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_2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临床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科进行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50名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56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人数占总人数的52.56%,主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道症状、肝肾功能损害、神经损害、过敏反应及骨关节疼痛。结论: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应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将对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关键词】 肺结核 抗結核治疗 异烟肼 肾损害
  肺结核是临床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的病原菌是人结核分枝杆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1]。随着抗结核药物的临床应用,肺结核的发病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临床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化学治疗,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且患者的抗结核治疗时间较长,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抗结核治疗不良反应[2-3]。部分肺结核患者会因为难以忍受不良反应导致服药不规律或者自行停药,而引起化学治疗的失败,影响抗结核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来我科进行抗结核治疗的50名肺结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科进行抗结核治疗的肺结核患者50名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31名,女性19名,年龄在25-85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5.67±3.19岁。所有患者均经过X线、CT、痰细菌培养及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肺结核。
  1.2 常用的检查方法
  1.2.1 痰涂片检查及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可以在痰中找到结核杆菌,是肺结核确诊的依据,该方法是确诊肺结核的特异性方法。
  1.2.2 X线检查及CT检查:影像学可以看到肺部的病变部位、大小、有无空洞及空洞的形态等,通过X线对不同病变的透过度,可以估计出病变的性质,判断病情,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1.2.3 结核菌素试验:该方法是诊断结核病的辅助手段,有助于判断机体近期有无结核病活动。
  1.3 治疗方法
  散装药的用药剂量为异烟肼0.3g,利福平0.6-0.45g,乙胺丁醇1.0-0.75g,吡嗪酰胺1.5-1.0g,每天一次,每曰空腹顿服,连服2月,一般出现不良反多在7-10天左右。及时发现患者的不良症状并适当调整用药方案。
  1.4 常见的不良反应
  消化系统:恶心、呕吐、胃肠道不适、食欲减退等。神经系统:视力、听力下降、眩晕、耳鸣等。过敏反应:发热、痛感、痒感、皮疹等。肝肾功能减退。骨关节疼痛等。
  1.5 统计学方法
  将所获得的数据集中归类,录入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0名肺结核患者经过抗结核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8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占总人数的56.00%,其中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2例(44.00%),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有14例(28.00%),神经损害的患者有7例(14.00%),过敏反应的患者有5例(10.00%),及骨关节疼痛的患者有2例(4.00%)。其中年龄在25-50岁范围内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年龄在50-85岁范围内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肺结核是一种流行病学较复杂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使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链霉素以及吡嗪酰胺。肺结核持续治疗的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神经系统损害、过敏反应及骨关节损害,其中以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肝功能损害最为严重。异烟肼、吡嗪酰胺和利福平,易引起胃肠道的不良反应,通过调整用药方案,增加保护胃的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视神经损伤多是由乙胺丁醇造成的,听力下降多是由链霉素引起,吡嗪酰胺易引发骨关节疼痛。
  本研究发现,50名肺结核患者中,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2例(44.00%),这可能与患者服药过多,对胃黏膜的刺激性较大而出现一系列的胃肠道反应有关。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有14例(28.00%),肝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患者转氨酶水平明显升高,甚至出现胆红素过高。肾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神经损害的几率为14.00%,与链霉素和乙胺丁醇的应用有关。出现过敏反应的患者占10.00%,可能与药物剂量过大有关。骨关节疼痛的发病率为4.00%,低于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研究还发现,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50-85岁范围内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25-50岁范围内患者,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免疫功能逐渐下降,肝肾功能衰退,进而出现抗结核药物半衰期的延长、药物在体内积聚增多,患者的耐受性降低,因而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大,应加强对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将对患者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1]李广松.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8):165-166.
  [2]刘琳,王仲元,张韬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结核病28例临床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2,34(6):384-388.
  [3]朱显华.肺结核治疗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5,28(5):1650-1651.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分析在高危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中应用挂线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05月-2016年05月期间在河北省保定市第一医院治疗的80例高危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差异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每一组患者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中肛门没有完全失禁的患者明显比参照组多,术后复发率明显比参照组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进行接下来的比对。  1.2 治疗的方法 
【摘 要】 目的:评定三枚空心拉力螺钉疗法、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疗法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意义。方法:筛选2013年05月-2014年12月因股骨颈骨折入住本二甲医院接受救治的69例患者,以随机标准为参考对象予以分组,常规组内33例实施三枚空心拉力螺钉疗法,同时治疗组内36例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疗法,观察两组手术优良率及髋关节组织评分。结果:两组均接受1.5年随访,常规组手术优良率84.85%,治疗组
儿童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最活跃的阶段,其骨骼系统的生长发育从组织解剖、力学性能、损伤及愈合特点与成年人比有明显的区别,护理人员应熟悉上述特点,才能在护理工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老年急性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12月入我院的60例老年急性囊炎患者,将其分为腹腔镜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患者,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辅助治疗老年急性囊炎,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手术过程中各相数据。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照组83.3%的总有效率,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
目的:对骨科术后疼痛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并探讨和研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2010.3~2011.6期间在本院骨科住院的100例手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护理
目的:从早产儿微量喂养对其不成熟消化道功能的护理作用角度进行调查,目的 是为了更好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耐受性,使新生儿尽早到达营养满足的足量喂养阶段.方法:选取出生24h
目的:探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2006年4月-2015年10月,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endovascuIar graft excIusion,EVGE)修复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
【摘 要】 目的:研究再植治疗后年轻恒牙外伤脱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年轻恒牙外伤脱位患者50例(50颗)为研究对象,采用再植术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50颗患牙中,良好36颗,较好10颗,4颗失败,成功率为92%,失败率为8%。结论:再植治疗后年轻恒牙外伤脱位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关键词】 再植治疗 年轻恒牙
【摘 要】 目的:探讨正畸儿童龋病的口腔综合的防治效果。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接受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口腔综合治疗)和对照组(不接受口腔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龋齿指数、牙龈指数。两组治疗后龋齿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龋齿指数、牙龈指数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龋齿指数、牙龈指数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疗后龋齿发生率分别为0%、10%,比
护理技术操作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学校教育与临床实践的一座桥梁.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对其进行护理技能操作强化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