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ot123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一讲到底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应该说,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对生物这种重视试验性和探究性的学科是很实用的,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够为班级的每个同学提供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能够促进班级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落实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要求。
  为此,笔者结合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堂教学实施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一、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老师改变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观念,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要积极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老师设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来,一定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笔者做了以下的探究。
  首先,老师要对自己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心里有数,在开学初老师就可以把本期的教学计划制订出来,并印发给全班同学,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事先了解本期要学习的内容,大致了解本学期教师的教学意图和基本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老师要编发合适学生的自主学案,在自主导学案中明确要求学生每一课前应该完成的自主学习的内容,一定要做到自主学习目的明确,做到有的放矢。因为,作为初中生,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欠缺,学习的自觉性还不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一定要在老师的安排和相关的引导下进行,当然,一段时间之后,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后,也可逐步放开。
  其次,要鼓励学生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传统教育最终的评价标准是考试,一直以来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这就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实践和探究的能力,经过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一般都比较差,也有人给了一个形象的说法叫“高分低能”。的确,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的能力方面是有欠缺的,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物学科,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知新知识的欲望,才能牢固掌握该学科的知识。
  在八年级下期的教学内容里有一个单元是学习酒酿的实验内容,由于酒酿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制作酸奶或果酒,于是我就把制作酸奶和果酒的资料发给学生,看得出来,学生拿到资料时比较兴奋,有的学生对制作酸奶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制作果酒兴趣较浓厚。学生一回到家里就开始制作,由于当时的气温较低,很多同学还想了不少办法,通过制作过程探究制作要领和规律,有的学生还通过总结写出来小论文在班级交流。这样的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丰富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内容,课后动手实践,也强化了学生的动脑动手实践能力。
  二、积极拓展课堂空间,结合课外学习,挖掘学生潜力。
  当今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又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生物学科的知识在课堂外大量存在,在社会上,网络、报刊、图书等有着大量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信息,教师只要适当加以指引和运用,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爱好进行有目的的课外学习,这样既能拓展课堂学习空间,又能发掘学生的潜力,还能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的实践能力。这样就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同时,老师还可以贴近近段时间的教育教学的具体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观察自然界与生物科学有关的现象,并要求他们对自己的观察和探究写出小论文,通过这个活动,发现班上的学生更爱动脑思考问题了,上课的时候也更加专心,好像一下子个个都成了小生物学家,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此可见,积极地引导学生课外的学习和观察,有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展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因此,根据教学的内容,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探究、观察、实验。结合这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是组建学习小组,学期开始,每个班都要分成若干小组,一般来讲,每一小组以8~10人为宜,同时注意编组的互补性原则及各个学生的学科成绩参差搭配,学生的性格也要兼顾,做到动静结合,形成互补性的学习小组,小组固定之后,确立一个同学作为该组的组长,组长以后就作为该组学习讨论的主持人,也可根据需要,确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小组的学习成果或讨论的结果就由中心发言人来陈述。同时各小组之间要形成小组间的评比机制。
  二是利用网络学习和多媒体教学,现在的网络非常发达,教师一定要积极利用现有的一切资源,充分挖掘网络资源进行课堂教学。如“毒品的危害”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可以直接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利用网上的大量资料图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毒品对人类的危害。同样,在讲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保护生物圈”等内容时,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自己搜索资料,网上的资料往往比书上的知识要直观形象得多,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当然,我们还要积极利用现代教育的便利,结合所教内容,制作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这样不仅能大大增加教学的容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他文献
摘 要: 元素周期律生动地反映了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内在规律,学生掌握了元素周期表,也就掌握了做题时的“突破口”。本文就如何巧学“元素周期表”做了探讨。  关键词: 元素周期表 规律 数据 理综 化学教学  元素周期表是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工具,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尝试。  一、探究周期表的编由  展示元素周期表,提问:1.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如何递变?2.画出前十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初中化学中有许多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教材通过这些实验将知识具体化、宏观化,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知识,把微观的知识以宏观的方式呈现。使学生能够多方面、多角度地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等。  一、在教学中创设趣味实验,培养学生的注意能力  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学生如果能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在教师的引导下,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人们在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探究式学习的含义与特点  1.探究式学习的含义。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
摘 要: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适当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做化学实验,讲化学故事,丰富课后知识,运用电教手段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化学实验 化学故事 课外知识 电教手段  新课程改革更加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
摘 要: 实验与观察,是化学的两大基础要素。化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参与实践的机会,不但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证明,在化学实验中引导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实验,对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初中化学教学 自主实验 创新能力  教育之所以要改革,是因为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以知识再现为最终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结果
摘 要: 高三生物学总复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把握高考方向,并依据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及学生实际,制订周密的高考复习计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关键词: 高三生物复习 高考方向 复习计划 主体作用 因材施教  我担任了几届高三生物教学工作,在高三生物学总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