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融入生活,创造生活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hs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甘地的非暴力思想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非常不理解,有必要运用其中的典型史料对学生进行引导。本文认为甘地非暴力思想取得成功的三个条件是:英国已在印度建立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印度当时独特的社会现实,以及甘地个人高尚的人格力量。  [关键词]甘地非暴力思想成功条件现代民主制度独特社会人格力量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
[摘要]品读经典小说《孔乙己》,遵循从文章的细处入手,探索文章选材构思上的妙处这一教学思路,在追求课堂有效度的同时,也收获课堂的幸福感。  [关键词]孔乙己细节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28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选入了鲁迅的经典小说《孔乙己》,在备课之初,我最先的设想是最为常规的步骤,由学习字词到课文分层,再抓住小说三要素
[摘要]高中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对语文的反思是改进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反复地独立思考,不断地进行反思,才能让我们的高中语文课堂真正走向改革之路。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18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
[摘要]当前浮泛僵化的阅读教学充斥着课堂,这样的课教师越来越不想教,学生越来越不想学。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分析这种浮泛而又僵化的阅读教学套路具有的一些特征和形成原因,从而拒绝阅读教学粗线条、平面化,追求精读、细读,在对精妙文字的具体咂摸中体现“语文味”。  [关键词]阅读教学浮泛僵化语文味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26  一位
[摘要]  在英语新课程背景下, 《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能够严格遵循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在体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前提下,呈现形式新颖、话题广泛、功能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教材每个单元共由七个板块组成,各个单元板块与板块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这就为教师在立足每个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各板块教学提供了无限可能。主要针对课本模块二
[摘要]基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视角及学习者的学习体验,以2013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8年级信息技术教材第三节“动画补间”动画第二小节《旋转的风车》教材内容为范例,提炼出概念形成显性化、操作行为规范化、操作方法精准化三大抓手,深入查证相关资料,融合多种研究手段,探索性提出了一种操作性极强的教学处理方案。为初级教师如何进一步整合优质资源,向学习者呈现“精细化”、“易接受”的学习内容,从而使自身
现阶段,许多初中音乐教师面对着识谱教与学的现实矛盾:一是,学生基础差异性与课堂操作同步性的矛盾;二是,技能累积过程性与展示即时性之间的矛盾;三是,审美愉悦性与识谱枯燥性的矛盾。初中识谱教与学的现实矛盾,呼唤新型教学法。笔者根据艾滨浩斯记忆曲线原理,依据学生个性差异、识记规律等心理因素,秉承音乐趣味教学的基本观点,就初中音乐课堂口诀法识谱教学谈点看法。  所谓“口诀法教学”就是采用风趣形象的教学方法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说明历史知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故事可以是现成的历史典故,也可以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知识,汇编成新的历史故事,把理性的历史知识变成感性的历史认识,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最终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笔者以《青铜工艺的杰出成就》第二目“种类繁多的青铜器物”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一、故事设定的背景——教材内容及认识  “
“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是个体成长所必经的人格历程,也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自主的尊严。”这正是我们新课程标准下的老师,应翻越传统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藩篱而潜身躬行的领域,去真正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多给学生选择,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要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我认为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进行尝试。    一、让学生自己选择“预习方式”    “预习”
[摘要]高一新生作文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分析存在这种现象的原因,从思想方面端正学生的作文态度,开展多种训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注重讲评环节,提倡多读书,提升学生的思想认识境界,从而有效端正学生作文态度,纠正文风。  [关键词]高一作文端正态度纠正文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21  一、 问题的提出  每次面对新升入高中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