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如何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d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就新课改“五严”背景并针对笔者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如何提高物理课堂效率,谈谈看法.
  1 精心编制导学案
  因为导学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不是你一节课教的有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学得入耳.编制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将学习的重心前移,通过明确的预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为课堂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导学案上典型例题讲解,能够真正把课堂变成学生巩固旧知、学习新知识的场所;课堂习题的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的是什么、考试怎么考,明确学习以后掌握什么内容、并且能够主动地运用这节课的知识点,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我们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学案的编写可以分工轮流编制.备课组所有教师可以在备课组长的带领下积极参加集体备课,编制导学案内容,先讨论编制思路,精心筛选,完成定案.备课组一定要编制出高质量的导学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2 良好的课堂引入是调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新起点
  根据导学案设计好课堂提问,这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引起学生思考的传统教学方法之一.首先根据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和这节课要学的内容一步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导入新课.例如笔者在讲解串联电路有什么特点的时候,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可以调节亮度的台灯其亮度跟什么因素有关?有的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就会讲出:与电流强度有关.那么我们怎么样可以改变电流的大小呢?大部分同学根据欧姆定律会讲出:改变电压或者电阻.那么改变电阻又有哪些方法呢?(改变导体的材料、截面积、长度以及温度.学生如果回答不出的话可以让学生看一下笔记或者书),我们之前学过用什么东西可以调节电流的大小呢?(滑动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又是怎么连接到电路的呢?(串联)这样提出滑动变阻器串联到电路中以后,电路各部分的电压和电流有没有发生变化呢?这样自然地引入了新课.这样设计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比较好的学生可能会跟着你的思路向下走,成绩一般的学生可能就会失去兴趣了.所以有的时候,笔者也会采用讲解小故事的形式引入,例如讲平面镜这一节先引导学生回忆儿时学习过的“猴子捞月亮”,成语“杯弓蛇影”等故事.学光的直线传播时讲“凿壁偷光”的故事.通过对小故事有目的,恰当的讲解,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笑声中进入到这节课的内容中.
  3 利用物理课本小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的定义和规律大都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中,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大多数初中学生,对物理实验抱有浓厚的兴趣,都希望自己能够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们老师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笔者在上课的时候就经常使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例如用铅笔和三角板做压强实验,用纸张和橡皮做惯性实验,用纸张做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平口玻璃杯和纸做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用鸡蛋和盐水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等,这些实验易于学生参与,并且安全性也比较高,笔者把握时机,掌握学生追根究底的心理,引导学生观察探索并得出结论.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讨论热烈,很容易形成学习高潮,告诉学生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是:猜想—观察—思考—探究—获得结论,学生为自己的探究结果能被教师和同学认可而倍感兴奋和自豪.这样不但让学生获得了成功感,而且也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效率.
  4 课堂认真听讲,提高学习效率
  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相当紧密的学科,如果不能在生活中发现、领悟和运用那些在书本上所学的物理常识,那么,学习物理实在是一门枯燥乏味且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在初中理科中,物理的确是相对较难学习的一科,特别是物理成绩偏差的学生,经常会有这样的反映: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这是个普遍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对于感兴趣的同学来说,物理,无疑胜似天堂.对于不感兴趣的,毫无疑问:地狱.客观的说,学习物理的确相当难,但是过程却是充满惊喜的.所以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应该做到上课时候认真听讲,不走神或者尽量少走神.如果走神了叫身边的学生提醒一下,听不懂的时候一定要问老师.千万不要认为老师讲得简单就放弃听讲,因为对于物理来说可能一个条件变了,得出的结果就可能不一样.还有做好笔记,上课以听讲为主,一定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类似于同学们常说的“错题集”(初三复习紧张,很多学生并没有做错题集的习惯).
  对老师来说自身的素质非常关键,第一吃透教材,一名优秀的老师,上课时讲解的内容应该少而精,充分发挥老师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教本,教参,普通物理中的内容以及物理学史有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上得生动、有趣、有吸引力,吃透教材是为了更好地把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更有利于选择例题,以便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效的传递要讲的内容.
  5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基础,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来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探究,鼓励同学提出问题,提倡学生们进行自主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提高了学生合作的意识,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过程,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并学好物理知识的目的.例如:我们在学习连通器原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看茶壶嘴为什么总是和壶盖保持一样的高度,让学生先确定思考对象,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明白茶壶是壶的身和嘴两个部分组成,教师出示壶嘴去掉一节的茶壶,让学生先猜测,后装水试验,再让学生在嘴上套接课前已准备好的纸折空心园柱套管,做改变嘴的长短装水的实验,使学生观察到壶身矮了,将不易随心所欲地倒出水,身高了,水未装满就会从壶嘴流出的现象,以此启迪学生,最终把两容器对底面的压强相等的定量平衡知识引入作出解释,其道理自然就清楚了.在这种观察和实验的“讨论探究”、“诱发思维”的长期教学活动中,不仅使学生体会到了物理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提高了教学效率.
  6 课后作业的处理,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对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的学习以识记、一般理解、阅读为主要手段,通过课后作业来反馈,因为物理比较难学,事实上几乎每个班都存在作业的抄袭现象,很多学生作业迟交的原因就是在等着抄袭别人的作业来敷衍老师.对教师而言失真作业的存在导致了大量“无效劳动”,教师费力费时不见效.为确保每个学生能把课上的知识真正搞懂,课后作业如何有效处理,是个问题.每次考试以后我们会经常发现这道题目我们已经在课堂和作业做过很多次了,可是为什么学生还是做错了呢.因为我们在平时习题讲解的过程比较单一,基本都是老师讲题目、学生做题目来巩固.通过大量的习题讲练来学习物理知识,而忽略了书本基本概念和定义的把握,忽略了知识背后的隐藏价值,结果同学们头脑中有的只是一些抽象的字母、公式和内容.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就难以下手,导致成绩越来越差,对物理逐渐失去了学好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制定习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尽量选择便于学生理解的习题.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题目的难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物理的知识不管在深度上,还是在方法上,学生都应该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我们把难的题目直接摆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能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可能让学生失去学好物理的信心.对于普通班和重点班,难度梯次上我们可以改变一下,尽量让学生能够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其他文献
剧情片段一:空军飞行员史蒂文斯上尉惊醒时,发现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坐着火车不知要去哪儿,对面一位素不相识的女人正在和自己聊天。但让他更惊愕的是,镜子中的自己也是一
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探究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猜想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形式,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是造就学生创造才能的基石.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  1 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猜想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前提.要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胆猜想,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情理交融、心灵交汇,充满“人性”的和谐氛围.然而
江苏省普通高中自2005年起进入了新课程改革.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考已不再是以前的“应试”教育下的机械性、条件反射性的考试,它越来越注重考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如近几年高考对物理实验的考查中,实验设计题的比重越来越大,与教材中的实验相比,知识的变通性要求越来越高,实验设计题成为高考物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实验题往往是学生的难点,虽然通过了较长时间的复习,但得分率仍然
Donny在北京学汉语,他的中国朋友要是遇到了不知道用美语怎么说的词,就会来请教他。今天王晴要问的是:“挂羊头卖狗肉”。
导学案就是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教师围绕学习目标,基于问题和任务设计的课堂学习导学材料.“高效”的基本内涵就是学生能在课堂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导学案可自主
I.词汇。(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期刊
新课程强调探究式教学,那么探究式教学如何实施,是全部放手还是让学生自学?实践经验表明,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老师的指导.笔者认为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就可以了,而概念图恰恰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梳理,实现思维的提升和知识的系统化.本文就该话题进行简单分析,望能助力于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1 探究式教学与概念图相结合的意义  1.1 探究式教学的特征  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
所谓补偿法,就是某系统受某种作用产生A效应,受另一种同类作用产生B效应,如果由于B效应的存在而使A效应显示不出来,就叫做 B对A进行了补偿.补偿法常常用于精确测量的电学实验中,可避免由于接入测量仪表带来的系统误差.下面笔者总结了补偿法在电学实验中的几个典型应用,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1 用补偿法测电流  当我们要准确测定某一电路(或支路)(图1)的电流时,通常的做法是将一电流表串联在这一电路(或支
I.词汇。(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A)根据句意和首字母提示完成单词。
期刊
作为物理课程的基础教学内容和重要教学手段,实验探究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物理学的理论及其证明过程都要依赖科学实验探索.初中物理课程的实验教学与其理论教育有着极大差异,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理论规律有更深的认识,同时在亲自动手过程中增强其实践能力,提高其科学素质.但是,新课改这几年以来,当前大多数初中的物理实验教学仍难以摆脱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束缚,物理探究实验的有效性提高不大.  1 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