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创新教育小议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落实创新教育从教师角度来说就是更新观念,热情鼓励和肯定学生质疑,鼓励学生向课外拓展。为了给质疑和提供保障,语文教学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更新观念;拓宽视野
  
  教育的全面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由于学科性质的特点,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创造力具有其他学科无法相比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更新观念
  
  传统的教学将学生自由读书、自由思考、自由发言的空间压缩到最小限度。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必须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他们当中的一员,老师和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也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不是高高在上的“授道者”。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精神。
  
  二、鼓励学生质疑
  
  学贵在疑,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学生能够质疑,说明学生已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已跨进了学习的大门。因此,教师更应充分利用语文课与个人丰富的体验,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质疑。
  要点燃学生质疑的火花,首先要帮助学生解脱思想的束缚,克服他们在权威、名人下的自卑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到社会的发展就是靠不断的质疑批判推动着的,任何名人、权威都不能穷尽真理。社会是发展的,不同时代的人就要用不同的眼光看问题。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营造一种独立思考的氛围,要善于用开始的敢质疑、会质疑的几个学生作引导,让他们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质疑。另外,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作引导,诸如怎样提问,怎样找出有效的证据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论证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看法比较准确地表达出来,求得其他同学的再质疑,使问题在交流的过程当中深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走出语文课本,拓宽学习视野
  
  语文教学过程中,立足课本是要将课本作为一种范例,而不是只局限于课本,教师要增大学生向课外延展,拓宽视野,以便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①和学生共同制定阅读计划,不作统一要求,并且适时修改计划,使学生的兴趣得以保持,保证学生不断吸收新东西。②指导学生获得阅读的方法,教给他们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方法,以达到各取所需的目的。③指导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在阅读时要有自己的看法,并能随时作笔记,作批注,写感想。④要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刺激学生反省后再阅读,以达到由形式深入到内容的目的。⑤不贪多图快,速度服从效果,相信学生。
  
  四、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
  
  学生具有敢于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是创新精神得以维持的不竭动力,因此教师要在这方面下功夫。①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教师要具备一种善于接纳学生的心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毫无吝啬地给学生鼓励。学生在肯定中更能体验成功,更能增加学习信心。②优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常规教学中的某些困难在多媒体教学中被轻易地解决,学生尝到克服困难的甜头,自然也就淡化了他们畏惧困难的意识,保住了他们学习的劲头。③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坚强的意志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健全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理作扶持的,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渗透到现代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去。
其他文献
【摘要】“诗歌鉴赏”的复习应该紧扣考试大纲,以教材为基础,注重借鉴、学习名家的鉴赏方法,归纳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方法。  【关键词】诗歌鉴赏 鉴赏技巧 解题方法    诗歌鉴赏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分值为6分,自2002年至2007年,一直是以主观题的方式进行考查。考试命题选点十分灵活,要想把握住出题人的赋分点,必须花大力气吃透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的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要求,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考试大
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师,纵使我们在他方寻寻觅觅,也别忘了身后的满园芬芳:原汁原味的阅读可以带领我们感受语文的魅力;贴近彼此心灵的写作过程可以达到美妙的沟通。因此,阅读
宪法司法化是通过司法途径来保障宪法的实施.宪法司法化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违宪的司法审查;二是通过宪法诉讼救济受侵犯的公民基本权利.本文从宪法司法化的两方面内容以及宪
哲学史为真正的哲学家所创造。但以往的哲学史写作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客观态度和严格的人物品评,存在哲学史人物与哲学人物混淆不清而降低入史门槛的现象。其要害不在于是否吝啬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一些弊端,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予以优化,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实用水平,以适应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摘要】语文不仅是一种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积淀,一种人文熏陶。语文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精神基础。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向学子传播传统文化是本文着力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一、依托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培养学生对传统精神的认同。    语文教材汇聚了古今中外优秀文质兼美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