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思维方式的培养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pe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标志着我国中学数学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当今数学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是“如何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围绕这个课题,就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思维能力进行探讨,希望能对广大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助益.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数学教学 探究思维方式
  
   中学数学是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肩负着自身的历史重任,对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素质意义重大.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 这就要求我们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育上,我们不仅要注意传授具体的解题技能方法,更应注意数学知识发生过程中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深研教材、精心设计、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改变驾轻就熟的“题型+方法”的教学方式,让启发式教学进入数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的被动性,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
   1. 设置悬念,激发探究兴趣.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 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 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比如,在上指数函数单调性这一章节的时候,我首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找到一位百万富翁,对他说:“我想和你订个合同,在整整一个月中,我每天给你10万元,而你第一天只需给我一分钱,以后每天给我的钱是前一天的两倍,你愿意吗?”百万富翁一听,觉得这笔生意很有赚头,非常高兴地同意了签这个合同. 然后我问学生:“如果是你们,你们是否愿意签这样的合同?”学生刚开始都很高兴地说愿意. 我听了他们的答案后,进一步引导他们考虑:到底谁更为合算?能否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进行探讨?此时学生的兴致达到了极点,并由此发现其实际为一个“指数爆炸”的现象.
   2. 创设情境,引导积极思维. 近年来,我在教学中注意到,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主动学习. 情景的引入,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数学兴趣. 数学兴趣是学生的一种力图接近、探究了解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 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得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与活动,成为创新的动力因素. 数学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材料的兴趣”. 因此,在创设情景的教学过程中,要在让学生理解创设情景的必要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思维的动力.
   3. 体验差错,培养缜密思维.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错误是,考虑问题不够全面,不顾条件或研究范围的变化,丢三落四,或解完题后不复查. 故在学生易出错之处,让学生去尝试,去碰壁和跌跤,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然后顺其错误认真剖析,不断引导,使学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同时,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缜密思维能力.
   例如:若函数f(x)= ax2 2ax 1图像都在x轴上方,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学生受思维定式的影响,往往错解为a>0且(2a)2- 4a < 0,得出a < 1,而忽略了a = 0的情况.
   4. 贴近生活,培养探究思维习惯. 荷兰的数学家费赖登塔尔提出了数学教学要联系“数学现实”的教学原则. 他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在教学中把学生的生活实践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使数学课堂变得活泼,促使学生感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进行思考.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国际足联规定法国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场地长 105米,宽68米,足球门宽7.32米,高2.24米,试确定边锋最佳射门位置(精确到1米).
   面对陌生的问题情境,大多数学生都束手无策. 教师为他们设计了以下几个探究方向:
   (1) 到球场实地观察一下,边锋在球场上如何运动,一般在何处起脚射门?
   (2) 到图书馆查阅有关材料.
   (3) 向踢球经验丰富的同学请教足球的有关知识.
   (4) 认真思考本题所谓的最佳射门位置在数学上的具体含义.
   (5) 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利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以上问题和解决途径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它涉及知识背景、生活背景等方面,适合学生现有水平,又能把学生引到学习的情境中去,思维上得到很好的开发和锻炼. 让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会解决生活中的数学是提高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生活是探究的不竭源泉.
   可以说,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更需要我们不断实践总结,使我们的教学方式能日新月异,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就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抓好了兴趣培养的这一环,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
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日负荷对新西兰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8只,体重2.0-2.5kg.根据日缺血次数随机分为2次/日组、4次/日组、6次/日组、假
本文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建立了长大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短道通风模型,并基于有限元理论,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对长大公路隧道竖井送排式通风特有的短道通风状态进行了仿真分
当智能交通监控系统发展中“高清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时,随着大量高清视频的采用,前端设备的清晰度越来越高,相应采集码流也越来越大,视频的传输就成为瓶颈,很多监控
视频监控图像实时远程传输和联网控制是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对道路实施管理的重要手段,尤其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监控视频图像的远程传输联网,对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对事件的正确处置
教育思想家卢梭曾指出,“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 因此,在数学课堂中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     一、营造课堂氛围,创“境”引趣    研究表明,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课堂氛围良好的班级学习效果高于课堂氛围欠佳的班级. 就是说,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情绪可以受到感染,容易表现出积极出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