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舍得有道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675083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的现状,学段特点不明,忽略课型特征,将教师的解读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阅读教学高耗低效。只有依据课标理念、单元目标、学情特点去设计,才能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阅读教学;文本解读;课标;学情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一直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总是高投入低产出,花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却没有收获明显的效果,这与阅读教学的现状是分不开的。
  现状:
  一、 模糊了学段特点
  所有学段的语文老师都在兢兢业业地教阅读,字词、句式、构段、谋篇等等。低年级可能还好一些,字词教学是重点,但很多中年级的阅读课和高年级的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一样的理解词语,一样的品味句子,一样的体悟情感。难怪有人说:“语文课多上一节少上一节无所谓,对于学生的语文水平、语文能力的提高并无多大关系。”这里的语文课,应该就是阅读课。孜孜不倦“唱着亘古不变的歌谣”,学生能有兴趣吗?课堂能有效率吗?
  二、 忽略了课型特征
  在日常的听课活动中,不难发现,许多教师不管什么课文类型,说明文也好,记叙文也罢,诗歌、散文、童话、剧本……对它们之间的文体差异视而不见,采用相同的教法,千课一面。于是,听课者看到了对童话的条分缕析;看到了严谨的科学小品文上出了抒情的味道;看到了诗歌肢解成了情景的叠加……阅读课成了机械的重复,语文的味道遍寻不着,阅读教学还能有实效吗?
  三、 解读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
  解读文本要全面、深入,这已是许多一线语文教师的共识。但致命的是,许多老师一厢情愿地将自己解读到的东西不加选择地作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一股脑儿地全倒给学生。学生不是一个筐,不能什么东西都往里面装。教师的求全心理,导致教学的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当然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景阳冈》一课为例,细读文本,我们可以解读出很多的内容,可供教学的“点”也很丰富。如:
  (一)关注动作描写
  作者对人虎相遇时的动作描写很有意味。老虎是“一扑,一掀,一剪”,非常凌厉的三招,招招致命;而描写武松的则是“一闪,一闪,又一闪”。看似单调平淡的三“闪”,其实融汇了武松的机智,不能硬拼,只能智取,就像两军对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避开了老虎最凌厉的三招,大虫“劲儿先就泄了一半”,这样的描写凸显了武松作为打虎英雄不仅有勇,而且是勇中有“谋”。
  (二) 关注武器描写
  在《水浒传》的人物中,众多英雄人物的武器都很有特色,如玉麒麟卢俊义的黄金矛,智多星吴用的铜链,豹子头林冲的丈八蛇矛,花和尚鲁智深的禅杖,黑旋风李逹的双斧……相比之下,打虎英雄武松的武器只是一根哨棒,似乎无足轻重。这样看起来可有可无的“武器”不写行吗?结果很显然,不行。细读文本,不难发现,在《景阳冈》中,“哨棒”是做为一条暗线贯穿始终的。任何时候,武松绝不会忘了他的那一根哨棒。施耐庵先生“配”给武松的哨棒,它的作用不可小觑。其一,哨棒随身,平添了武松的一身英气;其二,使尽平生气力的一棒,虽然劈在了树枝上,虽然劈折了哨棒,却尽显武松的非凡神威,也为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埋下了伏笔和悬念;其三,赤手空拳打死老虎之后,半根哨棒又上场了,武松“用棒子又打了一回”,活脱脱向读者展示了一个“胆大心细”的武松。
  (三) 关注语言描写
  《景阳冈》一课的语言描写主要集中在上冈前的“喝酒”部分。“主人家,快拿酒来吃。”一个“快”字,暴露了武松的急性子。“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这回武松是敲着桌子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三个连续的感叹号,将武松的豪爽刻画得淋漓尽致!就这样,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豪放的武松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四) 关注“下冈”
  “下冈”的文字虽少,但一个字——“挨”也很耐人寻味。此时的武松酒已吓醒,劲已用光,筋疲力尽,是“一步步挨下冈来”。有人认为,如此描写有损武松的英雄形象。但笔者认为,英雄也是人,一个“挨”字,恰恰从侧面烘托了武松作为一个人的真实的一面,有血有肉,跃然纸上。
  (五) 关注缩写训练
  本册教材第五单元的习作,是对学生进行缩写的训练,课本提供的范例就是《景阳冈》一课的缩写。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将阅读教学与缩写训练结合起来,让学生将自己的缩写作品与“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对照,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通过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更好地满足舍与得的教学要求,真正让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内容进行挖掘和提炼,从而将精细化的内容体现出来,这样对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点有极大的意义。
  此外,《景阳冈》一课,我们还可以关注人物心理描写,关注文章详略得当的谋篇方式,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复述训练。另外,也能使得学生在阅读当中,掌握和学习一些写作上的技巧,從而使得学生能够掌握详略得当的写作形式和方法,由此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真正为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提供保障,也能满足阅读教学的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
  总之,一个文本,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感受和见解,也就会产生不同的解读。作为教者,不能西瓜舍不得,芝麻也舍不得。有句话说得好:“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只有深谙了舍得之道,阅读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提高阅读课堂的实效性。那阅读教学的“舍”“得”之“道”又是什么呢?
  1. 课标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同)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些都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必须在“实践”中学,就像游泳必须下水一样。这样,执教的老师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不仅仅着眼于知识,更应该侧重于能力。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能力,是每一个老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的。   2. 单元目标
  每一组教材的编排都不是随意组合的,编者将这样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是有他的用意的,这就是“编者意图”。那么编者意图去哪里体会呢?每一单元的“单元导读”都体现了编者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昭示了教学本单元的课文要达到的总体教学目标。如《景阳冈》这篇课文所在的单元导读是这样的: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的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们马上起程,开始中国名著之旅吧!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读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
  阅读“单元导读”部分,不难领会,本单元的主题是“名著之旅”,教学本单元课文,要完成的两个基本目标是:1. 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2. 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课外拓展阅读。如此,在教学时,“感受人物形象”应该是教学的重点。
  根据上文的解读,“喝酒”“打虎”“下冈”都可以引导学生感受武松的形象。问题的关键是课堂只有40分钟,这40分钟是要精打细算的。“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旦确定了教学内容,就要响鼓重锤,集中敲打。因此,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一般都只选取“打虎”这个细节,展开设计,让学生在读、品、悟中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至于其他部分,或相机联系上下文,或作为课后拓展题让学生思考。对于一些教师会在实际教学中,通过营造合理的阅读氛围,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由此能够为提升阅读实效性提供保障,而且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兴趣参与到阅读学习活动中;针对以上内容,教师可以针对“打虎”环境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清晰且直观的角度来对阅读内容进行了解,并让学生能够结合这一点来探究武松的人物特点,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地对其中细节内容进行挖掘,这样不但能够提升學生的阅读效果,也能为加深学生学习记忆提供保障。而针对“喝酒”与“下冈”的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形式,更好地探究文章具体内容,由此来引导学生对这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探究,使得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本课知识。
  3. 学情特点
  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句话充分道出了学生已有经验的重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的学习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个主体而展开的。所以,教师所有的备课、设计都要以学生的经验为起点,只教学生不知道的,只训练学生不会的。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对象才会课课有收获,天天有进步。
  基于这样的考虑,在最近一次的《景阳冈》教学中,笔者做了有益的尝试。因为有了《将相和》《草船借箭》两课的学习基础,学生对感受人物形象摸着了一些门道,在教学《景阳冈》时,笔者将课文和“习作”进行了整合,安排两个课时。在直奔“打虎”环节时,先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形象,以自读自悟为主,然后进行第二个重点的训练——引导学生缩写段落。显然,缩写有难度,但没关系,不要苛求学生的水平。然后将学生的缩写与“口语交际·习作”中的缩写进行比较,学生就明白了自己的差距在哪里,这样的“读写结合”,真正让“写”落到了实处。这一课的设计,在感悟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只抓住了缩写训练而舍弃了其他的一些内容。
  舍得,是人生的一种智慧和态度;有舍有得,也是教学的一种大智慧。综上所述,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是教师的另一项硬功,而且是更重要的硬功。如果每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能拥有一双慧眼,基于课标,基于教材,基于学生,做到取舍有道,提高阅读课堂的实效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90.
  [3]王官旺.课文阅读教学的提问设计和思维训练[EB/OL].2016-07-07.
  作者简介:
  黄建清,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闽清县东桥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当前一个敏感的话题,班主任工作琐碎、复杂、细致,需要关注的事情也比较多;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试从班主任对学生的责任心、诚心、真心、耐心等多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责任心;诚心;真心;耐心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一直担任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其间,本人有过彷徨,也有过退却,但后来,当一个班主任对我却是更多的鼓舞,使本人问心无愧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以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把握数学内容的本质。高考作为高中教学效果的重要检验方式,随着教育改革深入,经历了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的发展过程。高考数学试卷知识量大,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学生普遍反映解题时间紧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已学,进一步探究数学内容的本质以形成结论并应用于解题,帮助
摘要:一直有一问题在困扰着我,每每发现试卷上文言文练习有这样一幕奇特的现象:课内的句子翻译习题错误率远远高于课外的!一脸懵圈的我,不禁怀疑:是我误人子弟了吗?那些花了我毕生精力,把文章“切碎”,逐字逐句解释,密密麻麻的字词笔记,颠来倒去的练习是浮云吗?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学习  正在这一筹莫展之际,参加了一次主题为“文言共生”的初中古诗文教学专题研讨会。这次充电,真的让我的思维迸发出了不一样
摘 要:小学语文低年段的阅读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更应该注重低年段阅读策略的指导。本文以小学低年段阅读策略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自身实践教育的经历,初步阐述了低年段主要使用的联结、提问、图像化这三种阅读策略的意义及实践,切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段;阅读策略     一、 阅读策略的定义  阅读策略是指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阅
摘要:高三阶段英语复习十分关键,因此采取何种复习方法也是老师和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而整个高三阶段的英语复习具有综合性,要从各个方面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比如学习技能、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才能够做好英语高考复习工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考;复习效率;英语教学  传统型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教育的过程当中主要发展目标就是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的构成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和地理实践力四方面。地理综合思维作为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学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這一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程度有限,本文主要依据学校校本课程,尝试从内涵解析,教材内容选取,在初中阶段培养的重点等方面探讨综合思维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综合思维;策略  地理核心素养是本次高中地理课程修订的主线,诸多地理学者论述了对地
摘 要:近年来,小学英语单元复习教学和绘本教学同时备受关注。但提起复习课,往往让人更多地联想到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堆成山的题目。而在开展复习课教学时,又容易因知识点较多且分散,导致老师们往往无从下手,使得复习课出现支离破碎的现象;同时,小学生因其年龄特点的局限性,注意力的稳定性相对比较差,对旧知识的机械操练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从而失去兴趣,降低学习效率。而复习课与绘本阅读的融合能够达到知识巩
摘 要:实验活动是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科学探究的一种有效途径。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启蒙教师,不但要认真解读教材文本,更应深入挖掘实验教材背后的教育价值,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验活动中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教学;素养教育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教育,要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形成化学的
摘 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中小衔接仍是被忽略的研究点,笔者在理性分析初中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课程的视角挖掘教育资源,以运动课程、心理课程、读写课程、家校课程为实践平台,依托大数据的信息反馈,就中小衔接的学校管理、工作方法、推进路径、实施策略,进行了有效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义务均衡;中小衔接;课程     义务教育均衡背景下,生源划片、对口招生、多校派位的政策已然成为常态,受不同年龄阶段以
摘要:语文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学习和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恰当的教育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本文主要通过古诗《小池》来深入剖析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主要通过生活展现情景,图画再现情景,表演体会情景等三种方法来分析课文,寓教于学。情景教学能够开发学生的智力以及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