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带轮冷辗扩成形规律

来源 :塑性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uphemi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汽车发动机带轮冷辗扩精确成形技术,应用Simufact软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研究了驱动辊转速和芯辊进给速度对汽车发动机带轮冷辗扩成形力能参数和成形质量的影响.在带轮的两道次冷辗扩中,增大驱动辊转速或降低芯辊进给速度可以有效降低轧制力;驱动辊转速为14 rad·s-1,芯辊进给速度为1.4 mm·s-1时,第1道次带槽处的壁厚均匀性最优,壁厚标准差为0.013 mm;驱动辊转速为16 rad·s-1,芯辊进给速度为1.8 mm·s-1时,第2道次带槽处的壁厚均匀性最优,壁厚标准差为0.009 mm.在XS-160精密冷辗扩机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冷辗扩发动机带轮产品质量达到最优,实验结果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以辣木籽粉为原料,乙醇为溶剂,提取辣木籽中的苷类物质,并探究辣木籽醇提物不同极性部位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取方法为乙醇热回流提取法,以辣木籽总苷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面优化提取工艺,并测定优化后辣木籽提取物不同极性部位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表明,响应面分析法得到的最优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9%,料液比1∶31 g/mL,提取温度81℃.羟自由基清除能力顺序为: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部位.由此表明,采用热回流法提取辣木籽中的苷类物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的方法可行,可为进一
糖蛋白是一种由糖链和多肽链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结合蛋白质.糖蛋白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具有抗氧化、降血糖、降胆固醇、抗肿瘤等多种功能特性,在功能性食品的开发和新型药物的研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主要针对食源性糖蛋白的来源、提取纯化、结构和功能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食源性糖蛋白的深入研究及新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蔬菜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是与蔬菜货架期和防御反应相关的关键酶,PPO及POD酶活性通常被用来评价蔬菜样品的质量.研究发现,邻苯二胺(OPD)可同时作为蔬菜多酚氧化酶底物和过氧化物酶底物,蔬菜多酚氧化酶可氧化OPD产生具有荧光的2,3-二氦基吩嗪(DAP);在H2O2存在下,由于·OH的产生,蔬菜过氧化物酶可快速催化产生DAP.研究与经典的使用邻苯二酚氧化酶底物或愈创木酚过氧化酶底物相对比,酶活测定结果一致.基于此,文章建立了菠菜、生菜、油麦菜及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同时测定的
为选取最佳的三叶青抗氧化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分别采用热回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提取法制备三叶青提取物,用DPPH法、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法、Trolox等效抗氧化能力(TEAC)法和羟自由基清除法综合评价各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再用福林酚(Folin-Ciocalteu)比色法测定其总酚含量,将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提取物的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做相关性分析,筛选提取方法,用正交试验优化该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热回流提取方法所得三叶青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其清除羟自由基、ABTS+·、DPP
研究溶菌酶、壳聚糖、茶多酚3种生物保鲜剂联合处理对腌制生食泥螺抑菌效果和贮藏品质变化的影响.在(4±1)℃冷藏条件下,以抑菌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试验对3种生物保鲜剂联合处理的配方组合进行优化,在此基础之上,考察该配方组合对泥螺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pH值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等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物保鲜剂联合处理泥螺的最优组合为:0.012%溶菌酶+0.022%壳聚糖
目的:为了实现椰肉含油率的高效率实时在线检测,满足椰子油产量预测和椰子高油种质的快速鉴定需求,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椰肉含油率定量检测模型.方法:利用国产光栅近红外光谱仪,对成熟椰果的椰肉样本进行近红外光谱扫描,将采集到的光谱建立模集:检验集为4∶1的比例进行样本集划分,利用定量偏最小二乘分析方法建立椰肉含油率定量检测模型,同时比较标准正态变换、中心化、散射校正、极差归一等预处理方法及其组合对定量模型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最优的椰肉含油率定量检测模型;以建模之外的15个椰肉样品为材料,采用t检验和相关性
基于免疫层析技术建立食品中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物氟甲腈、氟虫腈砜、氟虫腈亚砜的快速检测方法.采用QuEChERS方法对食品中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物进行快速提取、净化,最后用氟虫腈胶体金检测卡进行检测.通过调整浓缩倍数,氟虫腈及其3种代谢物的检出限为0.002~0.1 mg/kg,另外,通过对加标阳性样品进行检测,其结果与参考方法测量结果一致.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低成本等特点,适合大批量样品的现场筛查,提高监管效率.
针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用大型2219铝合金过渡环在铸锭多向镦拔开坯工序中常出现的坯料内外温差大和变形不均匀等问题,探究了不同镦拔次数的多向镦拔工艺方案对中间坯料温度和应变分布均匀性的影响.基于Deform-3D平台建立了三维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模型,以探求合理的大型2219铝合金铸锭的多向镦拔工艺.对6种多向镦拔工艺方案的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在考虑镦拔次数上限时,在4镦4拔开坯方案下坯料的温度方差为17.7,等效应变方差与应变均值比为0.22,该方案下的坯料温度和应变分布较为均匀.同时,分析了大型2219铝合
采用Dynaform软件对某汽车前防撞梁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形式的工艺补充面对零件成形的影响,以减薄率为评价标准,最终选取凸模圆角半径25 mm、凹模圆角半径15 mm的两端补充形式和符合零件形状的非平面压料面.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压边力、冲压速度、摩擦因数和模具间隙4个工艺参数对成形结果的影响,获得了工艺参数优化组合为:压边力1100 kN、摩擦因数0.17、冲压速度3000 mm·s-1、凸凹模间隙1.2 t,优化后制件最大减薄率为21.8%,符合制件要求标准.采用优化后的参数进行了实际拉延
为研究TC4钛合金板热轧全流程中的板坯温度变化,实现钛板轧制过程中板坯温度可控,通过板坯与空气间和轧辊间的换热实验,分别利用DEFORM有限元软件反算及拟合逼近,最终确定其换热系数.结果表明,当温度小于770℃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板坯与空气间的综合换热系数基本呈指数型增长;当温度大于770℃时,除800~850℃的振荡区以外,其综合换热系数基本呈固定速率急剧降低.接触换热部分结果与实测值存在约2%的偏差,需依靠拟合结果反复修正.最终经修正后的接触换热系数为8000 W·m-2·K-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