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看中国制度优势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maoel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正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肆虐全球。全党全国人民在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努力和奋斗,渡过了难关。本文旨在应对此次突发事件的背景下,研究其背后彰显的中国制度优势。
  关键词:中国制度 制度优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引言
  己亥年末,庚子春初,突发事件席卷全国,形成了全国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影响。从防控难度、感染范围和传播速度来看,这次公共卫生事件是我国建国以来最重大的一次突发事件,是对我国治理体系的一次考验。虽然病毒的传播是无形的,但是通过我们全党全国人民的一致努力,其传播趋势显著下降。而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胜利背后,无疑不彰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国情相结合而形成的,会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先进科学制度。它是党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在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确立的一整套相辅相成的制度体系,并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斗争成功后,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不断中国化,以及深刻总结党内党外各方面经验教训,在不断朝着历史正确的方向发展中,进行多次实践探索而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初创阶段。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国家制度,怎样建立,一直是近代以来我们面临的一个历史性难题。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很多爱国人士为探索中国出路,在社会制度模式上进行了多次探索,但结果都失败了。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一直探索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并且努力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局面,为此,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上,也制定了许多关于更好建设新中国的制度体系。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总结了党的经验,他认为此经验就是,我们是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为新中国确立的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理论准备。1949年9月,第一届人民政协会议召开,提出了我国国体和政体,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54年9月颁布了我国第一部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以确立。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阶段。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根据中国国情探索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不是其他什么的社会主义,这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八大前一直坚持的论断。1978年,中国迎来了新开端——改革开放,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党领导人民努力奋斗过程中得到了不断地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结合、推进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总体战略谋划,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同时也在总目标的统领下明确了其他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也提出了十三项内容,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充分发挥我国制度的优势,就能不断推动我国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在何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不断发展革新的制度,是有着中国特色和显著优势的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在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全员参与、科学防治,再次向世界彰显出社会主义制度迸发的卓越优势。
  (一)制度优势“优”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面对此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习总书记快速召开会议,建立各个部门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领导小组;各个省份坚持听党指挥,统一行动,做到及时启动一级响应;各级党员干部要做到不忘初心,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默默坚守和奉献。
  每一次大考都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大考验,更是检验了中国共产党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和动员能力。这次公共卫生事件的爆发正值春运期间,人员迁徙宽泛,人员流动密集,面对这场危机,中国共产党做到了从容应对。我们可以看到,各大工厂、企业夜以继日地高效率生产口罩、医用护目镜以及相关药品;彰显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的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紧急开工建设,仅两周左右就竣工投入使用;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纷纷奔赴在抗战的第一线……这样的统筹安排和科学防控,要说全世界有哪个政党可以做到?我们可以很自豪的说只有中国共产党!
  当然,回看历史,也可以看到这不是第一次党领导中国人民攻坚克难、勇挑风险。1998年声势浩大的抗洪斗争、2003年的令全国惶惶不安的“非典”、至今深切缅怀的2008年汶川地震等,都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次次在曲折中渡过困难。因此,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面对世界上仍可能存在的未知风险挑战,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攻坚克难,不断赢得成功的制胜法宝。
  (二)制度优势“优”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大显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部署会议上强调,打赢这场防控阻击战,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此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以来,全国人民都自觉主动居家隔离,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广大医务工作人员、解放军、消防兵等社会各界人士响应党中央号召,不顾个人生命安全,英勇奋战在最前线,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这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工作者主动请缨,义無反顾奔赴一线,看到许多志愿者在卡点夜以继日的坚守,看到许多人民群众纷纷参与捐献活动。从无数个感人的故事中,可以看到我们这个群体共有的精神与风范,全民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渡不过的难关。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回顾历史,中华民族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斗中跨过了很多难关,创造了很多历史奇迹,例如,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非典”时期我们靠自身团结渡了过来。实践证明,我们必须要凝聚人民群众的力量,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去征服接连不断的难关。
  (三)制度优势“优”在集中力量办大事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次公共卫生事件爆发后,我们可以看到各省市坚决听党指挥,迅速形成联防联控机制,精准施策,科学防控。全国各地纷纷指派医疗队伍出征驰援一线,集中力量救治患者,发动全国人民捐资捐物等。我们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拼命和时间比赛,与病魔斗争,和鬼门关周旋。
  全国经历了煎熬的76天防控。春节前夕,第一批医疗团队抵达一线;两周之后,开始了全部救治工作;同时,很多省份开启了对湖北各市县的一对一救援;雷神山和火神山10几天相继交付使用;各种食品物资从各地陆续送来;中国研发了全世界第一个病毒灭活疫苗,是第一个首次公开疫苗动物试验结果的国家……我们见证了太多次中国效率,而其背后是制度优势的发挥,是实力增强的折射。
  回顾新中国历史,可以看到每个时间段都取得了伟大成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立一整套完整工业体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新时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成功建设,“嫦娥”绕月和“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高铁,“蛟龙”,港珠澳跨海大桥,“天宫”,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实践证明,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些,都得益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四、结语
  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给我们的国家制度和治理能力带来了一次考验。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以得出一个启示就是必须进一步完善国家制度和提升应急能力,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宝贵经验。
  制度体系越完善,风险和灾难来临时越张弛有序。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引入一线医生参与决策机制;健全医院内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机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配合政府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当然,提高应急能力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然后提升预判能力。一是因为我国土地广茂、地形复杂、地质多样,所以会发生各种难以预测的自然灾害和其他潜在的安全隐患,因此必须培养忧患意识。二是吸取这次突发事件的教训,各行各业要及时制定可行的科学的周密的应急方案,以便把风险降到最小。
  (本文为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重点建设项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与有效应对研究(19JDSZK029)”和研究生教学研究一般项目“公共卫生安全防控视域下研究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2].云理轩.让制度优势在“大考”中彰显[J].社会主义论坛,2020(02):17-18.
  [3].党的十九大文件汇编[C].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41-42.
  [4].賈宝金,张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启动的现状、困境及措施[J].公关世界,2020(22):75-76.
其他文献
摘要:《学记》作为中国教育史、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其丰富的教育思想经过两千多年传承,历久弥新,对我国新时代教育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启发意义。本文通过分析被称为“大学之法”的“豫时孙摩”教学原则,站在“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视角下,结合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探讨对当下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政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学记》 豫时孙摩 高校思政工作 辅导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
摘要: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梳理定向越野中的思想政治元素,以定向越野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课程思政建设为导向,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从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培养奋斗精神、培养规则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几个方面探究定向越野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  关键词:定向越野 思想政治元素 课程思政建设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体育课程紧紧围绕国家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把培育和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动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晋州市教育局结合学生思想和学习生活实际,广泛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践行者和传播者。近年来,各中小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統领学校的各项工作,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在加强学生的政治觉悟和综合素养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的双重身份,便于多形式多途径开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负责组织、实施、指导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并且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节点产生指导作用,这种影响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见,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摘要:校园文学社团建设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补充,近年来,在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提到新的高度,不少教育先行者都开始格外重视校园文学社团的建设。本文分析了目前校园文学社團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建设的重要性,并试图给出了完善校园文学社团管理模式、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指导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做好相关宣传工作、加强与语文教学的互联等建设意见。  关键词:课程思政,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策略  校园
摘要:杭州亚运会的承办虽带来一次机遇,但余杭区体育产业的发展应基于自身定位,合理利用亚运会场馆进行探索。余杭区体育中心作为亚运会背景下余杭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未来可以采用完全委托或多种形式结合委托的运营模式,减少场馆成本压力。与此同时,围绕余杭体育中心开展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体育产业,需要重视体育中介产业,加大竞赛表演的无形资产的开发力度,建立完善的互联网+智能体育服务信息平台,重视体育场馆服务配套
摘要:本文以高职院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有效途径解析为主要内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院校中实施的必要性、高职院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有效途径为主要依据,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少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不够理想;构建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核心价值观教育机制;构建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阵地;立足思政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形势下高校教育工作者需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加以关注和引导,加强对学生心理状况的跟踪与反馈,以此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西藏地区先前因为地理位置和环境的限制性,教育环境有待提升,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西藏地区的教育也受到了更高的重视,对受过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量大。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合理解决西藏地区长期面临着的教育基础薄弱、本科学生水平参差不齊等问题。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西藏 因材施教
摘要:本文在辨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分析高职院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困境。同时,借鉴各高职院校改革实践经验,探索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课程思政  近年来,课程思政建设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也成为了各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