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背景下产学合作的演进与展望——英、德、美、日四国比较

来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y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产学合作是大学嵌入工业革命的重要途径.其演进遵循可追溯的逻辑主线,即通过激励政策,对公共知识进行需求与供给的竞争性动态配置.英德美日四国产学合作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表现出不同运行模式:自发、分散的英国模式;科学主导的德国模式;市场主导的美国模式;政府主导的日本模式.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要实现对工业发展反向流动,需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进行科技资源整合,发挥研究型大学作用并侧重对经济社会效益评估.
其他文献
新工科建设更强调学生从知识到能力、再到综合素养的形成性培养.为践行“专业基础知识、实践创新能力、综合科研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本文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工智能方向相关课程为例,探索了学生综合素养导向的研究型教学与实践模式,通过主动性知识挖掘、系统化综合实践和精准化教学实施等具体教学与实践改革措施,强化了学生知识、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形成性培养,为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破解“卡脖子”困局,要重视新工科工程科学创新人才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及成效,显示其已形成对标一流工程教育理念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优势学科和大平台设置交叉学科专业、依靠国际化办学团队保证一流教育教学质量、导师制与个性化教育提升学生素质与能力等特色.实践启示是:新工科工程科学创新人才培养需吸收先进工程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打造多模块交叉学科课程与实践体系,用国际化视野及举措汇聚优质资源.
新经济形势的发展既给予仪器类专业发展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其专业布局和建设提出了新的任务.本文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以仪器类专业内涵建设为突破口,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抓住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日益深化的发展机遇,着眼于未来国际前沿科技和制高点的竞争,形成基于新内涵的仪器类专业布局,以哈工大为试点,建成集“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为一体的本硕博一体化的知识体系,推动仪器学科与其他学科如化学、生命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构建适应新经济体系需求变化的仪器类专业,使仪器类专业布局更加合理,人才培养与前沿科
为破解轨道交通新技术新知识迭代加快、铁路大系统工程跨学科交叉融合加剧给人才培养带来的难题,遵循系统思维,从系统要素、要素间相互作用、系统环境条件三个维度,结合系统思维整体性、结构性、协同性、开放性等特性,归纳出“共生协同、转化传递、合力赋能”育人理念和方法,形成服务交通强国需求的轨道交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二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达成了人才培养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国交通运输工程学科人才培养、课程和教材建设及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
具有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对推动我国高校工程教育专业的改革、建设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简要回顾了我国工程教育认证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工程教育认证的最新变化,分析了产生这些变化的动因,对工程教育专业如何应对这些变化提出了建议.
设计思维意识是工科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工程素养.在分析设计思维内涵、特征和教育应用途径的基础上,构建了设计思维导向的虚实结合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以“安全驾驶”主题工程实践课程为例分析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应用效果,并给出了教学建议.该研究对设计思维融入工程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性推动高等工程教育变革与发展,是各国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回顾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对剖析当下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有着重要的启示.面对高等工程教育在师资、平台、体系等方面面临的重大挑战,西安交通大学以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建设创新实验平台为依托,以培养“品行、知识、能力和思维”四位一体的工程领导人才为目标,通过创办前沿性、颠覆性的未来学科专业,推动现有专业交叉融合,实现传统专业内涵升级,推进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为新时代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探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在充分分析油气行业产业升级对石油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聚焦新时代石油工程师的核心素养,构建了“五新”人才培养体系:即构建新知识结构、探寻新成长路径、实施新教学方法、提升新工程素养、完善新协同机制,形成了传统特色行业工科专业新工科建设方案,为我国石油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如何高效地实现人才培养模式转型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理念落地的关键.本文设计了以项目为中心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体现为以项目实践为载体完成“知识—能力—素质”同步培养以及“校企深度合作”与“项目式实践教学平台”相结合的新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北京科技大学进行了人才培养实践,大幅提升了毕业生竞争力.教学改革成果被应用到百余所高校,形成了显著的成果辐射效应.
毕业要求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不断深入,国内很多工科院校以专业认证为契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国际上成熟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比,我国高校在认证实践中较为缺乏毕业要求评估量规,现行的认证逻辑也制约着毕业要求达成度的科学性发展,需要转变毕业要求指标构建理念导向,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科学评估、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