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一)学校历史与发展现状
沐溪小学创办于1970年9月,地处沐溪工业园,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江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武江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我校的办学理念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发展,学生有未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中,我们意识到:构建符合校情并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校位于沐溪村、沐溪水库旁。沐溪村原本是一个缺水的小村落,由于缺水,影响作物收成,村民苦不堪言。村民把村名命为“沐溪”,希望能给这块缺水之地带来滴水甘露。后来,政府在村旁修建了沐溪水库,引水入村,沐溪才得到了发展,所以,沐溪村民对“水”有着独特的情感。
(二)教育均衡需求
沐溪工业园是韶关外来务工人员流入的主要集中地之一。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推动韶关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大多数携全家在此工作生活。沐溪小学地处沐溪工业园,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无论是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家长观念都与市区的学生有比较大的差异。我校期望通过“水滴文化”的研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和谐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赢发展。
(三)社会发展的需求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学校作为思想文化教育主阵地的建设工作。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大力发展校园文化,以此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于2017年初提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发展,学生有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水滴”为原型,自行设计了代表学校的“沐沐”“溪溪”的吉祥物,初步提出了“水滴文化”為我校的特色文化。我校希望通过此校园文化建设,使沐溪小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学校的生命价值。
二、研究内容
特色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我校把校园文化定位为“水滴文化”水有润泽万物之德、有水滴石穿之力、有润物无声之智、有随形变幻之美。我校自主设计“小水滴”卡通吉祥物——沐沐、溪溪,鲜明主题形象,把“小水滴”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水滴文化”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渗透:
做人:上善若水 (有善心)
做事:水滴石穿(懂坚持)
立德:饮水思源(会感恩)
立志:山高水长(怀理想)
三、创设水滴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一)设计水滴卡通造型,鲜明水滴文化主题
我们以水滴文化吉祥物——沐沐和溪溪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图案,进行校园环境的整体打造。一进校门,教学楼主墙上的沐沐和溪溪的卡通形象映入眼帘。 沐沐以翠绿色调为主色调,奋发、积极、活力,绿色是自然生命之起源色。沐沐浴在阳光之下,萌发在大地之中,象征沐溪小学学生,犹如沐浴在温暖阳光下的幼芽,在沐溪母校的甘露下成长,充满无限动力与希望。溪溪以蓝粉色调为主色调,欢快、向上、活泼,小溪嬉戏于山谷之中,犹如精灵一般灵动。象征着沐溪小学欢快活泼的校园文化,源远长流的文化底蕴,坚持不懈、永不停歇的精神。
(二)整体布局水滴文化,凸显水滴特色
遵循整体规划,凸显特色的原则,教学楼形成了以水滴文化为主题的走廊文化、楼道文化、办公室文化。活泼有趣的水滴卡通形象,营造出浓浓的水滴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校师生。
学校水滴文化建设情况具体布置如下:
四、深化水滴文化内涵,整体规划立体推进
(一)以水喻理,促校管理
校长办公室悬挂着水滴文化中的“上善若水”墨宝。“上善若水”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头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方向和发展。校长的管理思想应该是以德服人、以身作则、以人为本,要做到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关心老师、宽容老师。
副校长办公室悬挂着水滴文化中的“如鱼得水”墨宝。“如鱼得水”指的是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副校长和校长的良好关系,应该是水和鱼的关系一般。副校长是校长的左右臂,协助校长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副校长主动多和校长沟通,多提合理化建议。对校长布置的分管工作要高度负责、真抓实干、大胆创新。
教导处办公室悬挂着水滴文化中的“水滴石穿”墨宝。“水滴石穿”指的是为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借以比喻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微薄之力做事也能成功。教导处主管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项工作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推进。严抓教学常规、完善教学制度、促进学生进步、引领教师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以水滴石穿之力,稳步推进。
财务总务处办公室悬挂着水滴文化中的“心如止水”墨宝。“心如止水”用来比喻一种心态,平静面对一切,是比喻我们心灵处于某种宁静、清晰的状态。我校财务处和总务处设在一个办公室。他们工作的共性是工作琐碎,要求细心。总务处负责内勤、卫生、学校财产的登记和维修等,要求做到实事求是,不浮躁,平心静气。财务处负责学校的各项经费,要做到账务清清楚楚,不能出现多一个零少一个零的马虎。这就要求负责人要心平气和、心如止水地细心、耐心地完成各项工作。
教师办公室悬挂着水滴文化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墨宝。其指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一味地说教、批评,只会让学生表面服从,内心排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刻无声地告诉老师们最好的教育是“无痕”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应做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孩子来到学校在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下阳光成长。 水滴石穿,点滴成河——打造积极奋进专业团队
1.开展小水滴教师系列比赛,促进点滴成长
我校通过周一例会与日常活动等,把水滴文化植入每位老师心中,为每位教师提供提升的平台。除通过行政和骨干教师言传身教,定人帮扶、指导新教师迅速成长外,还给每位青年教师定了入职五年的成长计划,为每位青年教师制作了《小水滴成长手册》,鼓励青年教师定目标,不断完善,自我成长。虽然我校教师队伍非常年青,但入职的新教师都能迅速成长,在各项教学评比中喜获佳绩,如陈国荣老师参加韶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荣获市一等奖、曾永康老师撰写的论文《小水滴课程实践:以素养视觉探索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模式》荣获省一等奖、曾慧莎老师撰写的论文《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特色作业
(一)学校历史与发展现状
沐溪小学创办于1970年9月,地处沐溪工业园,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先后被评为“武江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武江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我校的办学理念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发展,学生有未来。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影响力也不断提升。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中,我们意识到:构建符合校情并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校位于沐溪村、沐溪水库旁。沐溪村原本是一个缺水的小村落,由于缺水,影响作物收成,村民苦不堪言。村民把村名命为“沐溪”,希望能给这块缺水之地带来滴水甘露。后来,政府在村旁修建了沐溪水库,引水入村,沐溪才得到了发展,所以,沐溪村民对“水”有着独特的情感。
(二)教育均衡需求
沐溪工业园是韶关外来务工人员流入的主要集中地之一。外来务工人员已成为推动韶关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大多数携全家在此工作生活。沐溪小学地处沐溪工业园,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学生无论是社会环境、家庭氛围、家长观念都与市区的学生有比较大的差异。我校期望通过“水滴文化”的研究,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提升教师教育能力、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健康和谐的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赢发展。
(三)社会发展的需求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学校作为思想文化教育主阵地的建设工作。近年来,各级教育部门要求大力发展校园文化,以此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于2017年初提出“学校有特色,教师有发展,学生有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水滴”为原型,自行设计了代表学校的“沐沐”“溪溪”的吉祥物,初步提出了“水滴文化”為我校的特色文化。我校希望通过此校园文化建设,使沐溪小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学校的生命价值。
二、研究内容
特色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我校把校园文化定位为“水滴文化”水有润泽万物之德、有水滴石穿之力、有润物无声之智、有随形变幻之美。我校自主设计“小水滴”卡通吉祥物——沐沐、溪溪,鲜明主题形象,把“小水滴”作为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水滴文化”主要围绕四个方面渗透:
做人:上善若水 (有善心)
做事:水滴石穿(懂坚持)
立德:饮水思源(会感恩)
立志:山高水长(怀理想)
三、创设水滴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一)设计水滴卡通造型,鲜明水滴文化主题
我们以水滴文化吉祥物——沐沐和溪溪为校园文化的主要图案,进行校园环境的整体打造。一进校门,教学楼主墙上的沐沐和溪溪的卡通形象映入眼帘。 沐沐以翠绿色调为主色调,奋发、积极、活力,绿色是自然生命之起源色。沐沐浴在阳光之下,萌发在大地之中,象征沐溪小学学生,犹如沐浴在温暖阳光下的幼芽,在沐溪母校的甘露下成长,充满无限动力与希望。溪溪以蓝粉色调为主色调,欢快、向上、活泼,小溪嬉戏于山谷之中,犹如精灵一般灵动。象征着沐溪小学欢快活泼的校园文化,源远长流的文化底蕴,坚持不懈、永不停歇的精神。
(二)整体布局水滴文化,凸显水滴特色
遵循整体规划,凸显特色的原则,教学楼形成了以水滴文化为主题的走廊文化、楼道文化、办公室文化。活泼有趣的水滴卡通形象,营造出浓浓的水滴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校师生。
学校水滴文化建设情况具体布置如下:
四、深化水滴文化内涵,整体规划立体推进
(一)以水喻理,促校管理
校长办公室悬挂着水滴文化中的“上善若水”墨宝。“上善若水”指的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校长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领头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决定着学校的方向和发展。校长的管理思想应该是以德服人、以身作则、以人为本,要做到尊重老师、理解老师、关心老师、宽容老师。
副校长办公室悬挂着水滴文化中的“如鱼得水”墨宝。“如鱼得水”指的是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副校长和校长的良好关系,应该是水和鱼的关系一般。副校长是校长的左右臂,协助校长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副校长主动多和校长沟通,多提合理化建议。对校长布置的分管工作要高度负责、真抓实干、大胆创新。
教导处办公室悬挂着水滴文化中的“水滴石穿”墨宝。“水滴石穿”指的是为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借以比喻只有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微薄之力做事也能成功。教导处主管学校的教学教育工作,是各项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各项工作应该是有计划、有步骤,一点一滴,持之以恒地推进。严抓教学常规、完善教学制度、促进学生进步、引领教师发展,一步一个脚印,以水滴石穿之力,稳步推进。
财务总务处办公室悬挂着水滴文化中的“心如止水”墨宝。“心如止水”用来比喻一种心态,平静面对一切,是比喻我们心灵处于某种宁静、清晰的状态。我校财务处和总务处设在一个办公室。他们工作的共性是工作琐碎,要求细心。总务处负责内勤、卫生、学校财产的登记和维修等,要求做到实事求是,不浮躁,平心静气。财务处负责学校的各项经费,要做到账务清清楚楚,不能出现多一个零少一个零的马虎。这就要求负责人要心平气和、心如止水地细心、耐心地完成各项工作。
教师办公室悬挂着水滴文化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墨宝。其指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受熏陶。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的语言也是一门艺术。一味地说教、批评,只会让学生表面服从,内心排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时刻无声地告诉老师们最好的教育是“无痕”教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应做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让孩子来到学校在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下阳光成长。 水滴石穿,点滴成河——打造积极奋进专业团队
1.开展小水滴教师系列比赛,促进点滴成长
我校通过周一例会与日常活动等,把水滴文化植入每位老师心中,为每位教师提供提升的平台。除通过行政和骨干教师言传身教,定人帮扶、指导新教师迅速成长外,还给每位青年教师定了入职五年的成长计划,为每位青年教师制作了《小水滴成长手册》,鼓励青年教师定目标,不断完善,自我成长。虽然我校教师队伍非常年青,但入职的新教师都能迅速成长,在各项教学评比中喜获佳绩,如陈国荣老师参加韶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荣获市一等奖、曾永康老师撰写的论文《小水滴课程实践:以素养视觉探索信息技术“生本”教学模式》荣获省一等奖、曾慧莎老师撰写的论文《优化语文作业设计,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特色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