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如何让小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作者从训练朗读基本功,范读激趣,朗读形式多样,表演读丰富学生语感,现代技术手段,学生读的入境几个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课堂教学效果显著。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朗读能力 培养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新课改的每一篇课文在学习目标中都要求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是读出来的”。著名的支育恒老师深谙此道,他把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充分发挥阅读的功能,让学生把书读懂、读活、读美。可见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强化朗读能力的基础训练,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给学生读书方法,训练朗读基本功
  教师在平时课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技巧。“正确”即要求学生读书时字音准确、清晰、不丢字、不添字;“流利”即要求读书时的高低快慢、断连疏密,可以让学生动笔做适当要读好课文的标记,以便引起朗读停顿的注意,再反复练读,达到“流利”;“有感情”,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可是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才好。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读书也不例外,就这点来讲,最好从小学一年级抓起,严格要求,学生读书时即眼到、口到、心到。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读出感情就水到渠成了。
  二、范读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听爱读
  艺术朗读能生动、具体地表达课文活生生的思想、丰富的情感和鲜明的形象,从而使听者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并受到感染。艺术性的朗读有着这样的作用,我们应在阅读教学中运用范读,以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爱听爱读。如学习《可爱的草塘》一文时,老师用清新、轻柔的声音,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草塘的独特风光的魅力。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就连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同学也跃跃欲试,学生争相上台表演朗读,感受朗读的快乐,对朗读产生极浓厚的兴趣。
  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把课文丰富的内容、复杂的感情,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生动地表达出来。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或指导朗读时,好的示范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兴趣。如《鸟的天堂》中有一段描写鸟的优美句子,老师可以先出示鸟的欢快生活场景画面,接着开始绘声绘色地朗读。读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时,将语速放慢,突出“到处”这个词,读到“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时,语速逐渐加快,同时脸上流露出惊喜状。老师因势利导,再让他们说说听了之后感到这里鸟生活得怎样?让学生跟老师一起读,这样数次训练后,学生渐渐就可以把鸟生活快乐幸福读“活”。
  三、朗读形式多样,朗读成效不同凡响
  形式多样的朗读可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常见的朗读形式有:齐读、个别朗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引读读等。采用什么朗读形式要因文而异,老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掌握,让学生乐读、爱读,读得有成效。
  每个学生,不管基础怎样,都有表现美的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经常选择一些文质兼美的课内外文章,在班上组织朗读比赛,对一些缺乏勇气的学生要多鼓励。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都争先恐后地参加比赛,并进行评比,选出“朗读之秀”予以表扬。班上经常进行这样的朗读活动,学生在学习中渐渐养成了朗读习惯,朗读兴趣越来越浓厚。
  前不久,我看了支老师《只有一个地球》的教学实录,教学中,支老师多处运用饶有趣味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读完了吗?还想不想读?不想读的同学请听别人读,愿意读的同学请站起来读。站慢了可就没机会了。”话音刚落,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起身。
  一个学生读完了,读得棒极了,支老师这么评价:“他不是站在普通的座位上,而是站在奥运会的领奖台上,服气不服气?谁跟他比?如果你比他读得好,你站着他就得坐下。看谁能把他读坐下!”这样的评价,激发了很多学生读书的挑战欲望,读书又掀起了一波热潮。
  四、精彩的表演朗读,丰富学生语感
  阅读教学中的语感训练应建立在特定的氛围中,通过学生身临其境,获得对课文内容的感受。表演朗读是对课文内容最形象、最精彩的再现,它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丰富语感。低年级课文中,有许多童话、寓言。学生在基于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表演朗读,并进行适时评议,更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
  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一文后,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对象,指名四对同学分别读陶罐和铁罐的话。然后进行集体评价,谁骄傲蛮横?谁谦虚大度?随后让读得最棒的同学上台表演课本剧,让学生戴上头饰,全身心投入角色中。这一形式丰富和培养了学生的语感,提高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五、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使学生读得入境
  将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引进课堂,吸引学生快速入境,让学生从中更好地领悟课文的内容,情感。如教学《鸟的天堂》时,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一棵庞大茂盛的大榕树覆盖在小岛上,学生们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此时教师引导:如果是你,你这时看到了什么?你最想说些什么?(此时学生就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丽的情景中)体会到文中的美景,再读课文时,学生就能读出情感了。最后结束课文时再次播放美丽的大榕树情景视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总而言之,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日之功,“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我们用耐心、用恒心,加上科学的训练方法这一法宝,用活热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朗读能力就会提高。
其他文献
背景与目的:心肌肥大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共同病理过程,是导致心源性死亡的最重要的病理基础之一。近年来,神经体液因素尤其是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失调所造成的心肌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黄斑区厚度,并同糖化血红蛋白进行相关性研究;为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早期诊断,以及控制血糖危险因素、及时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摘 要: 学生在高中阶段开始接触各种文体,阅读水平进入飞速发展时期。运用科学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语文阅读水平尤其是拓展阅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拓展阅读指学生运用多元化阅读途径,从课本出发阅读更多文章,深入挖掘文章思想内涵,体验文章表达的情感,汲取文章中蕴含的知识和思想的阅读方式。在时间有限的语文课堂中,如何满足学生对阅读的需求?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作者通过实例对高中语文阅读拓展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摘 要: 让学生“言意兼得”应是阅读教学可以实现且必须实现的目标,“读”与“听”是为了“写”好、“说”好这两个目的的手段,表达好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境界。要有目的地读,在读中学习他人表达自己的方法。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善于表达 学生疑问 口头表述 写作水平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性质牢记并作为最高的教学目标努力实现,从而让学生不仅
摘 要: 在课堂教学中,检测反馈环节的必要性日益突出,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各种问题。本文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学讲方式下检测反馈环节的做法与思考:课堂检测反馈要化“平面”为“立体”,着眼三维目标的统一;化“静”为“动”,强调实践和运用;化“简”为“繁”,关注个性差异。只有在每堂课上把理念和实践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打造有效的学讲方式下的检测反馈。  关键词: 检测反馈 三维目标 终身发展  不论是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教学体制的深入改革,传统的“说教”教学模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因此初中语文应当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较为先进的、科学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初中生学习语文而言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能够加强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进步与提高。与此同时,互动式教学模式还可以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摘 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语文教育的养分,但是近年来,从儿童文学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看,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文学教育  随着国家加大教育改革力度,我国大部分小学纷纷将儿童文学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从性质出发,儿童文学主要服务于少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