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qin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因此,探索且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老师乐教、善教;学生乐学、会学;教学效果优异,学生知识和能力得到发展的同时,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得到培育和提高势在必行。戏剧教学法是综合、有机运用戏剧元素,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全面考虑戏剧、戏剧教学法、历史与社会学科(以下简称“历社”)的本质及特征,本着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就戏剧教学法在历社学科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是不是所有学科都可以或需要运用戏剧教学法?水无常形,教无定法,任何一门学科,适合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教学方法。而历社学科本身的特质,决定了戏剧教学法可在该学科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一方面,历社学科是关于“人”的学科,关注、研究人的活动,特别是历史、社会部分,人物、情节、冲突等都具备,具有丰富的戏剧元素,转化成戏剧教学具有现成资源;另一方面,历社学科是一门人文性、社会性、体验性相当强的学科,与戏剧教育性、社会性的特征十分契合。因此通过戏剧教学法,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就十分可能。
  戏剧的种类很多。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容量、复杂程度、学生对象,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不同的戏剧形式。
  1. 简单课本剧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简单的课本剧(一幕场景、角色2—3人、故事简单)应该是应用最多、最广、也最方便的一种戏剧教学法形式,它可突破时间、地域、道具等条件的限制,因地、因时、因事、因人地灵活运用。如在初中八年级下册《面临挑战的中国》中“专制帝国”这一课主要是讲明清帝国如何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上加强对臣民控制,强化专制统治的。因时代久远,距学生的生活感受遥远,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材中提到的明朝皇帝朱元璋为大臣改诗歌的故事,改编成一场简短的课本剧,通过皇帝、大臣的角色演绎,学生对明清特务机构的无孔不入有了切身感受和深刻体悟,对明清皇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和措施也就有了正确认识和充分理解。课堂效果比单纯、简单的讲授法要好得多。
  2. 小品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一些综合性、探究性强,内容跨度、容量大的教学专题,可运用小品的形式予以体现。如工业革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初中八年级下册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因其跨度长、内容多、知识点杂,是学生记忆和理解的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以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八十天环绕地球》为蓝本,创设了一个穿越性的喜剧小品。剧中,“卓别林”式的主人公通过各种交通(如马车、牛车、雪橇、火车、轮船、宇宙飞船等)、通讯(纸质信、电报、电话、手机、QQ、视频上网等)手段,克服了种种困难,终于回到家乡。小品通过主人公回家的过程,将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现代文明进行有机整合,通过小品表演,师生既会心而笑,更知晓了历史知识点,理解了时代背景,从而突破了学习重点和难点,取得很好效果。因容量较大,这样的小品一般不适宜在常规课堂上进行,最好在探究课或综合课上开展。
  3. 多幕剧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多幕剧一般而言,人物较多、情节曲折、线索复杂,表现形式也不仅限于对话或简单的肢体语言,还包括音乐、歌舞、绘画等。一般应用在大型的学习专题进行全面复习、知识梳理、融会整合的时候。如新航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对世界和中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这两个主题有很多相同或相似点,经常被用来对比学习。传统的教学法中,一般采用图标法的形式进行,即将两者的目的、时间、人物、路线、过程、各自不同的影响等一一呈现出来,然后要求学生记忆。因缺乏直观性和体验性,学生往往会对两者造成混淆,效果不佳。而我们采用多幕剧的戏剧教学法,提前要求学生与教师一起编创剧本,制作道具。在这过程中,学生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再学习、再加工,不仅强化了记忆,更加深了理解。在剧本中,设置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两个不同的场景,在两个场景的不同切换中,师生鲜明、真切地感受到新航路的开辟与郑和下西洋的多方面的区别,进而正确理解到两者对西方和中国的不同影响,也激發了学生对重大事件的因果联系、对历史与社会发展规律的思考,为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发展观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教学互动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互动又是一种教学方法、策略。教师若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依据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兴趣教学,创设一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进行互动,定能激发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一、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任何一个在教学上有经验的教师都懂得:要使学生对自己所任学科感兴趣,首先得处理好师生关系即教学的“主导”和“主体”关系。因为一方面,在教学的过程
基于中职生语文应用能力的师生互动反思模式是以追求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为指向,通过师生互动反思,对问题进行自我调节性的思考,以积极寻求多种解决思路与方法的螺旋上升的运作过程。  一、明确互动反思的内容  1. 反思问题和建议  互动反思案例之一:课后请学生对《布衣总统——孙中山》教学提出反馈意见。如:在语文课中,我不明白:它是否使用插叙。我觉得老师能将生活实际联系到课文里。但同学们的反应不激烈,不敢回答
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不是某个部门、某个学校、某个教师的问题,而是与教育的方方面面紧密联系在一起。总的来说,应确立小学英语课程在整个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进而逐步推进实现中小学英语教材接轨,为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建立良好的法制基础和文本条件。同时,还应构建良好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交流机制,大力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的业务水平,发挥英语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为中小学英语学段衔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一、确立小学英语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让博物馆充分行驶自己职能”的重要指示,为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博物馆藏物资源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引。博物馆举办藏物展览是对自身文物、藏物资源的整合,可以有效提升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并完善其服务品质。本文通过对广州市花都区洪秀全纪念馆展览的叙述,探寻展览与活动的有机结合,以此来让博物馆充分的“活起来”。  【关键词】博物馆;藏物;展览与活动;有机融合  【中图分类号】G260
初中阶段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口语表达方面要求学生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随着初中英语新教材的推广使用,英语教学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不利因素影响阻碍着英语口语训练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在农村初中,这种现象更为突出。  一、阻碍农村初中生口语能
高三学生学业繁重,每天必须应对各学科事作业,很少阅读课外书刊,了解新闻时事等,作文积累单薄。很多老师想方设法地替学生准备大量的作文材料,“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十大网络事件” “全球焦点人物事件”……写作时却形成极大的反差,很少学生能够运用读过的材料,作文总因材料欠佳而逊色。  “材不在多,会用则灵”。如果学生能够走出材料积累的误区,学会一材巧用,不仅能使材料变得多姿多彩,而且能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
教学案例  在上《股票、债券和保险》前,突发奇想,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表演。一跟学生商量,学生拍手赞成。然后,师生一起设计方案,学生着手准备——  上课铃响后,我走进教室,发现学生已分好几组,而且每一组前都挂一牌子:沙学股票有限公司、田生债券有限公司、中诚银行、学信保险公司。还在讲台立有一牌“专家咨询”(老师是专家)。我宣布上课后,一扮演老伯的学生随着音乐走进教室,唱着“最近我好烦,心很
后进生,无论是思想品德上的后进,还是学业上的后进,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发展的结果。这里所谈的后进生是由于教师的不正确的学生观和不正当的教学行为造成的。由于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因而在教育过程中,对犯错误的学生粗暴没有耐性,对学生不公平,不信任,批评多鼓励少,形成师源性后进生。如果老师能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应用NLP基本原理,采用灵
中学体育教育有着三重的任务:它既要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又要培养和发展他们健美的体态、健康的体质和高尚的品质;并且从美的动作规范学生的行为,适应现代化的需要。然而,在以往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多半是注重前半部分的任务,即如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体质和更快地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忽视后半部分任务,即忽略学生的体育审美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这样必然导致学
“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文章必须从真实的生活里产生出来”。指导学生作文,不仅是为了训练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同时也在训练着他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作文内容只有源自生活,才能真正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才有它依存的载体。有些教师指导学生作文忽视了思想内容的真实性,而片面地去追求写作技巧的运用或华丽的语言,这是不恰当的。  那么,如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