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的改编路径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ened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1月20日,由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影片《降临》在国内上映。影片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Ted Chiang,中文名:姜峯楠)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导演维伦纽瓦凭借其独特的执导风格,带给观众一次异样的科幻体验。影片《降临》讲述了某天地球上突然出现了12个“蛋壳”状的不明飞行物,为尽快明确这些外星人七肢桶的来意,美国军方找到了语言学家路易斯(艾米·亚当斯饰演)和物理学家伊恩(杰瑞米·雷纳饰演),希望两人能够合作破解七肢桶的语言之谜,从而实现人类与他们的顺利交流。经过多次的接触,路易斯逐渐在七肢桶的文字中发现了部分规律,并获悉到七肢桶语言系统对于思维方式的独特影响——七肢桶有着不同于人类的感知时间的方式,在他们看来,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并非随着线性发展,而是可以同时被感知到。就在路易斯欣喜于交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候,国际局势的紧张却中断了她的计划。中国、俄罗斯等四国率先决定对七肢桶发起进攻,迫于压力,美方也决定放弃研究,撤离全部工作人员。危机关头,路易斯忽然明白了七肢桶所谓的“对人类的帮助”,最终,她利用在七肢桶语言中获取的特殊能力,避免了可能发生的世界大战,改变了整个人类的未来。
  一、 主题的嬗变
  影片《降临》在对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改编的过程中,在主题的选择与把握方面表现出鲜明的差异性。特德·姜的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发表于1998年,是一篇少见的以语言学为核心的科幻小说。小说中,特德·姜安排了两条情节线索贯穿文本,一条是主人公路易斯与外星人七肢桶的相互交流进程,另一条是路易斯以回忆的方式讲述还未发生的女儿一生的故事。路易斯之所以能夠预测自己女儿的出生甚至是死亡,源于她在七肢桶的文字书写系统中习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她改变了人类固有的线性的感知时间的方式,开始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置于同一时间点来看待,她在类似环形的思维线中重新领悟生命的真谛。作者特德·姜在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的后记中表示,自己想要描写出一个人面对无法避免的结果时的态度。小说中,虽然路易斯早已预测到女儿的生命会止于25岁,但当丈夫盖雷试探地询问她是否要个孩子时,她并没有因为已知的疼痛而剥夺女儿出生的权利,而是坚定地选择了肯定的回答。路易斯在对女儿成长趣事追述的过程中,往往暗含淡淡的忧伤,这是对女儿早逝命运的哀悼,亦是对自己无力逆转结局的遗憾。作者借路易斯的忧伤探寻有关自由意志与预知未来的权衡:自由意志的存在意味着结局的不确定性及多变性,而拥有预知未来的能力则强调了对已是定数的结局的把握。预知未来能力的获得势必要以牺牲自由意志为代价。从这一层面说,维持人类意识的本质,体验未知多变的生活,未尝不是人类生命的价值与精彩所在。
  如果我们将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单纯标注为科幻作品,那么科幻电影《降临》在呈现时则增添了好莱坞灾难片惯有的危机感与混乱感。影片中,当人类还未成功解开七肢桶到访之谜时,对于种族毁灭的隐忧意识促使普通民众纷纷采取非理性的方式宣泄内心的不安,人们或涌向商场疯抢生活必需品,或走上街头抗议政府的“妥协”对策,或通过夸大自己对局势的观点引起更广范围的恐慌……在各种嘈杂的播报中,影片传达出一种末日般的浮躁与惶恐。此外,影片《降临》在由路易斯的经历引向有关人类思维方式的猜测与想象的同时,旨在通过路易斯等人对七肢桶文字的学习,凸显交流的重要性;通过十二组七肢桶提供给当地人不同的情报与信息,强调在困难或是灾难面前,人类只有合作才能共生的宏大主题。作为扭转局势的关键人物,路易斯被塑造成智勇双全的女英雄形象,她以和平主义者的姿态坚信七肢桶的到访是善意的,以超越常人的勇气帮助人类与七肢桶的交流迈向较为光明的前景,当中国的尚将军当面称赞路易斯成为各国能够联合的原因时,导演再一次让我们重温以一己之力改变人类整体命运的好莱坞经典模式,于沉闷的压迫中渗透几缕畅快之意。
  二、 情节的删减与改编
  尽管《你一生的故事》是一部短篇小说,但是导演维伦纽瓦在对原著进行改编的过程中,依然删减并调整了较多的故事情节。小说中的“你”指的是路易斯的女儿,路易斯以第二人称的方式概述了在女儿短暂的25年生命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从女儿3岁时喜欢攀爬盘旋楼梯,到女儿毕业典礼上母女二人的深情拥抱;从女儿13岁购物时表现出的独立意识,到女儿躺在冰冷的太平间等待路易斯夫妇去辨认尸体……路易斯的头脑中不停地闪现有关女儿的各种经历,这些记忆带给她快乐,更带给她伤痛。而电影《降临》却大幅度削减了路易斯对女儿生命故事的述说,选择在主要的情节线索中穿插少量的路易斯与女儿相处的镜头,或是作为对路易斯拥有预知未来能力的解释与说明,或是构成路易斯破解七肢桶到访之谜的重要提示。女儿的故事这一情节线索的片段式呈现,使得影片弥漫浓郁的奇异感,增强了影片陌生化的叙事效果。影片《降临》对小说情节的另一处较大的删减,则集中在对相关物理理论的规避。故事发展的逻辑性以及镜头容量的有限性,迫使影片绕开了小说中关于费尔马最少时间律的大段阐释,这种安排一方面将《降临》的科幻性主要放置于语言系统对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启发式影响,另一方面,使得影片有别于其他科幻片对物理理论的枯燥灌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观众对影片涉及理论的接受度与认可度。
  为了把观众对影片的理解程度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电影《降临》在删减了盖雷(电影中的伊恩)对复杂物理理论的解释之余,在对七肢桶语言系统的展现方面也进行了合理的改编与调整。小说中,路易斯根据电脑屏幕显示的声谱图,将七肢桶的声音进行辨别与标注,并尝试模仿他们的声音与他们进行交流。电影中的路易斯却未能从声谱图中获取到利于双方展开交流的信息。小说中,作者将七肢桶的字词或句子描绘成纠缠混杂的团状,其语义的复杂程度与团状物的面积有着密切的联系,相比语音较为容易的辨识度,路易斯在找寻七肢桶文字的规律中陷入困境。在电影中,七肢桶的字句则被设计成封闭或半封闭的圆环状,路易斯等人通过对比数据分析,将已经接收到的圆环状信息进行不同长度的拆分,并试图进行词语与标点符号的归类,从而加快了人类与七肢桶的交流进程。小说中,路易斯尝试以人类对于词语属性与句子成分的划分为基点,在七肢桶的语句中摸索某种固定组合结构的表达,以求最大限度地了解七肢桶语言的奥秘。而在电影中,路易斯的研究目的则是用最省时省力的方法明确七肢桶到访地球的意图,缺少了小说中强调的科研意味。此外,影片中的韦伯上校一改小说中的平易温和,他用冷漠的眼光看待身体不适的路易斯,用强硬的态度逼迫路易斯尽快提出可行的交流方案,用果断的口吻拒绝路易斯提出的各种在他看来毫无意义的请求。路易斯与以韦伯上校为代表的美国军方的矛盾与冲突,在为影片营造浓郁的紧张氛围的同时,突显出路易斯不畏强势力量的压迫,心系人类整体利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三、 东方元素的渗入
  相比部分欧美国家,虽然影片《降临》在中国大陆的公映时间稍晚了一些,但影片中大量的东方元素的渗入,使中国影迷纷纷表示这种等待也是值得的。影片成功地将小说中无迹可寻的七肢桶文字形象地呈现出来,导演维伦纽瓦选用了蒙特利尔艺术家Martine Bertrand设计的圆环状符号,这些符号与中国禅文化中的圆极为相似,当一个个粗细不均的墨色圆环状文字不断出现或消散在玻璃墙上时,不禁使人联想到中国水墨字的韵致及浑厚感。这种文字的设计十分契合七肢桶同步并举式的思维模式,在七肢桶的世界里不存在人类所强调的某些事物的必然排列顺序,他们认为所有的事物或事件都是同等重要,相互作用的。怀着对七肢桶文字的热爱,路易斯特意为女儿取名Hannah(汉娜)——由两边向中间推进的结构极具对称意蕴。导演和设计师在博大的中国文化中挖掘到足以表现七肢桶文字的艺术资源,更使七肢桶文字平添一丝禅文化中的力量与虚空。在展现人类与七肢桶交流进度与成果时,影片同样突出了中国试图以游戏的方式增进与七肢桶的接触。如果说路易斯的教学式交流在于通过交换双方语句的表达,进而解读出七肢桶关于来意的信息,那么中国则是通过向七肢桶演示博弈过程中的胜负观念,让七肢桶自己做出有关结局的选择。东方智慧的融入再一次凸显出影片中多次强调的“语言能够决定人的思维模式”的主题。此外,在影片中,中国被刻画成鹰派势力,并成为首个向七肢桶宣战的世界大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尚将军则成为作战政策的发起人与号召者。然而,尽管尚将军有着令人胆颤的严肃与犀利,但他并沒有失掉东方人固有的家庭观念,在联合国斡旋没能阻拦中国进攻计划的时候,路易斯却通过复述尚将军夫人的临终遗言成功地改变了尚将军的心意,使他最终放弃了对七肢桶的攻击,并促进了12个着陆点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从七肢桶文字的设计到对外星人的强硬政策,《降临》将较多的东方元素融入影片,一方面显示出中国国力的日渐昌盛,另一方面则流露出好莱坞对东方文化魅力的欣赏与赞扬。
  结语
  从2010年的《焦土之城》到2013年的《宿敌》与《囚徒》,再到2016年的《降临》,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擅长于在阴暗压抑的故事氛围中表达其发自内心的人文关怀。在执导影片《降临》的过程中,维伦纽瓦将科学性、想象力以及精妙的剧情架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他摒弃了一般科幻片所表现的人类与外星人的武力对抗,选取女主人公的视角展开对人类思维方式的进一步探寻。影片最后,当路易斯投进伊恩温暖的怀抱,我们在平和的背影音乐中真切地感悟到导演旨在表达的对生命价值的观照与审视。
其他文献
【摘要】虽然何平导演的电影开创了中国武侠电影的一个新流派,但从《天地英雄》到《麦田》可以看出,在电影结构和故事情节上存在着简单化、概念化的不足,从矛盾冲突的选择到人物性格的刻画,导演忽视了某些艺术创作规律和生活基础,致使两部电影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陷入了一种困境和迷失之中。  【关键词】观念化 矛盾冲突 故事情节 人物性格    何平导演是中国当代电影史上很具个人风格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双旗镇刀
2017年8月,由托米·维尔科拉执导、劳米·拉佩斯主演的影片《猎杀星期一》在美国上映。影片讲述了在2073年,面对人口严重过剩的问题,欧洲联邦决定听取生物学家尼克莱特·卡曼博士的建议,实行配额生育法,即“一家一孩”政策,而超出家庭配额的人则要被强制冷冻休眠,以减少对地球资源的消耗。但转基因食品的大量食用使得生育多胞胎成为常见现象,泰伦斯·赛特曼正是七胞胎女孩儿的祖父。出于对生命的尊重,泰伦斯没有交
电影是一个对原材料需求巨大的行业,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把眼光转向改编,而哪吒这一角色,正符合改编的特色,哪吒故事流传广泛,潜藏着巨大的市场。目前,动画电影中对哪吒故事改编最为成功的两部电影就是《哪吒闹海》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但因为时代不同,这两部作品改编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比两部影片在改编方面的异同是对中国动画电影现代性改编的探讨,也是动画电影改编对经典传承和创新的思考。  一、崭新的人物形象:从
2011年,一部小投资的文艺片《桃姐》在商业大片盛行的电影市场中意外脱颖而出,一举斩获国内外多项大奖,而演员刘德华更是凭借此片在金马奖中再度封帝。电影《桃姐》的英文名为A simple life,这是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影片。主人公罗杰便是影片监制李恩霖的化身,那一年李恩霖拿着为了表达对老佣人的思念写成的剧本找到导演许鞍华,后来就有了这部小成本文艺片《桃姐》。影片中的桃姐是一位在罗杰家中勤勤恳恳工
虽然在世界动画史上成人动画的出现较早,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的《可怜的比埃洛》其实就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动画。它以“爱情”为题材,讲述的是3个成年人之间三角恋爱的故事。以迪斯尼为代表的成人动画产业也早在上个世纪就步入了黄金期。但国产动画由于受到苏联动画的影响,一直在“低幼”的定位上徘徊。尽管早期的《山水情》《三个和尚》等早期国产动画都具有浓浓的成人味,但国产动画的整体发展还是以“服务儿童”为主
电影植入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以电影情节为载体,将宣传品牌和电影融合在一起的广告形式,它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形象或者服务产品,通过电影影像表现出来,从而以不知不觉的方式将产品、品牌传递给观众,对产品、品牌起到宣传推广的作用,最终达到营销的目的。  2017年6月23日《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正式登上银幕,凭借极强的号召力,零点场就拿下4175万元的票房。在影片在带来精彩视听震撼的同时,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范畴,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及其研究领域,时间得到了充足关注,人们总是将世界置于时间的纵轴中历时性地勘察、探讨事物的发生、发展及最终走向。而空间则长期处于遮蔽状态,至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列斐伏尔、福柯等开始对空间展开新的范式思考并创造了影响巨大的空间理论。空间理论认为空间不应该是“静止的、固定的”,不应该是“事物的堆积”“承载包裹的容器”,它应该是“丰富的、多产的、有生命的、辩
改编于华裔女作家严歌苓同名小说的电影《芳华》,因为导演冯小刚的巨大号召力以及特定的历史内容和时代徽记,使该片产生了广泛的艺术影响,并成为2017年国产电影的重要事象。纵观电影《芳华》的叙事设置,创作者用文工团的故事将青春叙事、历史叙事、英雄叙事等叙事形态联结起来,把一段特殊的历史记忆融汇为形式和内容的多元集合,形成复杂多重的叙事装置,开启了青春、革命、时代等元素相互融合的艺术创制与审美形态,让影片
从电影诞生以来,喜剧片类型的电影就是为了逗人发笑,让人开心。也因为喜剧电影的结局一般都是美好的、大团圆的,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很受欢迎的一类影片。一位法国著名喜剧作家曾经说过这样说:“喜剧就是一种以愉快地表达方式来纠正人们缺点的工具。”因此,在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当中,当然也少不了强大的艺术吸引力。它以一种幽默的方式来表达一些充满人性和人情的观点,是一种幽默和崇高相结合的艺术形态,就像卓别林大师的黑白无
[摘要] 《亲密敌人》是徐静蕾继《杜拉拉升职记》之后的又一职场情感大戏。剧组不仅在香港、成都、伦敦等多地拍摄外景,更成为首个被允许在大英博物馆拍摄的中国剧组。影片以投资银行协助收购稀有矿业为背景,全景展现了以女主人公艾米为代表的现代职场女性在面临如何平衡事业与爱情时的迷失与回归。同时,影片亦折射出了现代职场女性渴望被尊重、渴望被肯定以及渴望被重视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亲密敌人》 现代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