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会计准则的颁布留给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弹性空间越来越大,势必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相当的职业判断能力。本文就新会计准则与职业判断的关系,简要论述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必要性、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体现以及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会计职业判断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1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业职责过程中,面临不确定经济事项情况下,根据交易或事项的性质、实质和结果等,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原则所涉及的会计政策范围,合理考虑企业的会计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通过计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具体的会计事项所作出的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的结论不仅依赖于判断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从业经验,更依赖于管理层的利益取向。
1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经济活动比较简单,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要求不高, 会计处理严格按照行业会计制度进行,需要会计人员对所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职业判断的地方相当少,这样致使会计理论发展缓慢,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也不能与国际惯例接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会计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而新的会计准则、法规、制度却日趋简约,使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不断增大。另外,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企业破产、转让、兼并及资产重组等新兴业务的日益频繁,使会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灵活,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越来越重要。
和以前的会计制度相比,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日益简约化,其弹性空间日益放大的趋势也是很显然的。会计和它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的演化,即使在某时点很好地发挥作用的准则也可能不再有效,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制定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交易形式、结算方式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准则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准则体系不允许判断,那么它很快会失去作用。所以,对于准则体系的运行来说,判断是很重要的。同时,会计标准的实践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事后对会计质量的考核、评定工作即会计监督也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因此在整个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起了主导作用,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职业判断。
从现代财务会计的本质看,许多由准则制定者提出的方法都需要运用判断才能实施。现行制度框架又有愈来愈多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愈来愈多的方面依赖会计人员的估计和判断,难于琢磨的收益风险更是在制度外为会计职业判断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2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体现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体现。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但会计原则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是指导性的,所涉及到的具体环节仍需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需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有时又有一定的冲突,如谨慎性原则与一贯性原则之间,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之间,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在特定的条件下,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择,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选用顺序等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进行相应的判断和选择。在实际工作中,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不同会计主体、不同会计事项而有所差异的。因此,某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判断,是否应单独披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2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体现。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作具体规定,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在诸多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如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资产期末计价方法、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外币折算政策、会计报表合并政策、收入确认原则和方法、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借款费用的核算方法、或有事项的处理、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以及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等,这些会计政策的选择都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政策法规进行职业判断。
2.3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的体现。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在会计工作中,经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对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判断,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及发生时间和影响予以估计入账。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坏帐准备的计提、或有负债的估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确定、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些项目必须通过会计人员合理预测与推断加以确认、计量,才能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确认、计量的合理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因此,可以说新会计准则对职业判断的要求很高,新会计准则能否到达其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3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对策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利益相关主体决策的正确性。会计准则是否有效执行,不仅依赖于准则本身,依赖于法律环境的改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更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人员能力的高低。所以,会计人员应当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3.1 转变会计观念,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同时,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也限制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范围,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的会计实务。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仅能处理会计准则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业务,还能合理判断规定不明或没有规定的业务,增强职业判断意识。此外,新的会计准则对许多会计的核算处理,只做了原则性要求,赋予企业和会计人员很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更大空间,更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自身公允判断的能力。
3.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会计是环境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要做好职业判断,必须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够优化经济结果,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同一会计业务,由于技术和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复杂的会计业务做出合理、公允的判断,会计人员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能力、丰富的经验、独到的眼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职业敏感性,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因此,选择合适的人选是对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实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3.3 熟悉财税法规,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职业判断尤为重要。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运作空间很小,一切都在制度的约束下没有发挥的余地,会计的错误更多的只表现为账面数字的错误。然而,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许多会计的核算处理只作了原则性要求,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会计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果存在道德缺失,会计职业判断就会偏离真实公允的原则,会计欺诈,隐蔽性就会越来越强,不易被察觉,危害极大。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揭示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因此,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恪守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使其判断所产生的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便于有关各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为了有效地制约和防止会计利用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粉饰会计报表,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3.4 加强实践训练,积累职业判断经验。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作出恰当、正确的职业判断。而这种能力是在会计实践中通过不断训练逐步积累起来的,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通过不断训练、长期积累才能形成,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外,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对于任何经济事项的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和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才会形成并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职业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培养、职业训练的结果,只能通过持续、不间断地培养、训练,不断积累才能养成。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经验判断,需要会计人员在实务中不断积累从业经验,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合企业实际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可以预见,会计职业判断将在会计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会计人员应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会计从业中进行客观、公允的会计职业判断。
参考文献
[1] 会计准则研究组.2006.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大连出版社
[2] 刘泉军,张政伟.2006.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3
[3] 李正軍.2006.培养和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中国农业会计,10
[4]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级财务会计》.2007.经济科学出版社
[5] 张细平,仇俊林.论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财会月刊,2008;5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会计职业判断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7-0000-01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履行职业职责过程中,面临不确定经济事项情况下,根据交易或事项的性质、实质和结果等,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和会计原则所涉及的会计政策范围,合理考虑企业的会计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和从业经验,通过计算、分析、比较等方法对具体的会计事项所作出的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的结论不仅依赖于判断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从业经验,更依赖于管理层的利益取向。
1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必要性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经济活动比较简单,对会计人员的业务要求不高, 会计处理严格按照行业会计制度进行,需要会计人员对所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职业判断的地方相当少,这样致使会计理论发展缓慢,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也不能与国际惯例接轨。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企业改革的深入发展,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会计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越来越高,而新的会计准则、法规、制度却日趋简约,使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不断增大。另外,企业组织形式多样化、企业破产、转让、兼并及资产重组等新兴业务的日益频繁,使会计处理变得更加复杂、灵活,加大了会计处理和选择的难度,使得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越来越重要。
和以前的会计制度相比,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日益简约化,其弹性空间日益放大的趋势也是很显然的。会计和它所处的环境在不断的演化,即使在某时点很好地发挥作用的准则也可能不再有效,会计制度和准则的制定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带来的交易形式、结算方式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准则空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准则体系不允许判断,那么它很快会失去作用。所以,对于准则体系的运行来说,判断是很重要的。同时,会计标准的实践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事后对会计质量的考核、评定工作即会计监督也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因此在整个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起了主导作用,会计信息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职业判断。
从现代财务会计的本质看,许多由准则制定者提出的方法都需要运用判断才能实施。现行制度框架又有愈来愈多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愈来愈多的方面依赖会计人员的估计和判断,难于琢磨的收益风险更是在制度外为会计职业判断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2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体现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体现。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但会计原则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是指导性的,所涉及到的具体环节仍需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需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之间作出选择,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有时又有一定的冲突,如谨慎性原则与一贯性原则之间,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之间,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在特定的条件下,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择,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选用顺序等等,这一切都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进行相应的判断和选择。在实际工作中,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随不同会计主体、不同会计事项而有所差异的。因此,某项经济业务是否重要,是否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判断,是否应单独披露,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2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政策选择中的体现。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客观经济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事项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而现行会计制度没有对多种方法选用标准作具体规定,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在诸多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如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存货计价方法、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资产期末计价方法、所得税的核算方法、外币折算政策、会计报表合并政策、收入确认原则和方法、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借款费用的核算方法、或有事项的处理、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披露以及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等,这些会计政策的选择都需要会计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政策法规进行职业判断。
2.3 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的体现。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的判断。在会计工作中,经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对具有结果不确定性的交易或事项作出判断,对未来事项是否发生及发生时间和影响予以估计入账。会计职业判断在会计估计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坏帐准备的计提、或有负债的估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净残值的确定、无形资产和待摊费用的摊销期限、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些项目必须通过会计人员合理预测与推断加以确认、计量,才能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确认、计量的合理准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
因此,可以说新会计准则对职业判断的要求很高,新会计准则能否到达其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3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对策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利益相关主体决策的正确性。会计准则是否有效执行,不仅依赖于准则本身,依赖于法律环境的改善和相应的激励机制,更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人员能力的高低。所以,会计人员应当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3.1 转变会计观念,树立职业判断意识。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同时,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作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也限制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范围,这使得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不善于运用职业判断去处理复杂的会计实务。新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后,会计环境发生了变化,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不仅能处理会计准则中已有明确规定的业务,还能合理判断规定不明或没有规定的业务,增强职业判断意识。此外,新的会计准则对许多会计的核算处理,只做了原则性要求,赋予企业和会计人员很大的会计政策选择权,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更大空间,更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自身公允判断的能力。
3.2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会计是环境的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企业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日趋增多,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职业判断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会计人员要做好职业判断,必须加强专业学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够优化经济结果,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同一会计业务,由于技术和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操作方式。对复杂的会计业务做出合理、公允的判断,会计人员不仅要有高水平的专业能力、丰富的经验、独到的眼光、较强的判断能力和职业敏感性,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因此,选择合适的人选是对会计职业判断主体实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
3.3 熟悉财税法规,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职业判断尤为重要。在过去的会计制度下,会计核算工作的运作空间很小,一切都在制度的约束下没有发挥的余地,会计的错误更多的只表现为账面数字的错误。然而,新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许多会计的核算处理只作了原则性要求,为会计职业判断提供了空间。会计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如果存在道德缺失,会计职业判断就会偏离真实公允的原则,会计欺诈,隐蔽性就会越来越强,不易被察觉,危害极大。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揭示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因此,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恪守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做假账的职业道德,使其判断所产生的各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流动更加真实可靠,从而便于有关各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同时也为国家的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为了有效地制约和防止会计利用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粉饰会计报表,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岗敬业、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3.4 加强实践训练,积累职业判断经验。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广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才能在实际工作中作出恰当、正确的职业判断。而这种能力是在会计实践中通过不断训练逐步积累起来的,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判断综合能力。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通过不断训练、长期积累才能形成,职业判断能力的形成,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不断地吸收新知识外,作为一个高水平的会计人员,还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对于任何经济事项的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和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这种职业判断能力才会形成并得以不断提高。因此,职业判断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职业培养、职业训练的结果,只能通过持续、不间断地培养、训练,不断积累才能养成。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种经验判断,需要会计人员在实务中不断积累从业经验,掌握一定的判断技巧,在会计理论、会计原则的指导下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经验选择切合企业实际的会计方法和会计政策。可以预见,会计职业判断将在会计工作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会计人员应对此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努力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以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在会计从业中进行客观、公允的会计职业判断。
参考文献
[1] 会计准则研究组.2006.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大连出版社
[2] 刘泉军,张政伟.2006.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会计研究,3
[3] 李正軍.2006.培养和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中国农业会计,10
[4]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中级财务会计》.2007.经济科学出版社
[5] 张细平,仇俊林.论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财会月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