我搭话,领着女儿转身进了她的小屋,关起门来,也不知搞什么名堂。
  出于好奇,隔了一会儿,我去看她们到底在做什么,打开门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女儿正欢欢喜喜地和奶奶整理小床呢,奶奶说咱们叠被子,她就叠被子,奶奶说咱们铺床单,她就铺床单,像一只乖巧的小绵羊。
  事后,我问婆婆到底用了什么法术降服了这个不听话的家伙。婆婆笑着说:“哪有什么法术,我只不过是陪她一起干,孩子还小,有些活,你让她单独完成,她觉得没意思,不爱干,但如果咱们陪她一起干,她就爱干,等习惯养成了,她自然不用大人帮忙了。”
  婆婆的这番话忽然让我想起,在女儿面前,我竟然像一个监督者,在监督者锐利的目光下,一切事情都觉得枯燥无趣,而婆婆则是女儿的合作者,有了合作者,很多事情变得又简单,又有趣味,女儿当然喜欢了。
  从那次起,我也尽量以合作者的身份出现在女儿面前,比如我吩咐女儿洗衣服时,会拿个盆子和她一起洗,她用小盆洗小衣服,我用大盆洗大衣服,欢声笑语间,活很快干完。如果看她悠闲,想让她看看课外书,我便拿来报纸,陪在她身边,她看书,我读报,不仅增加了学习氛围,而且其乐融融。
  自从我由监督者变为合作者,几个月下来,我就发现,女儿的逆反情绪越来越淡了,而且,在我的合作下,女儿不仅很快学会了叠被子、洗衣服、收拾屋子、刷碗筷等生活技能,还养成了自主读书学习的好习惯。
其他文献
前几天带女儿去饭店就餐时,女儿对服务员端上来的一碗稗米水饭一头雾水,“这是什么饭?”听了服务员介绍后,女儿依旧一脸懵懂,“稗子是什么呀?”  女儿生在城市,长在城市,远离农村的土地,对乡村的事物,她不了解的太多了。不能让女儿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孩子,于是我决定:带女儿到农村去,接接地气,让她开阔眼界的同时,也增长些乡土知识。  双休日,我带着女儿来到了住在乡下的二姑家。二姑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对
“间隔排列”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教材安排的第一次“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主要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探索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事物数量之间的关系,体会
经常听有人把“羡慕嫉妒恨”放在嘴边。这三个词本身毫无关系,却被串在了一起用来描述从羡慕到恨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为太羡慕所以嫉妒,因为太嫉妒所以恨。  嫉妒是一种恶习,它的本意是因眼红别人比自己强而导致憎恨。 然而,嫉妒有它的“距离性”,比如:一个长相平平的女孩子,绝不会对年收入几千万的走红女星产生嫉妒;一个拾垃圾的老头,也不会对局长、厅长的宝座虎视眈眈…… 这因为前、后之间的距离太遥远。对有成
<正> 自从麦迪逊(James Madison)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提出"党派(Faction)"概念以来,利益集团对政治过程影响的研究一直是政治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1965年,美国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