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重证据法”到“三重证据法”r——闻一多古代文学研究之于出土文献研究的启示

来源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yu2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闻一多是现代著名诗人,也是学贯中西的学者.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文化与文学研究领域,尤其表现在上古及先秦文学研究上.闻一多学术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对新出文献的重视和多重文献的自觉运用.其之所以能够成功运用出土文献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既得力于其对朴学传统的继承,也与其对近、现代西方学术方法的自觉借用息息相关.闻一多的这种研究进路已由“二重证据”发展为“三重证据”,具有重要的学术典范意义.所有这些,无疑对今天的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史研究具有很好的启示.
其他文献
2022年2月,浦发信用卡特别推出“发卡十八周年”系列活动,以客户为中心,回归消费本源,助推区域经济及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期刊
光大信用卡坚守“懂你”服务理念,时刻关注和倾听客户诉求,洞察当代消费者日趋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基于此,光大信用卡推出了“818去嗨节”主题活动.该活动通过搭建消费场景,支持多元消费,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成为了光大银行创新营销经典案例.
期刊
“他者”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西方哲学史中无处不在,却又面孔各异.他者的形象从差异者、对立者、同一者、“上帝”再到对话者与共生者,其身份变迁的过程,也是“他者”(the other)与“我”(the self)的关系演变过程.教育活动中“他者”与“我”的关系,从“教师主体”“学生主体”到“双主体”学说都未能逃离他者困境.通过辨识他者身份,澄清对他者的认识误区,从“共生”与“对话”角度,构建“他者”与“我”的关系,可以为教育主体间关系研究提供哲学基础与伦理学参考.
根据人民网发布的《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国潮”相关搜索热度近年来上涨528%,从经典国货到中国智造,再到文化、科技全面开花,国潮步入了3.0时代.文化自信提升是国潮热形成的驱动力,而传统节日正是弘扬民族文化、承接消费需求的重要节点.如何借助节日场景传递文化力量,打造有幸福感、参与感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成为各行各业在国潮3.0时代面临的重要课题.
期刊
2022年初,广发银行携手Visa发布Visa广发银行冬奥主题信用卡,为持卡人提供安全、便捷、流畅、创新的支付体验,为举办简约、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奥盛会贡献力量,为传播冬奥文化、促进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提供助力.Visa广发银行冬奥主题信用卡是广发信用卡依托“保银协同”战略推出的重点产品之一,面向高净值客户开放申请,以进一步推动保银协同,助力综合金融发展.
期刊
2021年9月,浦发信用卡推出“66生活”主题活动,从全面提升客户消费体验的角度出发,升级消费模式,给广大持卡用户带来更多切实优惠权益.rn浦发信用卡“66生活”主题活动聚焦通勤一族、有车一族、吃货一族和血拼一族四大客群,着眼其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为客户创造美好生活新体验.
期刊
2021年,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开展了高质量、极具专业特色的消保宣教工作,并在2021年9月金融联合宣教活动中获得北京银保监局授予的“表现突出的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在此次消保宣教工作中,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切实落实监管部门宣教工作各项要求,多渠道立体化推进宣教工作的开展,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
期刊
伴随着雅音日渐陵替,元代古琴音乐不复强调其治世化俗的功能,更多的是文人对修身理性的追求.元代杂剧中,“琴”意象在其文化隐喻层面有了较大改变,“琴剑书箱”“琴堂”的意象全部指向禄位功名;“月下听琴”模式的建立则体现了元代风浪士子的风流之志;女性琴的塑造又使得古琴音乐更加趋于大众化.可以说,元代杂剧对古琴文化内涵的重构直接影响了明清时期戏曲乃至小说的古琴书写.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致力于让民族摆脱压迫、使人民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党要兑现对民族和人民的承诺,必须在马列主义指引下,带领人民群众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推翻三座大山站起来,建立新的先进的社会制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摆脱贫困.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扫除了致贫的制度障碍;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摆脱贫困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善民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艰难曲折不懈探索摆脱贫困的道路,实现了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向人民交
《洛阳新获墓志续编》著录洛阳出土墓志新材料,是文史研究的第一手宝贵资料,但也发现有一些文字误释,影响了对墓志文献的科学利用.今对照拓本,结合典故运用、墓志文例、俗字书写等知识,校正六则文字误释,并与其他墓志汇编资料的同类误释进行比较,试揭示石刻文献释读普遍存在的规律性错误,为今后石刻文献的整理提供一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