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及培养条件的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name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武汉焦化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4株具有稳定絮凝活性的菌株,对其中1株进行培养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可产生高絮凝活性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通用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7.0,摇床转速80r/min,温度35℃,发酵时间72h。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5.35%。同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所产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
其他文献
研究在模式识别中可测分类器之间的非对称度量及优化问题。以分类器之间相对平均分类错误率建立分类器之间的非对称度量,进一步研究了子空间上的最优分类器及其估计。最后对模
蓄热室是蓄热式高温空气燃烧系统实现余热回收和获得高温空气的关键部件.应用多孔介质模型模拟蓄热体,采用当量连续法建立蓄热室非定常流动和传热的三维模型,对采用蜂窝陶瓷
介绍采用小波变换进行信号降噪的原理;利用小波分解和重构函数对轧机主传动轴应力和扭矩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结果表明,其降噪效果良好。
在地面实测波谱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决策树对波谱角(SAM)分类方法进行改进,自动地进行波谱角阈值选择,提出一种新的基于SAM和决策树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模型。该模型用于云南鹤庆地区土地覆被信息提取,并与最大似然分类法(M IC)的分类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就每一类型而言,SAM结合决策树分类的分类精度较高;最大似然法监督分类总体精度为79.4%,SAM结合决策树分类的综合分类模型总体精度为88.5%,
讨论中间包内钢液流动的数学模型和求解方法,介绍国内外用数学模拟法研究各种中间包冶金技术对钢液流场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