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及P62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y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及P6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鼻息肉组织的自噬水平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鼻息肉组织50例作为实验组,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20例作为对照组。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鼻息肉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HC)检测Beclin1及P62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的蛋白表达强度;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两组中Beclin1、P62及LC3B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以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蛋白质水平:Beclin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3.36,P<0.01);P62的表达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99,P<0.01)。但两者表达与嗜酸粒细胞浸润无明显关联(P值均>0.05)。mRNA水平:Beclin1在鼻息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6±0.17,低于对照组的1.11±0.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1);P62在鼻息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19±0.44,高于对照组的1.05±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6,P<0.01);LC3B在鼻息肉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0.46±0.11,低于对照组的0.96±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1,P<0.01)。

结论

鼻息肉较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Beclin1的表达明显降低,P62表达明显增高,提示鼻息肉组织自噬水平降低,这可能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有关。

其他文献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hereditary hemorrhagic telangiectasia,HHT)是以出血和血管畸形为特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自发性反复鼻出血是其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鼻出血次数及出血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目前尚无针对HHT所致鼻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来,应用贝伐单抗治疗HHT的文献逐渐增多且显示出良好的疗效。本文对贝伐单抗治疗HHT所致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研究进行综
期刊
期刊
听神经瘤的发现距今已有200余年,医生们努力从最初简单地对病情进行描述,发展到后来致力于降低手术死亡率,保留患者听、面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其自然病程认识的不断深入,听神经瘤目前主要的治疗策略是手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和观察随访。本篇综述主要回顾了这些年来听神经瘤治疗的历史衍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展望。
目的评估经鼻内镜手术治疗侵及眼眶的鼻窦恶性肿瘤的疗效,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34例侵及眼眶的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5年生存率、复发率、并发症情况;讨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34例患者随访过程中失访2例,3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7~75个月,5年生存率为53%,随访期间复发12例,复发率35%,眼部功能改善2
期刊
目的总结气管前间隙病变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99年至2014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1例存在气管前间隙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其中,男3例,女8例,年龄32~61岁,平均年龄43岁。除体格检查外尚行B超、CT、核素显像、内镜检查、抽液检查或抽血检查等。所有患者在全麻下行气管前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后常规持续负压引流。结果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患者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04年4月至2015年4月共29例听神经瘤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脑积水发生的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术前诊断梗阻性脑积水20例,交通性脑积水9例。脑积水的治疗:3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5例听神经瘤术后行脑室外引流术,21例未进行任何治疗。听神经瘤切除术后,20例术前诊断梗阻性脑积水的患者中,10例脑室缩小,10例脑室无变化;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