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评价意识 开发学生潜能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6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中小学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增长自己的知识储备,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但要客观准确地评价自我,也要能引导学生,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由于长期受甄别和选拔评价方式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于等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自我评价则很少接触,甚至没有自我评价的意识.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精神,在教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的激励与开发,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评价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不断自我完善.
  1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物理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动手能力,这是广大物理教师都认同的,但实际上受应试教育的束缚,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视课本知识传授和强化解题训练方面的问题,由于缺乏兴趣和主动性,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尚未完善建立,认为实验无足轻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把物理实验过程当做培养自己实验能力和动手动脑的重要途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抓住机会,适时引导.比如在实验之前,可以提问学生“你会用刻度尺测量课本的长度吗?”“你会测量这个电阻的阻值吗”.此类问题,首先在学生大脑中建立一个“会与不会”的问题,唤起学生的自我评价意识;然后再提出问题“你能准确地使用以上的仪器吗”,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动手实验的意向中来.
  实践证明,不少学生通过大量的类似刺激反应,对实验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自我评价意识有所增强,认识到自己和其它学生之间的差距,主动要求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这进一步提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的学生积极要求参加物理兴趣小组,要探索身边的物理;在讲完透镜的成像规律之后,有的学生要自己亲手组装一台望远镜.通过实践,学生观察、动手能力大为改观,同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物理不只是为了来解决几道习题,更重要的是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同时会感到一种由衷的喜悦,会感到对自然、对生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将激励他们以更高昂的热情去学好新的物理知识.
  2 通过点拨,开发学生的潜能
  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结构存在差异,在学习中的理解、领悟能力方面差异就更大,如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希望教师把问题讲得越清楚越好,甚至能给出最终的答案;有些学生只注意问题的表象,对物理问题的本质却不太注意;有些学生经过教师点拨就能够理解并自己能最终解决问题.这说明学生的潜能发挥存在问题,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还不能及时迁移,灵活应用.实际上,学生的潜能蕴含着认识世界、创造才能的巨大能量,物理教师要通过适时激励,去开发这个丰富的宝库.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潜能的存在,从而产生自我开发潜能的意识是学习的首要条件.在物理教学中,分析一个问题,教师首先要创设情景,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来了解学生认识问题的程度,产生思维障碍的原因.通过适当点拨,凡是通过分析思考,学生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要给学生创造发挥潜能的条件和机会,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启发,调动学生发挥潜能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完欧姆定律后,对于欧姆定律变形后的表达式R=[SX(]U[]I[SX)],让学生讨论:能否说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学生甲:从数学知识看,可以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学生乙:不能这样认为,因为电阻与电压、电流无关.
  学生丙:电阻是导体的本身属性,而电压与电流是外界因素,所以不能这样认为.
  ……
  教师引导全班进一步分析:如何理解欧姆定律的原始表达式I=,如何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电阻由什么决定,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教学,教师不宜对学生的思维和辩论包办代替,而是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环境和条件,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独立思考、激烈辩论,不断探索,自我开发潜能,相信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不仅仅是解决了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有了自我评价的意识,增强了自我开发潜能的自信心.
  3 通过鼓励,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
  由于在学习中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学生学习物理感到吃力,缺乏信心,不善于分析物理过程,只重视问题的答案.长期下去,还会对学生的个性品质发展不利,容易形成依赖、封闭,缺乏自信自立的心理状态,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要帮助学生克服被动学习的习惯,首先要帮助学生能认识自我,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他们认识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自身的差距,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尊重、鼓励是培养自信开发潜能的重要条件,辅导学生,教师和学生要以赞赏的态度一起讨论;习题讲解,要以欣赏的目光关注学生,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要流露出喜悦的表情,通过精心指导与热情关怀,逐渐改善学生缺乏自信的状况.
  教学中要抓住独立学习的机会,开展学生之间的自由讨论,让学生大胆发表对物理问题的见解,小组之间检查督促、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认识自己的差距,看到别人的长处.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体现自主学习的活泼场面.
  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有了问题,才能启动思维,活跃思维;有了问题才能触发自我评价的意识,才能产生开发潜能的动力.物理问题丰富多彩,学生的问题也会千奇百怪,教师要勇于提倡,善于表扬,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笔者相信,如果能坚持不懈地贯彻素质教育,给学生创造自我评价的环境和条件,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学生的潜力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那么探究式教学如何实施,是全部放手还是让学生自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就可以了,而概念图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实现思维的提升和知识的系统化.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分析,望能助力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1 探究式教学与概念图相结合的意义  1.1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
所谓补偿法,就是某系统受某种作用产生A效应,受另一种同类作用产生B效应,如果由于B效应的存在而使A效应显示不出来,就叫做 B对A进行了补偿.补偿法常常用于精确测量的电学实验中,可避免由于接入测量仪表带来的系统误差.下面笔者总结了补偿法在电学实验中的几个典型应用,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1 用补偿法测电流  当我们要准确测定某一电路(或支路)(图1)的电流时,通常的做法是将一电流表串联在这一电路(或支
I.词汇。(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期刊
作为物理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和重要教学手段,实验探究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学的理论及其证明过程都要依赖科学实验探索.初中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与其理论教育有着极大差异,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理论规律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在亲自动手过程中增强其实践能力,提高其科学素质.但是,新课改这几年以来,当前大多数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仍难以摆脱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物理探究实验的有效性提高不大.  1 初
本文就新课改“五严”背景并针对笔者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谈谈看法.  1 精心编制导学案  因为导学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不是你一节课教的有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学得入耳.编制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将学习的重心前移,通过明确的预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学案上典型例题讲解,能够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识的场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所有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媒体.”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如果同时使用这两种传递知识的通道,就能接受知识65%.所以计算机辅助教学应运而生.  1 计算机辅助的特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投影,影视,图像,声音等手段,把教学过程中不容易讲清楚比较抽象的知识点通过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所以,科学方法教育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始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实际上,一直以来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物理学方法教育时,我们总感觉每天都和学生呆在一起,但我们常常与学生相距遥远,而造成以上感受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渗透科学方法时未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以此为基础来开展有效教学.  1 尊重学生正常的认知规律  按照科学方法所展
1 问题提出  两手各拿一只鸡蛋,将一只(运动的蛋)向另一只(静止的蛋)迅速撞去,如果两只鸡蛋坚硬程度完全一样,并且发生碰撞的部位也相同,那么两只鸡蛋谁会被撞破?是被撞的那只(静止的蛋)还是去撞的那只(运动的蛋)?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生活问题,却引起了不少的争论:有人认为是静止的那只蛋,有人认为是运动的那只蛋,也有人认为两只蛋应该是同时撞破,还有人认为不能一概而论,要依据运动的那只蛋是加速、减速还是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从形式上来讲,已形成了多省市独立命题的格局,从内容上来讲,考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重视能力层面的考查,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教师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如何使学生形成强大的解题能力,在新高考中取得最后关键性的胜利,作者认为进行发散式设问和训练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意从这一角度,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初步的探究,以期抛砖引玉.  1 成功案例  2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使短文完整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