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中学分制实施的比较与启示

来源 :江西教育·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86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分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由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艾略特在选修课中首先运用,随着选修课制度的兴起而被世界大多数高等院校所采用。所谓的学分就是指衡量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即学生完成某学习科目所获得的分值单位,用于表明学生能够获得某种证书、文凭或达到某一目标所需接受的教学科目的总量。可见,学分制就是一种以学分为单位计算学生学习量的课程管理制度,它以修满规定的下限学分为学生获得毕业资格的基本条件。2003年,我国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明确提出,高中新课程实行学分管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所有学习领域都获得一定学分,以防止过早偏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由于学分制管理尚未全面实行,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分析我国高中学分制的实施方案,并与美国的高中学分制进行比较,借鉴其合理的因素,对进一步发展我国高中学分制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美国高中学分制
  美国是最早在中学实施选课制和学分制的国家。1893年,美国中等学校十人委员会对中学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查,之后向全国教育协会提出报告,其中就有关于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的建议。1899年,美国大学入学委员会制定了中学和大学入学资格标准,规定学生必须完成10个学分的任务,其中包括必修的外语4学分、数学2学分、英语2学分、历史1学分、科学1学分。这个标准将美国高校普遍使用的学分制引进了中学,确定了选课制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随后各州在此基础上做了一定程度的修改,但基本规定没变。1974年,美国中等教育改组委员会颁布了《中等教育的基本原则》,该文件将必修学科、选修学科和自由选修学科作为学校的规定科目,至此,美国中学的学制基本确定下来。
  (一)课程设置及毕业学分的要求
  美国高中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些课程涉及的科目非常广泛。必修课一般设有英语、数学、科学、社会、体育、艺术、健康等,其中英语、数学、社会、科学为核心课程,旨在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在上述的必修学科下,还分层次使用不同水平的教材,开设不同科目的课程,为此美国高中采取学分制,学校要求学生在高中期间完成规定学分。一般每学期至少选6至7门课程,完成上一年级学分,方可进入下一年级。如学生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申请进入大学或在校选修大学课程。另一类是选修课,既包括升学的,也包括生活技能的,如微积分、艺术、科技、工业、农业、水利、建筑、制造、驾驶、商业等。学生在完成必修和选修课程外,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修大学预备课程,也就是AP 课程(可以折抵大学学分),从而为进入美国一流高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而言,美国各州对学生毕业总学分的要求不尽相同,大约在23分左右。其中核心课程约占一半学分,约计11分。选修课学分在毕业要求学分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基本上是30%~40%。美国高中只规定最低毕业学分,对课程种类、难度没有统一要求。在毕业时,每个学生都必须拥有至少4个英语课学分(1个学分就是1年的学习,体育课例外)、4个数学课学分、3个科技课学分、1个艺术课学分、3个外语课学分、3个历史课学分以及2个体育课学分,总学分20分。
  (二)学分制的特点
  1.学生学分获得灵活性大。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美国高中大部分提供多元化的课程,一般而言,高中开设的课程包括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其中必修科目是基础学科,要求每个高中生掌握必要的学科知识和结构,以适应社会的基本要求。选修课课程种类丰富,覆盖面广,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个性特长的发展。所以,学生在按时完成基本科目获得相应学分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相应的选修科目,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充分的选择真正做到灵活多样,因材施教。这样,就可以满足各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需要。
  2.选修课设有专业指导教师。选课制是学分制的基础和前提。实施学分制必须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课程,让其明白选课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在美国,一般高中学校都配备有专门的选课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规划学习生涯。这些指导教师一般都是由教育心理学专业人士担任,他们熟悉学校的课程设置、毕业要求、选课要求及有关规定,了解学生以前的学习情况等相关信息。通常,他们与学生和家长有密切联系,共同商定学生的选课计划,在开学之前确定学生正式的选课计划表,并且学生、家长和指导教师都要在这份正式的选课计划表上签名。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改变所选的课程,要在一个学年或学期开始之前由学生和家长提出,也可以由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提出,经学校同意后调整。
  二、我国高中学分制的实施现状
  (一)我国高中的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2003年,我国教育部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实验)》,该方案改变了过去的课程结构,将选课制和学分制引入了高中课程。明确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学习领域共设置8个,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每一领域由课程重要性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每一科目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学生学习一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学分I不低于22学分,选修学分Ⅱ不低于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二)我国高中学分制实施的不足
  1.学生学分的获得盲目功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新课程改革实行了学分制的管理方式。但由于学分制在形式上对学分量有要求,而学分量的多少是以消耗时间的多少来决定的。所以,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上带有明显的兴趣倾向,以学分为标准,学分够了就可以提前毕业。因此,有些学生为了尽快地修满毕业所需的全部学分,通常是这个时间学这一门课程,而在另一个时间学习另外一门课程,甚至为了捞取“廉价”的学分,尽可能地选修那些容易获得学分的课程,导致学习质量低下,毕业生的科学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此外,由于高考制度尚未与学分制接轨,学生选修仍是倾向于高考,这样违背了新课程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2.学校学分的实施受到限制。首先是课程设置偏少,尤其是选修课的设置。高中是培养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选修制与学分制推行顺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个性发展,满足高中培养目标。然而,我国高中选修课的设置和安排比较简单,类别比较单一,没有足够多的选修课供学生选择。甚至有些学校选修课实际开成了必修课。其次是缺少选课指导制度。选修课的开设使课程变得丰富,要求教师开出足够多且质量较高的、符合学生兴趣发展的选修课程。然而,就我国当前高中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没有教师负责学生选课,更谈不上专门的选课指导制度。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学校学分制的实施受到限制。
  三、美国高中学分制对我国高中学分制的启示
  如前所述,美国高中学分制的实施给我国实施高中学分制提供了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
  (一)加强选课指导,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
  美国高中开设的课程琳琅满目,如果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学生是很难做出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抉择。所以,指导教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不仅帮助学生选课,还承担为学生提供就业、升学指导的任务。在美国,高中学生的指导教师是固定不变的,这样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纵观我国的高中学分制的实施情况,教师指导制度尚且没有建立。因此,当下在确保高中教育基础性的前提下,加强对高中生的选课指导,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成为重中之重。一名优秀的指导教师必须具备多种素质,比如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熟悉学校开设的各门学科,了解社会各行各业的基本特点及从业要求。我国高中应该借鉴美国高中的做法,为学生安排指导教师,通过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所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符合他们学习的课程,在不断审视中做出调整,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功利性。
  (二)加强高中与大学的衔接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是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阶段。一方面,高中教育是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预备阶段,其教育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校园的学习状况;另一方面,大学的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学管理等对高中教育具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可见,两者之间的衔接是教育系统运作中不可缺失的一环。为了寻求高中与大学之间的顺利衔接,美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比如开设AP课程,学生可以在高中校园接受大学课程学习。长期以来,我国的高中与大学教育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这使得原本系统化的大学与中学教育的链条被人为地割裂。不少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出现了诸多的不适应,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高中与大学之间的衔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在不同的两个教育阶段之间实现更顺畅的过渡,是我国教育未来要解决的问题。
  (三)兼顾升学和就业,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美国高中的最大特点就是课程开设的种类多,有升学类、综合类、职业类、特设类、收容类。就学术类的课程而言,中美开设的课程门类是相近的,例如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研究。但相对课程的具体设置而言,美国的课程分类更加细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兴趣、爱好选择相应层次的课程学习,在选择课程的同时,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分流。而我国的课程设置相对比较单一,对于所修课程,学生几乎没有选择权,大多并非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生命活力的源泉,尽管在教学中也强调因材施教,但毕竟在同一课程、同一教室所面对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发挥的空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给予学生更多个性发展的机会是学生发展的关键。高中学校在考虑升学的同时,也要关注就业的去向,为更多的学生发展提供保证。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早在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已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这被认为是政策层面鼓励中小学特色发展的先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强调要鼓励学校办出特色。这说明,从中央到地
目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中,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学生的课业负担一样居高不下,成了教师难以承受之重。新课改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让教师们常常感到难以应对。职业挑战催生了教师的本能恐慌和职业倦怠。有关调查显示,教师由于紧张和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焦虑,生活环境单一导致的亚健康状态,以及成就感下降等因素导致的职业倦怠,呈现不断加剧趋势。于是,如何通过专业成长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成了当前关于教师的热门话题。  一、做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建立胰岛β-细胞膜色谱模型,以硅胶为载体,将兔胰腺β-细胞膜固定在其表面制备成胰岛β-细胞膜固定相.用lowry法测定膜蛋白含量,用电子显微镜和表面能谱分析技术,对固定相表
目的探讨特异性CTL胞毒作用与靶细胞的HLA型别关系.方法本实验以特定HLA型别、EB病毒转化的B淋巴母细胞(EBV-LCL)与同种异体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激活同种抗原特异性细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采用碱处理结合超声辅助法提取无辣味的辣椒红色素.利用NaOH溶液预处理除辣,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了浸提溶剂、温度、时间、料液比、超声功率五个实验因素对辣椒红色素得宰的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