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美芬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效果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lifeinsyd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分析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纳美芬疗法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接收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按患者编号分成两组:给予对照组纳洛酮疗法,实验组则于基础疗法上行纳美芬疗法,评估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预后的颅内压、颈动脉血流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指标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区别。结论:临床针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纳美芬疗法作用突出,可降低颅内压,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学习。
  【关键词】 纳美芬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临床效果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是一种脑外科的多发性病症,颅内压升高、昏迷、运动障碍为主要表现,降低生活质量。以往,臨床均借助降颅内压、降血压类药物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1]。近年来,通过我院病理学的不断探究得知,纳美芬可于此病症中获得显著效果。为更好地评定该疗法的临床价值,现对我院收治者的资料进行汇总: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将2012年9月-2015年6月我院接收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按患者编号分成两组:实验组30例中,男性、女性分别20例、10例,年龄段18-60岁,平均(40.6±1.6)岁;疾病发生至入院时间1-8小时,平均(3.5±0.5)小时;对照组30例中,男性、女性分别21例、9例,年龄段19-59岁,平均(40.7±1.7)岁;疾病发生至入院时间1-9小时,平均(3.6±0.6)小时。60例患者的病发至治疗时间、男女例数等资料无区别,P>0.05,可评定。
  1.2 方法
  临床针对60例患者行基础性疗法,药物:甘露醇,药物方式为静滴,剂量为1.0-2.0g/kg,每天2-3次以上;尼莫地平:以每小时1.0mg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时间为24小时;对照组患者实施纳洛酮疗法,药物方式为静脉泵入,即:将纳洛酮溶于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泵入,药物剂量分别为4.8mg、50.0ml,时间为24小时,持续2周;实验组患者则于基础上行纳美芬疗法,即:将纳美芬溶于生理盐水中持续静脉泵入,剂量分别为0.7mg/kg/h、50.0ml,持续使用2周。
  1.3 评定项目
  临床治疗结束后评定患者的颅内压、颈动脉血流量指标变化情况,并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SPSS18.0的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其中,颅内压、颈动脉血流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有区别。
  2 结果
  2.1 颅内压、颈动脉血流量评定
  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颈动脉血流量指标有区别,P<0.05,数据见下表。
  2.2 运动功能、生活质量评定
  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的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指标有区别,P<0.05,数据见下表。
  3 讨论
  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是一种特殊的临床病症,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纳美芬是临床的一种新型阿片拮抗剂,可降低体内阿片类物质,减少阿片胎对神经功能产生的损伤度;并且,该药物还可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总量,释放炎症介质,改善神经细胞的代谢功能;诸多调查实践得知,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β-EP含量相对于正常人来说较多,其增高程度和疾病程度、意识障碍程度等关系密切,即:病情越危急,β-EP含量越高。我院于基础上疗法上借助纳美芬药物治疗急性重症脑损伤患者,不但可增加内源性保护因子活性,减轻脑水肿,改善脑部代谢现状。还可加快意识恢复速度,促使清醒,加快术后苏醒[2-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颅内压、颈动脉血流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变化程度和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说明,纳美芬可于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获得显著成效,符合洪亮等[4]研究报告。此外,洪亮等报告还表明,由于急诊麻醉过程中麻醉药物的使用可抑制患者呼吸,诱发脑水肿。这就需要术后尽最大限度的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确保氧合充分,以预防继发性脑损伤,增强总体效果。
  综上,临床针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行纳美芬疗法作用突出,可降低颅内压,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学习。
  参考文献
  [1]王红鑫,刘志雄,刘劲芳,等.盐酸纳美芬对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脑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4,41(2):110-114.
  [2]陆少锋,沈春莲,张凌云,等.盐酸纳洛酮与盐酸纳美芬在重型颅脑损伤后迁延性昏迷治疗中的疗效对比[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6):2568-2571.
  [3]育平,张恒柱,佘磊,等.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Meta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4,13(3):204-208.
  [4]洪亮,刘海涛,于凯江,等.纳美芬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1,31(8):740-743.
其他文献
初中历史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围绕教学大纲、充分利用图片来反映历史的原貌,帮助学生树立清晰的历史时空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果.本文阐述了
教学过程是一个鲜活的动态过程.所谓"教学有法,贵在得法",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在,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只要我们教师肯动脑筋,那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
在农信社全面实行股份制改制和迅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提升法人治理结构,对农信社健康稳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农信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目的 评价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78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超声图像特征:(1).直接征象:阑尾肿大呈腊肠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作探讨.方法:将纳入研究对象60例根据其入院单双顺序均分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30例患者用整体围手术期护理;
为研究急性心肌缺血时大鼠延髓内脏带(MVZ)内SP受体的分布及形态学变化,采用ABC法对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后的大鼠延髓进行了抗SP受体(SPR)或抗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或Fos/SPR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
【摘 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分别采取参麦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A组与B组,每组25例。A组采取参麦注射液治疗;B组采取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皆有一定下降,但A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具
目的 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不典型川崎病14例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和诊断的分析;结果14例在恢复期均出现指(趾)端脱皮,入院时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传承着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绽放着夺目的光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