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的“职业病”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期待到热爱,我坚持着,进步着,也收获着。

“职业病”


  没学习这个专业之前,“逛书店”时我和大多人一样会主要看那些摆在最前面的热销图书,通常在文创产品区停留的时间最长,大多时候也不会产生实际消费行为,因为要把想买的书留到网上促销时凑单。
  后来学了编辑出版学专业,去旅行时会把特色书店列在必去地点,每次去了商场不去书店总觉得没逛完,去了书店也时常会给朋友“拖后腿”,因为总要看看书店的热销榜单、新书推荐、图书分类方式、陈列形式,观察读者状态、阅读氛围也都成了必要流程,有时还会在阅览区和陌生人交流起读后感,“全套流程”总得花费不少时间。久而久之,朋友都说我有“职业病”。
  渐渐地,不知从何时起,每每看到图书折扣价太低,就会为出版人付出的劳动价值感到“愤愤不平”。拿到一本书不仅看内容、看装帧,还会想了解不同出版社的同一选题有哪些区别,在同类书里我买到的这本又具备哪些优势……
  我和许多追求进步的同学一样,曾立下过“多去图书馆,多读书”的Flag,只是后来我才领悟到,学习编辑出版学,“书”是永远绕不开的话题,而读书只是初阶目标,品书、爱书、与书相伴才是常态。到了研究生阶段,我不再只是“表面”地爱书,我开始本能地关注书,对书有了一份出版人的责任感。
  也可以说,学习编辑出版学的四年,我成长为一名有“职业病”的行业小兵。

“强迫症”


  “做编辑,一定要有对文字的敏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字素养。”一位专业课老师在第一堂课上的开场白,我到现在还记着,而那门《校对实务》,就是“外人”眼里为我们专业量身定制的课程。
  在这门课上我们学习最基础的编辑知识,反复做着枯燥无味的校对练习,改过不计其数似是而非的错字病句。而似乎也是因为当时在这门课上拿到的高分,我对文字的“强迫症”开始一发不可收拾,走在街上随手拿的广告单里能发现错别字,小区墙上的宣传栏里能看到物业通知中不规范使用标点,也不止一次地对别人的文稿“指手画脚”,首行缩进两个字符不等于随意空格,汉字序号“一”后用顿号,数字序号“1”后用圆点,段落间距不统一实属“低级错误”……
  仿佛“职业病”日益严重,但我没有为此而困扰,从不因为比别人多花了时间在文章格式上而觉得多此一举,也不会因为时间仓促就放低对文字词句的要求。我始终觉得扎实的文字素养,是专业学习的收获,更是精进不休的“能源”,是有“专业力”的表现。
  每当有其他专业的同学因为论文格式找到我时,老师上课时教的Word排版就派上了用场;在单位实习做微信公众号编辑时,前辈会说“发送前你来检查文字”。随着学习和工作的深入,我越发觉得,文字素养不仅对于编辑来说是重中之重,几乎对于每个人都是必需的基础技能,我们常提到的“能说”“会写”都离不开扎实的文字素养。我想,即使毕业后不从事相关工作,在专业学习中练就的文字功底,在专业熏陶下积淀的文化素养都会伴随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使前进的每一步走得更沉稳、有力。
  也许是一份出彩的工作报告,也许是一次精彩的演讲展示,也許是一场成功的读书交流……我在后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受益于这些“职业病”,我也一改当初对编辑出版学专业的误解。我曾浅薄地认为这是一个与文字打交道的专业,未来的工作大抵就是校对文稿和看书读报,从未想到这些对文字的较真本领会对我有如此大的影响。后来,我逐渐体会到当时的想法有多狭隘,了解到文稿校对只是编辑工作的一部分,也意识到我们要学习的也远不只改错那么简单。

专业力


  2014年我入学时,北京印刷学院的编辑出版学已经是北京市特色重点学科,我们学过的基础必修课包括编辑学、出版学、传播学、出版应用写作、校对实务、出版法规、编辑出版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新闻学概论、国外出版概况(中英双语)、版权贸易(中英双语)等。在这些课上,我们培养起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构建专业学习的基础框架体系,老师一步一步引导我们打下坚实的“地基”。然而,对于编辑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来说,学好这些最基础的课程还远远不够。专业经典阅读(中英双语)、中国文学史、西方文化概论、畅销书与大众文化、公共关系学、文艺概论、印刷概论等基础拓展课程亦必不可少。俗言道,“根深才能叶茂”。只有地基稳固,方能高楼林立。具备了最基本的专业素养,才能开始进阶学习。
  2020年1月,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鲜出炉,北京印刷学院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入选。一时之间,师生同庆。而本科学习了四年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我更是深感自豪,因为这是我本科毕业后,得以进阶为一名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深厚基础。
  学习不同的方向总会有新的收获,专注不同的模块总能找到新的志趣。
  研究生阶段的媒体策划方向包括包括期刊策划、选题策划导论、选题策划实践、读者学、出版物市场调查等课程,在这些课上我们很多人是第一次接触书刊策划,学着从读者的角度考虑、从经营者的角度出发,而不只是在意自己的兴趣点。我们学着去策划一本书刊,去让一个构思从“发芽”到“结果”。
  还记得大三模拟书制作的课程上,老师带领我们结合市场调查与自身兴趣拟定图书选题。经过组织内容、编辑校对、排版设计等环节,将原本散乱无章的内容整理成一本图书的“雏形”。这期间要经历的是数次整理筛选内容、挨字逐句校对、图片元素处理、版式美化调整等流程。每个步骤都是专业知识与审美能力的考验,每个环节都是耐心与细心程度的体现。接下来,再去印刷厂挑选出符合图书内容主题和版式的纸张,与印刷师傅沟通如何使呈现效果最佳……最终亲眼看着自己数日的“心血”变成一本精美的图书,内心不觉会涌起几分成就感。
  除了媒体策划,出版营销也是我们的必修课。包括出版社经营管理、出版物市场营销、发行实务、出版物成本核算、出版物发行模拟等课程。
  有了一本图书的内容策划,出版人还需考虑如何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能让做出的书被更多读者喜爱,如何做好连接读者与优质内容的一根纽带。要有对内容的情怀,才能传承经典,要懂点“技术”,才能与时俱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理论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深入感受、投身实践更加不可或缺。图书大厦、书店、图书馆、报刊社、出版社、图书公司都是我们的第二课堂。
  在几门专业课上,老师还组织我们开展了多次出版物市场调查。这类实践调查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大家分工合作,前期不仅要确定好调查主题,撰写调查计划,也要备好采访提纲和调查问卷,随时准备着在调查过程中与读者以及书店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以获取最直接的市场信息。还记得为了“儿童绘本”主题调研,我们在盛夏骄阳的炙烤下,一天走遍了大大小小10余家书店,回收了近200份有效问卷,只为一份出色的调研报告,只为更了解我们热爱着的这个行业。
  从期待到热爱,我坚持着,进步着,也收获着。目标各异的课程给予我们不同的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学习过程中或许没有太深的感受,但亲自上手实践后,我终于领悟,此前的每份努力都如此有意义。
  近年,有人唱衰传统出版,称之为“夕阳行业”,随之就有人会认为这个职业不再“吃香”,这个行业不再景气,但我始终坚信,出版是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行业,编辑是连结读者精神世界的职业。编辑出版学,不仅有关于“书”,更有关于“人”,它能聚集能量,散发光芒。
  责任编辑:钟心
其他文献
认识伊丽斯的人都叫她奶奶。不是她的模样像老人,而是她已年过80,孕育了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每年11月的CAPA毕业季,伊丽斯都会带一批CAPA老师,从美国飞到北京、深圳、武汉、成都等地,最后到上海。她举办学术研讨会、进行个案督导,亲手把每一张证书颁发给每一个毕业生。与伊丽斯共事,没人会觉得她是奶奶。每次伊丽斯来上海,帮她安排日程是一件头疼的事:她的每一分钟都需要被安排,讲座、个案督导、开
1.2.3.张信哲私人旗袍收藏展览4.旗袍小组中-西非遗百科翻译初稿的一部分  海派旗袍制作技艺极具代表性,每当提到“旗袍”一词时,很多人下意识就会想到上海,想到上海的“海派旗袍”。  今年寒假,我与同校另外五名同学相约共同做关于海派旗袍和盘扣这两项非遗的项目。定下选题之后,组内六人简单进行了再分组。我和两位同学组建了旗袍小分队,在假期专攻旗袍项目。  项目中,我们需要撰写一部“旗袍非遗百科”。旗
作者:孙恺翊  作品名称:旧貌新颜——青岛里院建筑更新设计研究  指导教师:田原  作品简介:本设计在延续里院建筑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建筑進行部分的功能置换,引入青年公寓和文化创意产业,丰富域内的商业类型,并且通过整体的更新规划,创造出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  作者:付雷  作品名称:“空间”到“场所”——龙跃苑二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  指导教师:公伟  作品简介:本设计力求推进公共空间由物质层
2016年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学院开始招收女飞行学员,这些学员需要在国内进行一年半到两年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再到国外进行1年到一年半的实飞实训。  首批女飞行员中,汪帆是第一个完成海外航校训练回国准备毕业的学生,目前正在进行毕业设计。汪帆从小就有一个飞行梦。2016年,经过体检、高考等层层选拔,汪帆脱颖而出,成为北航首批女飞行学员。在校期间,汪帆表现优异,专业成绩班级第一,多次获得校级奖
孙勐,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榜样”上榜人物。  2016年,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考古工作中,孙勐作为路县故城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对通州区潞城镇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最终在通州区潞城镇古城村发现汉代路县故城遗址。  在大众的印象中,通州是因运河才发展起来的城市,最早始建于唐代。  汉代路县故城遗址的发现,将通州发端从唐推前至汉,为通州找到了“根”和“魂”。  汉代路县故城遗址项目也因此
陈青(后排左一)在朝鲜金城与中朝战友合影  编者按:1950年,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上海外文专修学校(今上海外国语大学)招收第二期学员。除俄文专业外,还录取了一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英文班学生。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部队急需英语人才,当时英文班的同学们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报名参军。经过选拔,由44名同学组成了“赴朝语文工作队”,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  本文作者采访了陈青(华东革大附设上海外文专修学校英文班
炫酷视觉盛宴背后的“黑科技”  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总台8K超高清试验频道进行了首次8K直播,而8K直播所使用的编解码标准,是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为等数十家单位合作研发的。这次8K春晚直播,也是为2022年冬奥会8K超高清视频转播进行的演练。  春晚还引入了自由视角拍摄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李静老师带领的“凤凰眼视觉团队”参与了多项关键技术的研发。自由视角技术
为留住一片南开大学的树叶,  两位女生不走寻常路,期待﹁百年南开﹂纪念款木叶盏的问世。  走近今天的体育生,会发现他們果然是四肢发达,  但头脑更灵活,有许多让人叹服的地方。  寒假时,我作为年轻老师,随家访团走进了山东农村,  从他们原生环境中看到了〇〇后体育生的变与不变。  村里长长的胡同,院子对开错落,但出入的人寥寥,据说青壮年都进城打工了。  老人们一年四季都喜欢到大门外站立、看景,遇到邻
在大学里,存在一种现象,很多学生为了堆高GPA(平均学绩点),抢着上一些容易通过且给分高的课,选了课并不认真学,被称为“上水课”现象。  “上水课”现象,舆论很纠结:“上水课”显然是不对的,但是,如果选了一门课,老师要求严格,学生认真学习而成绩不高,将直接影响学绩点,进而影响奖学金评定、保研、出国留学等,面对学生的现实利益,一些对学生要求严格的老师,也开始怀疑自己这么严格要求究竟对不对,事实上,他
在联合国机构做译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级英语笔译专业几位研究生为我们“解密”。  王旎:联合国的文件翻译既易又难  2019年7月,经学院推荐,我获得了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的实习机会,在中文翻译科开启了两个月的实习生活。一开始,指导我们的刘老师便提醒我和另外一位實习生:“联合国的文件翻译既容易又难。容易在于,你不会翻译一份全新的文件,因为语料库中有大量的前序文件可供参考;难点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