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纠纷,不该靠暴力来解决

来源 :福建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lig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月初,福建省立医院五官科主任被病人砍断手臂数条肌肉,鲜血染红了门诊;7月中旬,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连续两日发生病人家属伤医事件,造成多名医护人员受伤……近来,患者辱骂、殴打医务人员,甚至对医生、护士拔刀相向的暴力事件频频“上演”。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被殴打受伤的医务人员已超过1万人。
  医务人员和患者,本该相互信任,为何会站到了对立面?他们面对的共同敌人,不该是疾病吗?拳头和刀子又能解决根本问题吗?
  坦率地说,当前医患关系持续紧张,板子打向任何一方都不够客观。
  从患者的角度来说,他们是相对弱势的一方,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将康复的希望寄托于医院,并且希望受到公平的待遇,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就医过程中,患者本人或家属常常处于焦虑的状态,若是医务人员的态度和行为让他感到不被尊重或受到欺骗,便容易将负面情绪发泄到医务人员身上。
  你也许会说,那都怪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没有尽力把关爱传递给患者。不可否认,现行医疗体制存在很多问题,确实有部分医务人员忽视了对病人的人性关爱,还有个别医务人员收红包、刁难病人,影响了这个群体的形象,但大多数的医务人员绝非如此。
  从医务人员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是无奈。当前医疗资源有限,他们的工作量大多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且不说在这样的高压之下,保持耐心和好脾气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事实上,他们能够花在一位患者身上的时间、精力极为有限——后面还有更多患者在排队呢。而患者看诊、住院时间被缩短,需求没有被充分满足,便会觉得自己被随意打发、糊弄了,从而产生不良情绪。
  再者,现有的医疗技术并不能把所有疾病完全治愈。患者花了钱,病却没治好或留下了后遗症,心里有气,就怪到医务人员头上。
  可以说,一线的医务人员常常是做了有限医疗资源和落后医疗水平的替罪羊。每当医患之间出现分歧,法律意识欠缺的患者及其家属就容易因为冲动而诉诸暴力。但是,暴力最不能弥合矛盾,盲从于不良情绪,只会让纠纷扩大化,问题却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
  理性对话才是最佳的解决方式,这需要以医患双方相互的理解与信任为基础,更要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医务人员在高强度工作之余,对患者多一些理解和耐心;患者给予医务人员充分的信任和合理的质疑,积极配合治疗。
  不仅仅是医患纠纷,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如何,通过暴力来解决矛盾,始终都下下策,不值得提倡。
其他文献
问:张某(男)与金某(女)系夫妻,育有一子张小海和一女张小梅。夫妻俩因做生意小有积蓄,共有六套房屋和一辆汽车,并有银行存款200余万元。张小海成年后交友不慎,染上吸毒恶习,父母多次劝说无果,张小海还对父母不给钱让其吸毒产生怨恨。2013年,张某因病身体不好,遂立遗嘱,写明其个人财产分别由妻子金某和女儿张小梅各继承45%,张小海继承10%。张小海知道遗嘱内容后认为留给自己的比例太低,对父亲怀恨在心。
关键词 教学,提问,《1787年宪法》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0)09—0027—05    影响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课堂提问,正如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有位老师在示范“章节复习课如何上”时,讲了旧课程人教版“美国的建立”一课。学生对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于是这位老师大量引用材料,创新复习情景,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