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操在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b20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啦啦操是一种新型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一种校园文化形式,它综合了音乐、舞蹈、体操和娱乐等多种元素。啦啦操不仅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文化素养,让学生充满健康的活力。另外,啦啦操还可以活跃体育活动现场的气氛,鼓舞体育健儿的士气,增强学生对体育的观念,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啦啦操训练,积极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文章主要论述了啦啦操在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啦啦操 体育文化建设 作用
  随着教育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如何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目前教育的首要任务。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构建文明校园的重要组成因素,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水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啦啦操作为蓬勃兴起的、新型的校园文化形式,它把健身、体操、音乐、娱乐观赏等因素集于一体,在小学校园里广泛开展。啦啦操受到了小学生的高度关注,为小学校园带来了新的活力,并开始逐渐与小学校园文化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学会利用啦啦操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完善学生对于体育的概念,进而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让啦啦操在小学校园中得以不断发展。
  一、啦啦操对于小学生的价值
  “少年强则国强”。小学阶段,学生的身体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弱,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啦啦操把音乐、舞蹈、体操和运动融合在一起,是一项追求运动与美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美感、煽动性和感染力。
  首先,啦啦操是一项集体性体育活动,在训练过程中需要每个学生的共同配合。在小学校园开展啦啦操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加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促进学生各个器官之间协调运作能力发展,进而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训练过程中得以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小学阶段的最佳水平。同时,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在练习啦啦操的时候学会与队友交流、沟通,进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流能力。另外,啦啦操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励他们不断成长。其次,啦啦操是一项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运动。在啦啦操训练中,每个学员必须面带微笑。在体育场上啦啦操队员要精神有活力,要能感染观众,带动体育场的气氛,激发运动员的士气,这样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同时,激烈欢快的运动氛围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学会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二、啦啦操对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促进作用
  首先,啦啦操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啦啦操是集美于一身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健康美,运动员的服饰要美,道具要美,舞蹈动作要优美,音乐和动作之间要和谐美,等等。学生在学习啦啦操的时候被这些“美”环绕着,学生的心灵不仅会被这些“美”净化,而且欣赏这些“美”的时候自身的审美也会得到提高。由此可见,啦啦操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眼光,增强学生对于美的追求,并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啦啦操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学生要完成啦啦操里面不同难度的动作,这些动作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因此,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让学生形成坚韧的品质,并不断增强毅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从而促进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三、教师应该如何开展啦啦操的教学
  1.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周边的新鲜事物都会感到好奇,因此,教师在开展啦啦操训练的时候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选取练习时播放的音乐,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喜欢的音乐中不断被激发。同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身体素质出发,为学生量身定做啦啦操的动作,并根据学生学习进度不断调整训练进度。另外,教师要不断创新啦啦操动作。啦啦操的动作需要创新,一直使用一套动作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受。所以,教师要学会不断创新保持学生学习啦啦操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师要调节学生学习啦啦操的情绪。啦啦操是体操和音乐相结合的体育运动,在练习动作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感到累,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学会调节学生的情绪。在啦啦操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同时,在训练高难度动作的时候,教师要适时让学生休息,在休息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刚刚的训练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不断改变训练进度和训练难度,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训练中。
  3.教师要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在啦啦操中追求动作的惊险美,学生在进行高难度动作训练的时候可能会受伤,因此,教师在训练过程中要做好安全措施。同时教师要尽量对那些高难度、有危险的动作进行删改,保证学生不受伤害。
  总而言之,啦啦操是集音乐、舞蹈、体操和娱乐于一体的体育运动。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小学教师要从学生实际身体素质出发,积极开展啦啦操,让学生在练习啦啦操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个性,树立良好的品质,进而不断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曹茜.试论啦啦操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
  [2]唐艳华.浅议啦啦操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轻松、愉悦、主动、有效地学习,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好、掌握好英语。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导入艺术 兴趣培养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教材更体现了它的趣味性和创造性。如何将新教材富有时代感的教学理念渗透到教学当中,使之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要求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
期刊
摘 要: 在初中阶段,英语这门相对枯燥的学科常被学生看做学习中的一个大难题,学生之所以对英语有畏惧的心理,不是因为学不会,而是因为不能快乐地学习,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学习英语的兴趣。为了改变这一教学现状,英语游戏教学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游戏,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同时能促进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进而使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由此
期刊
教材分析:本课选自译林2011课标版三年级起点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Helping our parents”(story time),是整个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时的主题是帮助父母做家务,帮助学生树立分担家务劳动的意识,初步学习现在进行时问答。  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读、会说单词:parent,sweep the floor,wash the dishes,make the bed。  2.通过课
期刊
采用BMW-MARTINI粗粒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表面的拓扑结构对疏水性表面润湿状态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对于疏水性表面,增大表面的粗糙度对其疏水性影响不大,而主要是影
乡镇煤矿的瓦斯死亡事故占山西全省地方煤矿的72.55%,造成的原因主要有:通风管理不严、职工技术素质低、通风装备水平低和通风设施不完善等。因此,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目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特有的疾病,严重危害母婴健康,其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滋养细胞浅着床,但确切的发病机理仍未阐明。正常妊娠早期,胚胎的发育是在一个相对缺氧的环境
摘 要: 英语课堂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也是学生尽情展示自我的舞台。多融入学生的互动交流过程,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让课堂教学更有生机活力,鼓励他们在议论纷纷和唇枪舌剑中不拘一格畅言,发现真实又有个性的学生,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给学生搭建自我演讲、协作讨论、模拟表演的舞台,帮助学生在尽情释放潜能动力的基础上主动拓展延伸,有助于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交流 表达 展
期刊
40年来,地质系统累计完成钻探工作量10011万m,坑探工作量400万m,年开动钻机约3000台,钻、坑探队伍近8万人,在我国已探明储量的148种矿种中,应用探矿手段探明储量的占80%,探矿工程已成
摘 要: 文章结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点和学生体育生活化进行研究,将体育文化嵌套于体育生活化当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强化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关键词: 高校体育文化 体育生活化 影响  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师生共同参与、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作为体育教育精神和物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在体育教育的各种理念中居于核心地位,
期刊
摘 要: 高中生心理发展进入了全新阶段,体育教学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状况进行心理疏导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教师可以通过谈心交流、氛围营造、心理暗示和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解除思想困惑,使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心理疏导 教学运用  高中生在生理发展上已经接近成人,但是心理发展状况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强化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疏导,能够有效适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