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法》解读与案例分析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作权跟版权在我国是等同意义的。著作权保护,一个是保护原则,体现在作者创作出作品之后对其作品拥有权利,其他任何人要想使用他的作品必须拿到授权,并支付报酬。第二个原则叫平衡原则,就是要在作者和使用者以及社会公众之间进行平衡,那么在特定的情况下,对作者的权利要加以限制。
  在我国,著作权包括两类,一类是人身权,一类是财产权。我们的《著作权法》给了期刊社和报社一个优惠,就是,你对别人的作品进行了文字性的修改,法律是认为可以的,但内容性的修改不可以。
  


  我们的期刊很多搞了网络版,或者说跟第三方合作,搞这个光盘版,等等。那么要注意,你有哪些权利,涉及到多少人,这些权利是不是在你手里。我们期刊社在这个问题上经常会犯的一个毛病,是把不在自己手里的权利,签合同签给别人。那么作者给你投稿的时候,有没有把权力授权给你,这个是你要注意的。
  当出版社和作者签订了一个合同,我给你出一万册。结果,这个书一到市场上很快就卖光了,然后觉得这书卖得不错,赶紧再印点。这时候你要注意,当你印到第一万零一册的时候,这本书是没经过授权的,那么现在你的行为和一般盗版的行为没区别,你就是一个盗版者。
  合理使用的情况在《著作权法》上有很多的规定。比如我为了发一篇稿子,编一篇稿子,我要引用一些东西,这个引用多少是合理,经常有人问这个比例是多少。我经常这样回答,没有一个单一的百分比可以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有一些参考的指标来看这个是否合理。第一,你引用的这个部分,在原来作品当中所占比例是多少,通常来讲10%到15%是合理的。同时,你引用过来的这个部分在你的作品当中所占的比例又是多少,一万字的作品你引一千字,你的作品一千零一个字,这是不合理的。第三个是非量化的考查,你引过来的这些部分在原来的作品当中地位是如何的。
  我们在出版翻译的作品的时候,你不能说这个稿子是张三翻译的,我只把钱全给了张三,那外国作者的权利由张三去解决,那不行。翻译者他只是翻译作品,他不传播作品,传播作品的是出版单位,所以外国作者享有的这种权利应由出版单位去履行。
其他文献
理想是好的,谁都知道,但是理想有它的代价,这种代价甚至破坏了理想本身的质量。这是真正的代价:不是为了成就一件东西而牺牲另一件东西,而是,为了成就一件东西,而牺牲了它本身的一部分。    在一次交流会上,有人问窦文涛的人生理想,窦文涛说:“我没什么理想,我只能看到眼前这一小步。我觉得理想其实是一种意淫。”  这个譬喻很精到。对于很多人来说,理想最有用的时候不是将来,而是现在。当一件东西没有被得到,但
刚拿到最新一期《出版广角》,多少年了,还是那样迫不及待快速浏览一遍。记得15年前,一份从未听说过的出版专业杂志《出版广角》悄然面世,其装帧精美,全彩印刷,选题独特,视角广阔,观点深邃。人们不敢相信这是一份出版行业的专业杂志,当时引起了出版界极大的兴趣。如此图文并茂,耳目一新,装帧考究的专业刊物,有一种力量促使你要翻阅,要阅读。人们在喜悦之后,不禁会担忧这种创新开拓、更贴近大众、而且走时尚精美之路的
近几年,外墙外保温系统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但由于认识不足,造成外墙面裂缝比较多见。根据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对有关技术标准的理解以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姜文新作《让子弹飞》中充满了真假之辨,从三个主人公骗子马邦德,土匪张麻子和恶霸黄四郎的双重身份到鹅城百姓革命民众和奴隶看客的真假难分,姜文《让子弹飞》的真假之辨超
数字出版在过去的几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渠道到内容数字出版都在迅速崛起。然而,标准的欠缺、盗版的横行以及人才的缺乏都可能对行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在政府和业界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并且照顾到多方面利益发展的路径是数字出版行业在未来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    英国经济学家查尔斯·汉迪认为出版业将快速地“去物质化”(数字化)、“去中介化”(去编辑化)。在中国。不少学者甚至认为到20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间故事被搬上银幕,这些童话故事凝结着民间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文化积淀,不失时机地以崭新的电影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把我们带入那种浓郁的情感体验中,出色展现了童话故事的精髓与力量。    [关键词] 《小红帽》 电影 民间童话 改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02.027  对于
由于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易于变化,因而结合基于事件驱动的SAXAPI,讨论了使用XML和JAVA创建数字图书馆用户界面的方法和过程,利用XML描述用户界面,提供最终用户修改能力而无需
近年来,我国出版业呈现新品多、价格指数上升的一片繁荣的出版大国景象。但这表面繁荣的背后代价很高:新书品种多,印数低(据开卷的报告文艺类图书平均印数不足4000册,社科类不足5000册);图书价格飙升,但销售数量普遍降低,造成了出书越多库存越多亏损越大的局面。这些都反映了出版业当前面临的发展危机:非市场条件下的过分竞争,图书市场调研不充分带来的盲目出版。  首先,是机制的危机。比如,僵硬的科层结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