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精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i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次代表大会,浓墨重彩地勾勒了社会建设的蓝图。报告中提到“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法治保障”成为其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法治;社会管理创新;立法;执法;司法
  一、法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
  当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突出特征就是市场的开放性、社会的流动性、就业的多样性加剧,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已经或者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大量社会矛盾多发易发。而在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社会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思想观念上,重视经济建设、轻视社会管理;在管理主体上,重视政府作用、轻视多元参与;原来的管理方法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了。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个时代命题。
  二、法治语境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问题
  (一)公民知情权保障问题
  知情权这一概念首先在美国提出。1966年美国制定了《情报自由法》,1976年国会又制定了《阳光下的政府法》。这两部法律确立的原则很明确:政府信息,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民间也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叫藏着掖着惹祸端,公之于众保平安。所以,一定要把“公民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观念应该抛弃掉。
  (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问题
  在十八大报告当中一共4处、6次提到“诚信”问题,把 “诚信缺失”列为过去十年工作中存在6个主要问题之一;应当说,从中央到地方,我们对诚信问题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讲诚信的现象却仍存在。我们的政府是社会信用的制定者,也是执行者,在整个诚信体系中处于核心的位置,起着指南针的作用,是第一诚信。培根有一句名言:“一次政务失信比多次社会失信后果严重得多,因为这些社会失信不过弄脏了水流,而政务失信则把水源污染了。”所以,一定要补齐诚信的“短板”。
  三、如何发挥法治的保障作用
  (一)立法先行——为创新社会管理奠定制度基础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种理念的创新、职能的创新以及管理方式等各方面的创新,但是这种创新是也是有底线的,这条底线就是法律。
  1.转变落后的立法理念,树立人本主义等先进理念
  现在,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治国方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强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呼唤,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就需要对传统的一些立法理念作出时代的超越,需要树立和弘扬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等这些先进的立法理念。
  2.加快推进社会管理立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立法成果显著,但是,相比较之下,社会管理方面的立法明显落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在以往的改革开放中,我们把更多的眼光集中到了经济建设上,而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这反映在立法领域,就容易出现经济立法如火如荼,社会管理立法缺货断货的“二元现象”。
  虽然制定了不少法律,但我国的社会法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制定系统完善的社会法律。当前需要进一步加快一些社会领域,如工资法、社会救济法、社会福利法、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法律的制定。
  (二)社会管理创新呼唤执法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依法执政”的理念,并在论述依法治国说了:“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社会管理创新需要活生生的执法来实施。由点及面,有章可循地开展社会管理执法,关系到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能不能得到遵守、所以说,在完善社会管理立法的同时,完善社会管理执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就要更新执法理念。现在,我们倡导的是啥呢,就是“执法为民”、“和谐执法”,这些都是先进的执法理念。
  (三)以能动司法方式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司法是法治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机关不是社会管理的局外人,而是社会管理的积极参与者,要把自身融入到社会管理创新活动中。这就要求司法机关发挥它的能动作用,这也是对现在社会演变新趋势的一种回应,而不是非得拘泥于法律条文本身。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曾说过“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法律通过“令人知事”、“规矩绳墨”的手段
  来达到“兴功惧暴”、“定分止争”的目的。“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关系复杂多变,当然需要不断地完善法律规则。但是,立法有啥弊端呢,就是有不可避免的模糊性、滞后性,而司法裁判经常会遇到法律依据不完备、不明确等问题,给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带来了困难。
  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另外的一个问题,就是建立司法能动体制。解决社会矛盾,必须要整合社会资源,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渠道、新方法,走多元化途径。在这个过程中紧紧依靠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并且要借助整个社会的力量建立司法联动机制。
  在推进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只有构建以法治为保障的体制,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才是实现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平安中国的必由之路。
  [作者简介]王琳(1975—),女,辽宁台安人,中共台安县委党校,研究方向:法学。
其他文献
在工民建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裂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病害,这就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抗渗能力,严重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安全性和其他相关功能,有时候还会引起钢筋锈蚀和混凝土碳化
围绕解决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需求规格匹配度问题,立足教育与信息技术协同创新进行构建专升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并就教学内容、培养过程质量、人才产出特征、人才
摘 要 韩茂莉教授的《十里八村:近代山西乡村社会地理研究》以地处黄土高原上的山西乡村社会为切入点,探讨这一区域内村民的认知空间,提出这一认知空间的范围大约是十里八村,一般不会超出一日往返路程。同时作者提出山西乡村权利掌控者—乡村精英的产生取决于预付资本、市场门槛值等观点,为我们研究农村社会提供了诸多新视角。  关键词 十里八村 乡村社会 认知空间  作者简介:赵春梅,河北大学历史学院。  中图分类
在当今的建筑施工放样中较为常用的为方法有使用全站仪放样、GPS-RKT放样,本文简要的介绍了GPS-RTK在建筑施工放样中的应用,以及介绍了全站仪的使用过程、使用GPS-RTK放样与
我国是法制国家,法律在维护国家稳定、保护人民财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高中生而言,通过认真学习和运用法律,也能对自身提供可靠保障,为自己未来的成长提供行动指南.如果
读《红色光环下的鲁迅》,比较毛泽东、陈独秀、瞿秋白、潘汉年、周扬、周恩来、叶剑英、陈毅、茅盾、郭沫若、胡乔木、胡耀邦谈鲁迅的文字,不难看出,在共产党人中,对鲁迅有着
期刊
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这些新名词的出现给高校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也推进了高校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变革.“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信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也日益凸显.通过调查问卷,利用统计分析法,对四川省内部分高校的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高校的安全教育及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