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新自由主义逐渐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占据主流经济学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伴随着我国对西方经济学思想的不断引进,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的经济改革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仅简论其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消极影响,相信这对于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改革 消极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经济学理论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适应了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在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到广泛推行。新自由主义也由此逐渐成为指导当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与此同时,学者们展开了对新自由主义的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什么是新自由主义众说纷纭。根据中国社科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笔者在本文中采用中国社科院课题组的研究观点。
在新自由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经过诸如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及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等的不断研究与发展,新自由主义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其在经济方面的主张主要是:新自由主义推崇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认为市场机制是完美无缺的,是唯一能够高效率的调节经济活动的机制,并且极力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将政府计划妖魔化,主张个人主义,提倡私有化,极力反对公有化。
二、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消极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对我国转变所有制结构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主张对我国改革初期的企业改革产生过积极地影响,但是,新自由主义极力推行的私有化主张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国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所有经济成分中所占的比重问题。近年来,由于受到新自由主义私有化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仍存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竞争力弱的现象,全国各地再一次掀起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众多地方政府为求一时的金钱利益而盲目出售国有企业,致使我国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公有制经济遭到严重削弱。据全国工商联2006年3月发布的“十五”民营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提供的数据,截止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基本上是私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外资和港澳台经济比重约为15%—16%,二者共占约65%,比2000年增加了约10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削弱,甚至动摇了,如果我们任由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在我国发展泛滥下去,最终危害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甚至威胁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
(二)新自由主义对我国金融安全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批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国的商业银行,包括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也已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对我国金融安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首先,金融自由化作为经济自由化的重要内容是新自由主义所极力推行的。但是,我国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所推行的金融自由化,其出发点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必须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采取谨慎、科学的措施,以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
其次,根据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主张,对国有金融机构应当推行私有化改造。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我国金融行业的主体仍然是国有性质的金融机构,如果将这些金融机构盲目的进行私有化改造,必将影响到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从而威胁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主权。
再次,金融市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会受到新自由主义主张排斥国家干预的影响,但是,金融市场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若没有政府在宏观上的规划调节,必将引发金融行业的混乱无序,从而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避免新自由主义排斥国家干预在金融领域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科学合理的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消极影响
首先,新自由主义私有化的主张导致我国政府社会保障能力的减弱。新自由主义极力主张私有化,反对公有制,主张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出售给私人经营。但是,毫无限度的私有化,最终只能导致极少数人成为财富的享有者,而更多的、绝大多数的人只能处于贫困的边缘,也正是这占多数的人才真正是社会保障的需求者。但是,由于私有化的推广,将导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有额急剧减少,政府将无法控制更多的社会财富并用之于社会保障,进而最终导致政府社会保障能力的减弱。在我国改革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受到削弱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必须坚持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使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其次,新自由主义市场化的主张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难以真正落实。新自由主义者在社会保障领域排斥政府干预,主张将社会保障推向市场化的轨道之中。由于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也提出将我国的社会保障推向市场的观点,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方面,市场是经济活动的承载体,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一项福利制度,因此,将这样一项福利制度纳入到志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市场化轨道,其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我国拥有近13亿人口,贫富差距较大,拥有着一个庞大的社会保障需求群,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在整体上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规划,以达到使最大多数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下受惠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将政府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并将社会保障制度纳入市场化轨道的观点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消极影响。
三、启示
我们不能否认,新自由主义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而涌现的理论思潮,其在本质上是代表垄断资本主义根本利益的,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并不断加强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的渗透,其最终目的是利用新自由主义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并沦为以西方大国为主导的附属国。此外,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海啸已经蔓延到全球,并引起强烈的经济震荡,美国是新自由主义的极力推行者,我们不能否认新自由主义理论与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关联性。总之,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经济改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保证我国经济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新自由主义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6).
[2]中华工商时报[N].2006(3).
[3]程恩富.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J].求是,2005,(3).
[4][英]安德鲁.甘布尔, 王晓东朱之江译. 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1):235.115.3.
作者简介:1、杨柳青 男,山东东营人,1987年生,现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2、耿连娜女,山东济南人,1988年生,现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改革 消极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西方的一种经济学理论思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适应了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在英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得到广泛推行。新自由主义也由此逐渐成为指导当代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思想。与此同时,学者们展开了对新自由主义的各种各样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什么是新自由主义众说纷纭。根据中国社科院“新自由主义研究”课题组的研究认为:“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的理论思潮、思想体系和政策主张。新自由主义和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且通过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而著称于世;华盛顿共识的形成与推行,则是新自由主义从学术理论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和政治性纲领的主要标志。”笔者在本文中采用中国社科院课题组的研究观点。
在新自由主义的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经过诸如以哈耶克为代表的伦敦学派,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学派,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及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等的不断研究与发展,新自由主义理论得到不断完善。其在经济方面的主张主要是:新自由主义推崇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认为市场机制是完美无缺的,是唯一能够高效率的调节经济活动的机制,并且极力反对凯恩斯的国家干预主义,将政府计划妖魔化,主张个人主义,提倡私有化,极力反对公有化。
二、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经济改革的消极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对我国转变所有制结构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化主张对我国改革初期的企业改革产生过积极地影响,但是,新自由主义极力推行的私有化主张是不适合我国国情的,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国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必须考虑到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所有经济成分中所占的比重问题。近年来,由于受到新自由主义私有化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我国部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仍存在经济效益不景气,竞争力弱的现象,全国各地再一次掀起了国有企业私有化浪潮,众多地方政府为求一时的金钱利益而盲目出售国有企业,致使我国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公有制经济遭到严重削弱。据全国工商联2006年3月发布的“十五”民营经济形势分析报告提供的数据,截止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基本上是私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约为49.7%,外资和港澳台经济比重约为15%—16%,二者共占约65%,比2000年增加了约10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表明,我国在近年来的改革过程中,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被严重削弱,甚至动摇了,如果我们任由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潮在我国发展泛滥下去,最终危害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甚至威胁到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
(二)新自由主义对我国金融安全的消极影响
近年来,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我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大批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国的商业银行,包括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体系也已初步建立起来。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对我国金融安全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首先,金融自由化作为经济自由化的重要内容是新自由主义所极力推行的。但是,我国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时刻清醒的认识到,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所推行的金融自由化,其出发点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必须在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采取谨慎、科学的措施,以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
其次,根据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主张,对国有金融机构应当推行私有化改造。但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我国金融行业的主体仍然是国有性质的金融机构,如果将这些金融机构盲目的进行私有化改造,必将影响到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从而威胁到我国的金融安全和经济主权。
再次,金融市场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必会受到新自由主义主张排斥国家干预的影响,但是,金融市场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若没有政府在宏观上的规划调节,必将引发金融行业的混乱无序,从而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避免新自由主义排斥国家干预在金融领域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科学合理的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
(三)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消极影响
首先,新自由主义私有化的主张导致我国政府社会保障能力的减弱。新自由主义极力主张私有化,反对公有制,主张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出售给私人经营。但是,毫无限度的私有化,最终只能导致极少数人成为财富的享有者,而更多的、绝大多数的人只能处于贫困的边缘,也正是这占多数的人才真正是社会保障的需求者。但是,由于私有化的推广,将导致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有额急剧减少,政府将无法控制更多的社会财富并用之于社会保障,进而最终导致政府社会保障能力的减弱。在我国改革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受到削弱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意识到,必须坚持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动摇,这样才能够保障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使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得以完善。
其次,新自由主义市场化的主张导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难以真正落实。新自由主义者在社会保障领域排斥政府干预,主张将社会保障推向市场化的轨道之中。由于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部分学者也提出将我国的社会保障推向市场的观点,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方面,市场是经济活动的承载体,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最大利润,而社会保障制度本身是一项福利制度,因此,将这样一项福利制度纳入到志在追求最大利润的市场化轨道,其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我国拥有近13亿人口,贫富差距较大,拥有着一个庞大的社会保障需求群,这就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组织在整体上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规划,以达到使最大多数人在社会保障制度下受惠的目的。因此,我们必须坚决抵制新自由主义将政府排斥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并将社会保障制度纳入市场化轨道的观点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消极影响。
三、启示
我们不能否认,新自由主义对于我国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过积极作用,但是,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为适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向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要求而涌现的理论思潮,其在本质上是代表垄断资本主义根本利益的,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并不断加强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的渗透,其最终目的是利用新自由主义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并沦为以西方大国为主导的附属国。此外,由于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金融海啸已经蔓延到全球,并引起强烈的经济震荡,美国是新自由主义的极力推行者,我们不能否认新自由主义理论与这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关联性。总之,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和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对我国经济改革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以保证我国经济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新自由主义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6).
[2]中华工商时报[N].2006(3).
[3]程恩富.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J].求是,2005,(3).
[4][英]安德鲁.甘布尔, 王晓东朱之江译. 自由的铁笼:哈耶克传[M].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5,(1):235.115.3.
作者简介:1、杨柳青 男,山东东营人,1987年生,现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2、耿连娜女,山东济南人,1988年生,现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