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地
玉米属高杆作物,根系发达,需肥水较多,要获得高产就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
二、施足基肥,配方施肥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一般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氮肥(尿素)15~20千克,磷肥25~30千克,钾肥15~20千克,锌肥1千克。配方施肥,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攻苗肥,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重施攻穗肥亩施尿素30千克;巧施粒肥,亩施尿素5千克。
三、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首先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合什么品种生长。因为当地的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为适应未来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应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制度,选好种植品种。其次根据人的主观判断选种。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产量的高低,选用高质量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
2、种子处理
(1)晒种:播前5—7天,要进行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种皮透性,经过晾晒的种子进行精选,去掉小粒、秕粒、残粒、杂质等。
四、播种
1、播种
玉米播种过早易造成低温烂种、出苗不齐,播种过晚则导致后期籽粒不能正常成熟。为了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要准确地掌握好地温,一般在表层土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播种。
2、密度与播量
玉米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一般密度为每公顷保苗6万株,迪卡250每公顷保苗9万株。机械播种的公顷播量为38—45公斤,人工埯种的公顷播量为35—40公斤。
3、播深
适宜的播种深度,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4~6cm为宜。如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砂壤土地,可适当深些;大粒种子,可适当深些;但一般不要超过8cm。应当注意,在土壤墒情、肥力较好的土壤播种过浅,会在苗期产生大量的无效分蘖。
4、施种肥
种肥可促壮苗早发,种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通常每亩施用尿素3-4公斤和部分磷、钾肥,在玉米播种时随种子施入。套种区可结合浇蒙头水施入。
五、田间管理
1、查苗补缺、间苗、定苗
①出苗后进行查苗补缺,缺塘的应在3~4叶时,在阴雨或停晚带土移栽,栽后浇水,覆土保墒,成活后追高效化肥、保苗生长、提高大田整齐度。
②间苗、定苗:为了避免早间苗造成缺苗或晚间苗形成老苗、弱苗,可分次间苗,第一次在3~4叶时间去过多过密集的幼苗,第二次在4~5叶时间苗,结合定苗进行,去弱留强,每塘留1株。
2、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垧施尿素150—200公斤为宜。追肥分两次效果最佳,第一次在拔节初期,每垧追尿素75公斤,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追尿素75—125公斤,追肥到距离苗10—12厘米,深10—15厘米处。
3、病虫害防治
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用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于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对水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丝黑穗病,按药种比1∶500选5096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按药种比1∶200选20%粉锈宁粉剂拌种;纹枯病在大喇叭口期防治最为适宜,一般在发病初期用朗文康450g/hm2,或50万U井冈霉素750g/hm2对水900kg喷雾,喷施果穗以下植株部位,连喷2~3次,间隔7d;锈病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严重时隔15d再喷1次。防治地老虎用90%敌百虫或辛硫磷加水稀释,拌鲜玉米叶或菜叶,于傍晚置玉米苗附近誘杀;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25%敌杀死600g/hm2对水750kg喷心叶,或5%锐劲特悬浮剂1000倍液喷心叶,或制成毒土点心,连续防治2次,间隔5~7d。
4、化学除草
①播后苗前化学除草: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选用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可每公顷选用90%金禾农思(能封)1.25升加40%阿特拉津1—1.5升,或90%金禾农思(能封)1.5-2公斤加75%噻吩磺隆20克再加72%的2.4-D丁酯500毫升,对水500—750公斤土壤喷施。
②茎叶处理化学除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每公顷用4%玉农乐750—1200毫升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毫升,对水225—300公斤茎叶喷雾处理。
六、收获
玉米授粉后40~50天左右灌浆已经完满,茎叶和苞叶青黄变松,籽粒变硬,表现出固有色泽,已达到完全成熟期,在这个时候应借天晴及时收获,以防霉烂造成损失。收获时要力求做到一棵不漏,颗粒归仓。
(作者单位:154100黑龙江省萝北县种子管理站)
玉米属高杆作物,根系发达,需肥水较多,要获得高产就需要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因此,玉米地要早犁早耙,多犁多耙,做到土质松软,细碎平整。
二、施足基肥,配方施肥基肥的作用是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物理性状,疏松土壤,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及时供应苗期的养份,促进根系发育,为培育壮苗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基肥应以迟效肥料与速效肥料配合,N肥与P、K肥配合,肥效时间长,为丰产夯实基础。玉米施用基肥的方法有条施、撒施和穴施三种。一般以条施效果较好,能使肥料靠近根系而易于吸收利用。一般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氮肥(尿素)15~20千克,磷肥25~30千克,钾肥15~20千克,锌肥1千克。配方施肥,是根据不同土壤条件、不同品种、不同肥料类型、不同植物生长时期,采用不同的施肥量和不同的配比量,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适时追肥。攻苗肥,亩施尿素20千克,钾肥5千克;重施攻穗肥亩施尿素30千克;巧施粒肥,亩施尿素5千克。
三、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1、品种选择
首先要考虑到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合什么品种生长。因为当地的热量资源与玉米品种的生长期有关。为适应未来农业热量资源的变化,应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制度,选好种植品种。其次根据人的主观判断选种。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玉米产量的高低,选用高质量品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
2、种子处理
(1)晒种:播前5—7天,要进行晒种2—3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和种皮透性,经过晾晒的种子进行精选,去掉小粒、秕粒、残粒、杂质等。
四、播种
1、播种
玉米播种过早易造成低温烂种、出苗不齐,播种过晚则导致后期籽粒不能正常成熟。为了充分利用光热资源,要准确地掌握好地温,一般在表层土温稳定在10℃以上时可播种。
2、密度与播量
玉米肥地宜稀,瘦地宜密。一般密度为每公顷保苗6万株,迪卡250每公顷保苗9万株。机械播种的公顷播量为38—45公斤,人工埯种的公顷播量为35—40公斤。
3、播深
适宜的播种深度,是根据土质、土壤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4~6cm为宜。如果土壤质地粘重,墒情较好,可适当浅些;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砂壤土地,可适当深些;大粒种子,可适当深些;但一般不要超过8cm。应当注意,在土壤墒情、肥力较好的土壤播种过浅,会在苗期产生大量的无效分蘖。
4、施种肥
种肥可促壮苗早发,种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0%左右,通常每亩施用尿素3-4公斤和部分磷、钾肥,在玉米播种时随种子施入。套种区可结合浇蒙头水施入。
五、田间管理
1、查苗补缺、间苗、定苗
①出苗后进行查苗补缺,缺塘的应在3~4叶时,在阴雨或停晚带土移栽,栽后浇水,覆土保墒,成活后追高效化肥、保苗生长、提高大田整齐度。
②间苗、定苗:为了避免早间苗造成缺苗或晚间苗形成老苗、弱苗,可分次间苗,第一次在3~4叶时间去过多过密集的幼苗,第二次在4~5叶时间苗,结合定苗进行,去弱留强,每塘留1株。
2、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垧施尿素150—200公斤为宜。追肥分两次效果最佳,第一次在拔节初期,每垧追尿素75公斤,第二次在大喇叭口期,每亩追尿素75—125公斤,追肥到距离苗10—12厘米,深10—15厘米处。
3、病虫害防治
防治大斑病、小斑病,用70%甲基硫菌灵600~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倍液于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对水喷雾,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防治丝黑穗病,按药种比1∶500选5096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按药种比1∶200选20%粉锈宁粉剂拌种;纹枯病在大喇叭口期防治最为适宜,一般在发病初期用朗文康450g/hm2,或50万U井冈霉素750g/hm2对水900kg喷雾,喷施果穗以下植株部位,连喷2~3次,间隔7d;锈病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严重时隔15d再喷1次。防治地老虎用90%敌百虫或辛硫磷加水稀释,拌鲜玉米叶或菜叶,于傍晚置玉米苗附近誘杀;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25%敌杀死600g/hm2对水750kg喷心叶,或5%锐劲特悬浮剂1000倍液喷心叶,或制成毒土点心,连续防治2次,间隔5~7d。
4、化学除草
①播后苗前化学除草:在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选用玉米播前或播后苗前土壤处理,可每公顷选用90%金禾农思(能封)1.25升加40%阿特拉津1—1.5升,或90%金禾农思(能封)1.5-2公斤加75%噻吩磺隆20克再加72%的2.4-D丁酯500毫升,对水500—750公斤土壤喷施。
②茎叶处理化学除草:在玉米3—5叶期,杂草2—4叶期,每公顷用4%玉农乐750—1200毫升加40%阿特拉津胶悬剂1200毫升,对水225—300公斤茎叶喷雾处理。
六、收获
玉米授粉后40~50天左右灌浆已经完满,茎叶和苞叶青黄变松,籽粒变硬,表现出固有色泽,已达到完全成熟期,在这个时候应借天晴及时收获,以防霉烂造成损失。收获时要力求做到一棵不漏,颗粒归仓。
(作者单位:154100黑龙江省萝北县种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