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提高学生识字效率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再学习的基础,一年级的新教材注重学生大量识字,汉字数量多、有些字既难认又难记,低年级儿童的思维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具体性,记得快,忘得也快,所以识字成了低年级学生的一大难点,以致有些儿童在识字量大的压力下产生了厌学语文的心理。如何让他们喜欢学习汉字,拓展他们的识字空间呢?
  一、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生字的愿望
  识字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为这是学生独立识字的前提。一年级新教材的课文多诗歌韵文,在教学前首先要注重精心备课,把课文内容精心设计成吸引学生的卡通图片,或者学生自己动手,配上感兴趣的文字,让课文内容生动起来,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赋予词语生命力,唤起学生识字的情感,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为使生字经常与学生见面,我还将生字做成幻灯片,让学生用各种形式认读。幻灯片上漂亮的大字,可爱的动物、卡通人物,精美的画框,使学生情绪高涨,集中精力认读,乐此不疲。學生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自主地交流合作,感受到识字的快乐和获取知识后的喜悦。
  二、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提高识字的效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还指出,要以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语言材料,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所以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其目的不是简单地识字,而是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这是识字教学的重中之重。
  1 归类识字法
  从汉字构字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几种。教学时,如果能帮助学生进行适当的归类,既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可促进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如教学“河、江、浪”等形声字时,我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这些字都带有三点水,都跟水有关。”同时,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想一想还认识哪些带有三点水字旁的字,并进行交流。
  2 猜谜语、编谜语识字
  老师准备多种字谜,也发动学生开动脑筋搜集或自编字谜。例如: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七;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旧;多出一半——岁;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困难都不怕——克。把生字编成谜语,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还锻炼了思维、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 用多种形式再现生字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采取多种方法巩固学生识字:(1)出示生字,学生用自学,分组学习,互相帮助,最后开火车读。(2)各种形式比赛读。(3)找字卡:一个学生读,其他学生找出字卡展示;两个学生一个读一个找。(4)看画贴词语:把词语贴到图画中相应的事物上。(5)我比划,你来猜:根据表演动作,说出相关词语。(6)自制生字卡片。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强化记忆。在家由家长抽读,在校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余相互游戏抽读、互测、互评,巩固生字。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予表扬,弱势生给予辅导。学生广泛交流,识字量、词汇量大增,对识字的兴趣浓厚。
  4,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增加识字量
  提倡识字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是识字本身的需要,也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识字的渠道。学生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每天与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打交道,他们学习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他们除了在学校学习外,还可以在社会上,在家长和同学相处中,在各种图书、网络中,学到许许多多的知识。
  生活识字一定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方法。如,借助拼音识字。汉语拼音是识字、正音的工具。新教材虽然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降低了,但拼音的作用丝毫没有改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拼读方法后,就可以借助拼音进行识字,借助拼音查字典,阅读拼音报,扩大识字范围。因而,在识字教学中,我经常向学生灌输这样的思想:“生活即是识字时”。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在这方面进行引导,学生也大有收获。
  总之,识字教学不要枯燥无味地反复重复“横竖撇捺折”,应加入一些趣味性效果会更好。简单而有趣的教学方法使汉字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已变成一个个有趣的谜语,一句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让学生快乐的识字,就会开启他们的心智,激荡他们的灵性,使识字教学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得到不断的发展,今天的素质教育也不断地向纵深方向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尤其是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多年来,由于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受条件的制约,农村小学生的诸多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挖掘和发展,而当前的教育要求是: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贯彻落实“知识与技能、
利他主义的效率逻辑及其合目的实现,是利他经济行为研究的一个重要认知路径.借鉴经济哲学分析的技术路线,以利他主义特有的效率价值为逻辑起点,依据自组织理论中吸引子概念蕴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探究性学习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探究性学习也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经历知识的探索、发现,从中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初中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呢?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探究意识;学习能力  一、探究性学习  1.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  所谓探究性
我们党历来重视军事科学研究。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要求“全党注意于军事问题的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把创新军事理论作为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牵引。
复杂性理论把不确定性纳入研究视域,探讨矛盾意义、概率意义特别是混沌意义上的规律观,揭示了有序与无序之间对立、竞争以及互补的复杂关系,打破了传统哲学规律观被“必然性王国
目的探讨PET-MR与PET-CT在不同器官部位病变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差异,评价PET-MRSUVmax对不同器官18F-脱氧葡萄糖(18F-FDG)阳性病变定量诊断的能力。资料与方法回顾性
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权良性运行机制,既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和谐社会的人权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和谐社会的人权激励机制、和谐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