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传统英语教学中,教师年复一年的重复教学方式与教学行为,缺乏创新意识。但是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入,对教师水平和学生能力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应用新课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误区。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的教学误区进行分析与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误区
1.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误区
误区一:照本宣科,缺乏创新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采用教材中的内容,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这种做法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无需再花费精力钻研教学内容。但是这种语言学习方式缺乏新意,长此以往,学生感到乏味无趣,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不相符。
误区二:固守应试教育模式
在高中英语的《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培养。但是一些教师并没有通透理解新课标内容,甚至一些教师将新课改抛之脑后,仍按照传统方式开展教学。尤其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三教师迫于高考成绩的压力,不得不采取填鸭式教学、搞题海战术,新课改的执行完全变了样。
误区三:忽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的知识量达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转化为能力。因此,往往缺乏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系统培训。实际上,英语作为连通世界的纽带,更多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在课堂中,学生真正开展语言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结果造成学生虽然学习了英语,但是不会写、不会读、不会说、不会听的却不占少数。
2.完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力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学更是如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感因素。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归根结底是不兴趣。根据新课改要求,应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将英语知识应用到真实、生动的课堂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基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应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不仅学会生词、语法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建议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材的容量进一步扩大,包含更多信息容量,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同时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化,其思考方式也有所区别。应用英语的最佳方式,就是在需要说英语时,脑海中直接采用英语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将语言脱口而出。但是很多高中学生,甚至老师都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往往以汉语逻辑翻译英语,再套用英语语法模式,这样就非常容易产生语法错误。这种“中文英语”的思维过程,降低了英语的应用效率,不能在脑子中形成直接的语言反射,往往造成英语学习仅是应付考试,却成为了“哑巴英语”,违背了新课改中对英语教学的根本需求。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语言意识,提高英语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可借鉴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思考单词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结构、排列关系等,形成英语用词用句的逻辑思路,日积月累全新英语思维模式,形成语言意识。
建议三:正确处理高考与新课改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变过去重语法、重词汇知识,轻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观念。过去,很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讲解词汇运用、语法规则等,以提高战术方式奠定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出应试技能较高的学生,以应付高考教育的需要;但是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的要求中,不再提倡这种学习方式,但是这引来很多教师和家长对高考成绩的担心。以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高考体制与新课改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尚存在矛盾,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广泛认可,考试体制将会日趋科学、完善,并将成为今后改革的重点方向。
建议四: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会读、会写、应付考试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实现语言沟通。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重视发音练习。基于高中班级的人数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无法在课堂逐一矫正学生发音。因此,提倡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以小组为划分,每天采取一定的时间,加强对英语语调的模仿,如语句的换气、停顿等,互相对话、互相纠正,由教师定期抽查,汇报课下练习情况。这样,学生慢慢养成了说英语的好习惯,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
建议五:注重阅读能力培养
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等,开设阅读课,引导学生阅读篇幅较大的小说节选、科技文章等,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应用,感悟英语文化和世界动向。同时,在长篇阅读中,磨练了学生的耐心,提高他们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推荐学生多观看电视英语频道、关注国外新闻,通过浏览网页或翻阅数据了解国外历史传记等,通过各种渠道感受外国文化,不断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与能力。
建议六: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
注重发挥课堂评价的重要作用,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让学生做好复习和预习准备,在课堂中对先对已学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用英语回答,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发音标准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其次,加强课后评价,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全过程表现,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应有一份综合成绩表,记录平时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考核内容,并在每学期期末反馈给学生及家长。
建议七: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下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专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大概模式为:首先,教师提供材料、提出问题;其次,学生分析问题、表达想法;最后,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专题,提出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找材料,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并使用英语流利地表达出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职能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对结论进行综合评价。
由上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做出相应的改变,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推动高中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雅.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英语教与学的认识[J].科教导刊.2010(24)
[2]王晓丽.一节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实景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4)
[3]曹媛红.高中英语被动语态教学中常被忽略的问题[J].考试周刊.2010(16)
[4]石菊.高中英语“词汇断层”问题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4)
[5]张玉萍.高中英语读后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误区
1.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学误区
误区一:照本宣科,缺乏创新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直接采用教材中的内容,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这种做法节省了教师的时间,凭借多年来积累的教学经验,无需再花费精力钻研教学内容。但是这种语言学习方式缺乏新意,长此以往,学生感到乏味无趣,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另外,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与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要求不相符。
误区二:固守应试教育模式
在高中英语的《新课程标准》中,更加注重对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培养。但是一些教师并没有通透理解新课标内容,甚至一些教师将新课改抛之脑后,仍按照传统方式开展教学。尤其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三教师迫于高考成绩的压力,不得不采取填鸭式教学、搞题海战术,新课改的执行完全变了样。
误区三:忽略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的知识量达到了一定程度,必然会转化为能力。因此,往往缺乏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系统培训。实际上,英语作为连通世界的纽带,更多应用于实践中,但是在课堂中,学生真正开展语言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并不多,结果造成学生虽然学习了英语,但是不会写、不会读、不会说、不会听的却不占少数。
2.完善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建议一: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力量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教学更是如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消极情感因素。一些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反感,归根结底是不兴趣。根据新课改要求,应树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将英语知识应用到真实、生动的课堂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基于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应注重“学以致用”,让学生不仅学会生词、语法等知识,更重要的是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建议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材的容量进一步扩大,包含更多信息容量,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感。同时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化,其思考方式也有所区别。应用英语的最佳方式,就是在需要说英语时,脑海中直接采用英语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将语言脱口而出。但是很多高中学生,甚至老师都不具备这种能力,他们往往以汉语逻辑翻译英语,再套用英语语法模式,这样就非常容易产生语法错误。这种“中文英语”的思维过程,降低了英语的应用效率,不能在脑子中形成直接的语言反射,往往造成英语学习仅是应付考试,却成为了“哑巴英语”,违背了新课改中对英语教学的根本需求。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语言意识,提高英语思维能力至关重要。可借鉴语文学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思考单词和句子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以及使用结构、排列关系等,形成英语用词用句的逻辑思路,日积月累全新英语思维模式,形成语言意识。
建议三:正确处理高考与新课改的关系
在新课程改革中,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最终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变过去重语法、重词汇知识,轻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观念。过去,很多教师花费大量时间用于讲解词汇运用、语法规则等,以提高战术方式奠定学生英语基础,培养出应试技能较高的学生,以应付高考教育的需要;但是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的要求中,不再提倡这种学习方式,但是这引来很多教师和家长对高考成绩的担心。以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高考体制与新课改中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尚存在矛盾,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广泛认可,考试体制将会日趋科学、完善,并将成为今后改革的重点方向。
建议四: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
学习英语,并不仅仅是会读、会写、应付考试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实现语言沟通。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重视发音练习。基于高中班级的人数较多、课堂时间有限,因此教师无法在课堂逐一矫正学生发音。因此,提倡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以小组为划分,每天采取一定的时间,加强对英语语调的模仿,如语句的换气、停顿等,互相对话、互相纠正,由教师定期抽查,汇报课下练习情况。这样,学生慢慢养成了说英语的好习惯,提高英语发音的准确性。
建议五:注重阅读能力培养
教师应根据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词汇量的掌握程度等,开设阅读课,引导学生阅读篇幅较大的小说节选、科技文章等,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应用,感悟英语文化和世界动向。同时,在长篇阅读中,磨练了学生的耐心,提高他们从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应推荐学生多观看电视英语频道、关注国外新闻,通过浏览网页或翻阅数据了解国外历史传记等,通过各种渠道感受外国文化,不断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与能力。
建议六:发挥评价的重要作用
注重发挥课堂评价的重要作用,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让学生做好复习和预习准备,在课堂中对先对已学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用英语回答,并对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发音标准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地位;其次,加强课后评价,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全过程表现,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成果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每个学生都应有一份综合成绩表,记录平时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等多方面考核内容,并在每学期期末反馈给学生及家长。
建议七: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新课改下的一种全新教学方式。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主要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专题开展探究性学习,最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英语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大概模式为:首先,教师提供材料、提出问题;其次,学生分析问题、表达想法;最后,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针对专题,提出与学生知识水平相适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找材料,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过程,形成自己独立的认识,并使用英语流利地表达出来。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主要职能就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并对结论进行综合评价。
由上可见,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已经做出相应的改变,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不容忽视,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推动高中英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雅.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英语教与学的认识[J].科教导刊.2010(24)
[2]王晓丽.一节高中英语课堂提问实景与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4)
[3]曹媛红.高中英语被动语态教学中常被忽略的问题[J].考试周刊.2010(16)
[4]石菊.高中英语“词汇断层”问题的几点思考[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0(24)
[5]张玉萍.高中英语读后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