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过程中的障碍及化解

来源 :团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大事,合作推动了双方实力的壮大,推动了大革命的发展,对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达成并不是双方一拍即合的结果,而是通过各自努力和妥协,不断克服诸多障碍的结果.学界有关第一次国共合作起源的研究已有很扎实的成果,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已进入到题无剩义的境地了.本文只能是借用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 ,对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及其破解情况再做一简单梳理,不足之处,敬祈方家指正.
其他文献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妨害公共交通工具驾驶行为单独设罪进行规制,具有响应公众立法呼吁、理顺妨害公共交通工具行为入罪路径、回应风险社会需求的现实意义,为我国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刑法智慧。然而,现有的妨害公共交通工具驾驶罪的规定存在着乘客妨害行为罪状设置冗长、驾驶人员妨害行为罪状以偏概全、注意规定设置不够恰当的争议。对此,应当理清争议,明确修改方向。具体而言,应在区分“危及”与“危害”差别的前提下,重申乘客妨害行为罪状设置的必要性,重塑驾驶人员妨害行为罪状,删除多余的注意规定,以实现对轻度妨害公共交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直接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其形成绝非偶然,是当时国际背景和国内局势使然,既有外因,也有内因,本文试析如下。
1924年初,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标志,拉开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幕,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谱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不朽篇章。关于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发展的伟大意义的探讨,前人已发表了不少成果。本文从新审视,即试图阐释国共合作的伟大功用在于它的“昭示性”——“三大政策”催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萌发;统一战线绽放民主革命奥区的“广州(东)制造”;黄埔军校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的摇篮——从而揭示在广州发现世界的新视角,同时呈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运动开篇的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