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ac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语文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确立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的精神,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我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还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具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只要做好以下几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指导自学方法,创设和谐氛围,给予充足时间,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的生活经验,抓住学生的兴奋点,从学生喜欢的人、事、物入手,随时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的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极强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景、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等等。如在教《桥之美》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出从不同角度引领学生去欣赏、品味“桥之美”的情景,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桥之美”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美妙的音乐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感受到了桥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讨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取得了理想的课堂效果。
  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特别是中学生有效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还需要教师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性。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意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就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他们没有想到的问题......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培养良好习惯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决定成功”。只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学生,才能走向知识的颠峰!
  在中学阶段,要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大家都熟悉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如果教师干巴巴地一味讲授,学生是很难理解的。原因有二:一是教材距现实太久远,学生对周总理不太熟悉;二是人们自发地聚集到长安街送别总理的感人场面学生没有亲自经历。我们在讲读本课之前,可让学生从报纸杂志上搜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交流、利用这些材料,再加上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方法的有效应用,课就会非常成功。学生有了这些习惯,对于学习其他课文,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调动多种感官,手脑并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学好课文,也为收集、整理信息,大量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指导自学方法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鱼”,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遇到一篇新课文,须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读不准,查一查字典、辞典。预习中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寻求解决,还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课上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每一个学习环节中都始终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疑难问题别人是怎样理解的,教师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就能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从“读”到“悟”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已知领域向未知领域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我在指导学生学习《游园不值》一诗是,学生提出了“课文为什么用‘扣’而不用‘敲’呢?”,“既然已经扣门,为什么久不开呢?”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
  四、创设和谐氛围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习上的精神负担,使学生在教师的热爱、尊重和期待中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究。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合作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辅助教学越来越频繁地走入课堂,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显示出独特的魅力,它的容量之大,内容之广,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将信息技术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支撑,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向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 
【摘 要】通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评价的改革,突出关注学生的发展,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殿堂,成为学生学德习才、增长心智、拓展视野、立志腾飞的摇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关注学生发展 实践 探索  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探究、阅读、交流、创新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拉萨江苏中学  【摘 要】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持久动力,是学生学习的兴奋剂和催化剂。初中藏语文是学生掌握吸收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藏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力争把学生被动消极的死记硬背变成热情主动的自主学习,促进教与学双边关系的互动。这样,就会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 培
为比较分析不同产地海带的脂肪酸组成,本研究采用溶剂法对海带总脂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福州、宁波和青岛3个产地海带的总脂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