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体育课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把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以体促质、以体辅德、以体益智、以体育美、以体娱乐的目的,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态度,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高中 体育 素质教育 开展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素质教育整体而言,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那么。如何抓住机遇,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素质教育呢?
一、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要有科学的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全面把握现代教学理论,能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开展体育教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从理论到实践能全面把握体育教学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努力把握一切最新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等。体育教学还应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为宗旨,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能更好地把握运动技术、技能。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为体育教学独有的教学过程和环境,即形式上以身体练习为主、方法上以示范把握为主、组织上以分组单练为主。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式,易给教师的教育带来有利条件,使教育能根据学生的显性表现,因势利导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大多学校注重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取消了体育教育教学。而开设体育教学的学校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方面都存在着简单、单一、重复等特点,让学生没有真正意义的感受和了解体育教学的价值。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个学校逐渐开展了体育教学课程,然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己不再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逐渐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如:将体育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具体操作有:将田径运动中的短跑与篮球教学中的传球相结合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针对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实施同化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练习,然后在自我选择体育项目掌握的基础上,拓展练习内容,开展健美操、武术、太极等等,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并练习,加强自身体育素质和健康理念的培养。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可以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特长,使体育各项的“尖子”得到重点培养。对那些尚未有明显爱好倾向的学生也能积极施加影响,使他们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潜力,逐步形成兴趣,发挥特长,从而增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课外体育活动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使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课外体育活动能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精神愉快,身体健康,朝气蓬勃,奋发上向,成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人才。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同探讨研究,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让我们同努,师生共勉,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尽快的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为实现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货海军.高中体育教学应如何适应素质教育[J].大观周刊,2011(33)
[2]苏连举.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5)
关键词:高中 体育 素质教育 开展
学校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素质教育整体而言,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之一。那么。如何抓住机遇,结合实际情况,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素质教育呢?
一、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体育教师要有科学的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和高尚的职业道德。要全面把握现代教学理论,能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开展体育教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能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从理论到实践能全面把握体育教学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努力把握一切最新的体育教学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等。体育教学还应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为宗旨,使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健康发展,并能更好地把握运动技术、技能。同时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法的使用上应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体验到运动的乐趣。
二、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因为体育教学独有的教学过程和环境,即形式上以身体练习为主、方法上以示范把握为主、组织上以分组单练为主。这种传习式的教学方式,易给教师的教育带来有利条件,使教育能根据学生的显性表现,因势利导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在充分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三、多元化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高中阶段,大多学校注重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高,取消了体育教育教学。而开设体育教学的学校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方面都存在着简单、单一、重复等特点,让学生没有真正意义的感受和了解体育教学的价值。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个学校逐渐开展了体育教学课程,然而,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己不再被学生所接受。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以教学模式的多元化来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从而逐渐实现“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如:将体育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具体操作有:将田径运动中的短跑与篮球教学中的传球相结合教学,加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针对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实施同化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进行练习,然后在自我选择体育项目掌握的基础上,拓展练习内容,开展健美操、武术、太极等等,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并练习,加强自身体育素质和健康理念的培养。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补充。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可以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特长,使体育各项的“尖子”得到重点培养。对那些尚未有明显爱好倾向的学生也能积极施加影响,使他们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潜力,逐步形成兴趣,发挥特长,从而增强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课外体育活动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使学生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形成良好的自我锻炼意识和习惯。课外体育活动能发挥学生集体和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精神愉快,身体健康,朝气蓬勃,奋发上向,成为身心都得到健康发展的人才。
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需要我们每位体育教师同探讨研究,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让我们同努,师生共勉,使我们的体育教学尽快的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为实现终身体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货海军.高中体育教学应如何适应素质教育[J].大观周刊,2011(33)
[2]苏连举.如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