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政治课中创设情境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eed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是一门偏理论性的科目,如果课堂教学单纯依靠空洞的理论讲解不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也会使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分析理论知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法丰富教学课堂,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知识,师生在情境之间沟通信息、交流感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政治;创设情境;教学情境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创境激情,是在新的形势下,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所谓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相关问题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以引起学生一定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刺激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理解知识,提高分析问题、探求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国家教委督学柳斌曾说过:“情境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探索,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情感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播知识的误区,枯燥的死胡同。”思想政治这一门学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加上社会科学本身的特殊性,相当一部分学生抱有偏见,认为它“假、大、空”,既不可信,也无实用。这种思想观念使他们对该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学习缺乏积极性,学习效果较差。因此,如何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创设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成为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问题。我就政治课上如何创设情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初中思想政治课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认真学、主动学。教师就应该要把学生带入教学的情境中,实行情境教学。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学生、教师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发起新的学习冲动,从而以热烈而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最大限度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没有象故事那样曲折离奇的情节,也不像影视剧那样具有生动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的只是较多抽象的、理性的概括。尽管也具有一定的逻辑美和理性美,但对缺乏抽象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要一下子理解是有困难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就是用可感知的东西诉诸学生的感官,引起想象,进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实现由“生动的直观到抽象思维”的飞跃,然后再用理性认识去分析社会现象,指导社会生活, 可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创设情境很有必要。
  二、有利于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现代教学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学习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但它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即学生的政治学习过程也是学习者必须全部身心功能的参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政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官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
  三、创设情境应跟学生实际紧密联系
  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尚存在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自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创设的情境贴近了学生生活实际,有较强的亲和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就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应让学生参与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然也应是教学情境创设的积极参与者,不应把教学情境的创设只当作是教师的事,而让学生只是被动地进入教师所创设好的情境中。用系统论的观点去研究教学情境的创设,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创设情境绝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是师生情感的交融、相通过程。在这里,教学情境应当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教学中的师生是教学情境的两个极,教学行为是教学情境的中介。教学过程中师生情感的交流,是通过教学行为显现出来。以教师的“教”为主导时,由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能够促进思维的问题,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绪氛围,此时相对理想的教学情境就形成了;以学生的“学”为主体,也一样能形成教学情境,如在热烈的讨论或辩论时,学生认真、积极的态度,执着追求知识的精神,将构成一种学生之间的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而这种双向交流是受教师指导和控制的。
  总之,在政治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对改变政治课在学生中不太受欢迎的局面,会有一定的帮助。作为政治教师,应该充分运用好情境教学这一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 :寻找适合临床实际需要的逆转多药耐药的方法。方法 :用 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技术研究环孢菌素 A(Cs A)、他莫西芬 (TAM)及α-干扰素 (IFN-α)单独应用和半量联合应用
目的:探讨三体22在诊断inv(16)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Spectrum Green标记的22号染色体着丝粒DNA探针(CEP22),和以红、绿荧光素直接标记的MYH11基因断裂点分开的两侧序列作为探针,对1例伴inv(16)/+22克隆异常的AML及1例单纯+22克隆异常的AML进行单色间期FISH和D-FISH检测,并与细胞形态学及常规细胞遗传学(CC)相比较
教学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清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一节课中难点内容是教师教学的着力点,更是造成学生成绩差距的分化点。而一节课中难点问题处理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试金石,是判断一节课成功是否重要标准。难点问题教学更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心,磨砺学生顽强意志的重要资源。数学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它是教学活动中难以攻克而又必须攻破的堡垒。是数
目的:探索非亲缘性双份脐血移植(CBT)治疗成人恶性血液病的可行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例27岁体重为60kg的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CML-BP)患者,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脐血库提供HLA配型部分相合的双份脐血.予改良的环磷酰胺+60Co全身照射(TBI)方案进行预处理,经股动脉同时回输双份脐血,有核细胞数(MNC)分别为1.54×107/kg和1.25×107/kg.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通过多年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工作,在此实践中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深有体会,有所感慨,现谈谈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方法。  一、创造宽松的教学氛围  经过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使学生对英语感兴趣除了要求教师以最充分的备课、最精炼的语言、最饱满的激情外,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也是英语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影响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以学生为主体,
目的:探讨预防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肝静脉闭塞症(HVOD)的有效方法.方法:对患者从预处理开始的体重、腹痛并肝大、腹水、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血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素质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和方法中,创造性的教和学的数学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数学课外活动是重要途径和方法,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是重要条件。  关键词:数学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数学气质;数学活动教学模式  一、数学创新思维教学  数学素质教育是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目的 :报告 3例原发性骨淋巴瘤病例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方法 :化疗和放疗治疗3例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结果 :3例患者均对化疗、放疗敏感 ,并得到完全缓解。结论 :原发性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