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悲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scbr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福克纳短篇小说,剥离该文特殊的时代背景,福克纳不仅用这篇短小的小说述说一个女人悲剧的一生,也唱响了一曲人性弱点谱出的挽歌。它是献给人性悲剧的一朵血淋淋的带刺玫瑰,在文学的舞台上散发着历久弥新的光芒。
  关键词: 爱米丽 人性弱点 悲剧
  
  美国“南方文学”流派的代表大师威廉·福克纳虽以《喧哗与骚动》等长篇小说蜚声文坛,但其众多的短篇小说也同样闪烁着灿烂的光彩。《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便是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璀璨明珠,给读者以震撼的力量和无尽的思考。
  关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的主题思考,评论界多集中认为反映当时美国南北方两种思潮的冲突碰撞以及其后引发的悲剧。但我认为,剥离该文特殊的时代背景,福克纳不仅用这篇短小的小说述说一个女人悲剧的一生,也唱响了一曲人性弱点谱出的挽歌。
  小说的主人公爱米丽·格里尔生首先是作为一个女儿而登场的。
  作为独生女儿的爱米丽自幼丧母,她在世上唯一的亲人就是父亲。然而,父亲并非如同爱米丽一样,生来就没有其他的亲人。小说中提到,爱米丽的父亲有亲戚在亚拉巴马,但很多年以前,他们就因为姑姑的产权问题而闹翻了,从此不再往来,甚至当父亲死去,亲人也未曾参加葬礼。血脉相连的亲人却因为一点微薄的遗产而行同陌路,亲情断送在金钱面前,死亡也没有得到谅解,无疑昭显了人性的贪婪和冷漠。
  于是,高傲古板而又孤独寂寞的父亲紧紧将他在世间唯一的一缕羁绊抓在手里,他用传统的清教思想将女儿养育成为理想中的南方淑女,赶走了女儿所有的追求者,把女儿死死庇护在自己日渐凋零的羽翼之下。在旁人看来冷酷自私的举动之于爱米丽的父亲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父爱。“身段苗条,穿着白衣的爱米丽小姐立在身后,他父亲叉开双脚的侧影在前面,背对着爱米丽,手执一根马鞭,一扇向后开的前门恰好嵌住了他们俩的身影。”这幅画面预示着,父亲根本不用正面出场,就可以将女儿禁锢在自己狭小的保护之中,即使这种保护实际上伤害了女儿,让女儿的青春蹉跎流逝。
  极度自私的父爱是一切悲剧的根源。父亲用自以为是的爱来对待女儿,却从没真正试图了解过女儿的想法,父亲沉沦在自私的父爱中不愿自拔,毁了女儿的一生。爱米丽其实一生都不曾走出过畸形父爱,虽然,她后来剪短了头发,和一个完全有悖于清教观点的北方工头相爱,但是,她始终没有离开那座象征她父亲的白色四方形大屋。直到她死去,父亲的褪色的碳笔画像都赫然伫立在爱米丽目所能及的显眼位置,紧紧盯着她的一切作为。
  如果说,父亲的自私造就了悲剧的起源,爱米丽和伯隆的人性弱点就将这出悲剧送上了巅峰。
  爱米丽全心全意地爱上了地位卑下的北方工头伯隆,她“把头抬得高高的”,面对小镇的流言蜚语,同时,她也违背了自己前半生一直恪守信仰的清教规章,孤注一掷将自己的人生押在了伯隆的身上。可是,伯隆没有回馈给她同等的爱情,他说“他喜欢和男人来往”,“他是无意于成家的人”,最后,他甚至想抛弃爱米丽。在与爱米丽并不算短的相处中,伯隆应该很了解爱米丽对爱情不顾一切的决绝,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无法满足她的心愿,但伯隆却屈从于自己的情欲。当自己的情欲得到了满足,伯隆便想逃避他应负的责任。
  而爱米丽则继承了父亲那种狭隘自私的爱。当伯隆抛弃她的时候,她没有试图宽恕,也没有反省自己错误的选择,而是用自己癫狂的爱情酿成了无可挽回的悲剧——她毒死了伯隆,伴随他的尸体同床共枕了四十余年。爱米丽用犯罪的手段独占了自己的爱人。她剥夺了伯隆的生命,满足了自己的私欲。
  当然,爱米丽知道她做错了,她不应杀人,于是,在生命余下的时光中,她都在忏悔:她一直待在自己的屋子里,四十年来足不出户。但是,爱米丽始终没有说出杀人的事实,无论是由于懦弱而不敢说,抑或是高傲而不愿说,她忏悔的方式其实是于事无补的,无论是伯隆,还是事实的真相,都不曾得到应有的尊重。爱米丽的忏悔也是一种人性的自私,她靠忏悔得到了心灵的慰藉,活到了七十四岁的高龄,而年轻的伯隆“没有肉的脸上令人莫测的龇牙咧嘴的样子”,“他所遗留下来的肉体已在破烂的睡衣下腐烂,跟他躺着的木床黏在一起,难解难分了”。
  最为悲哀的是,爱米丽在做所有决定的时候,从没和任何人商量过。除了死去的父亲和一个不问对错只管忠诚干活的老黑奴,爱米丽几乎从不与人交往。爱米丽骨子里流着和父亲一样的血液,她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世界。她抵制时代进步、目无政府、无视法律,她拒绝纳税,拒绝邮政服务,拒钉门牌号。在爱米丽的生命中,她不怕讥笑、也不接受怜悯,更拒绝做任何的妥协。她以冷硬、顽固、偏执而又不痛苦的形象维持自己最基本的尊严,守护着玫瑰色的世界,虽然那最终只剩下“败了色的玫瑰色窗帘,玫瑰色的灯罩”。
  爱米丽、伯隆和父亲的人性弱点最终铸造了这场悲剧,而小镇居民人性的集体缺失则是悲剧推波助澜的幕后推手。
  小说开始,爱米丽逝世,全镇的人都去送丧:男人们是出于爱慕之情,因为一个纪念碑倒下了。妇女们呢,则大多数出于好奇心,想看看她屋子的内部。没有人对爱米丽的逝去表示哀悼,她的葬礼不过是一场可供众人饶有兴趣玩味的闹剧。
  人们不喜欢爱米丽与众不同,却又把她的与众不同视为南方贵族的象征,爱米丽“始终是一个传统的化身,是义务的象征,也是人民关注的对象”。居民们将她当作小镇的纪念碑加以维护,用冰冷的态度对待冰冷的“纪念碑”,完全忽略了她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爱米丽的父亲去世后,小镇上的居民便自觉接过了父亲手中的马鞭。
  当爱米丽爱上了他们所无法接受的北方佬后,居民们开始议论她,诋毁她。“一些年纪大的人说就是悲伤也不会叫一个真正高贵的妇女忘记‘贵人举止’”,“后来有些妇女开始说,这是全镇的羞辱,也是青年的坏榜样。男子汉不想干涉,但妇女们终于迫使浸礼会牧师——爱米丽小姐一家人都是属于圣公会的——去拜访她”。爱米丽买了砒霜,居民以为她要自杀了。“我们也都说这是再好没有的事”。渴望维护纪念碑的完美,甚至于为一个人可能准备放弃生命的事实而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民众的冷酷麻木可见一斑。
  大人们如此,那孩子呢。小说中设置了这样一个细节。爱米丽在家里开授瓷器彩绘课,“沙多里斯上校的同时代人全都把女儿,孙女儿送到她那里学画。”后来,“新的一代成了全镇的骨干和精神,学画的学生们也长大成人,渐次离开了,她们没有让她们自己的女孩子带着颜色盒,令人生厌的画笔和从妇女杂志上剪下来的画片到爱米丽小姐那里去学画,最后一个学生离开后,前门关上了,而且永远关上了”。孩子们虽然受到了爱米丽的教导,但却没有回赠给她应有的谢意,他们头也不回地离开了,爱米丽对小镇的人永远关上了心门。小说的结尾,人们粗暴的撬开了爱米丽的大门,爱米丽一生的梦境在众人窥探的目光中分崩离析。
  首尾情节的呼应向我们展示出了小镇居民一场群体性的人性沦丧,自私、麻木、窥私、冷酷,所有人性的弱点呼之欲出,终于完成了悲剧的铸模。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献给人性悲剧的一朵血淋淋的带刺玫瑰,它无疑将在文学的舞台上散发着历久弥新的耀眼光芒。
  
  参考文献:
  [1]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高奋,崔新燕.二十年来我国福克纳研究综述.浙江大学学报,2004-04.
其他文献
主持人简介:曹毓民(1964- ),男,浙江奉化人,苏州科技学院副校长,研究员。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高等教育。  主持人语:  汉语言文学专业或说中文专业,是现代中国大学的传统专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发展遇到了诸多的挑战,在许多高校处于边缘化甚至面临停办的严峻形势。汉语言文学专业是不是如某些论调预言的那样,正走向穷途末路呢?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有发展的前景吗?从中文专业的特性、高等
关键词:消费主义;资本逻辑;异化;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059 — 05   正如鮑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所说:“我们生活在物的时代”〔1〕(P2)。这个时代中无处不充满着琳琅的商品,“丰盛”成为其重要表征,而消费主义也最终成为消费社会的普遍价值追求。消费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
摘 要: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E. A. Robinson)是美国诗歌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代表人物, 其抒情诗歌大多使用传统诗体,用词简洁、准确却蕴含深意,可读性强。在他的代表作“Richard Cory”中,罗宾逊将音律、诗韵运用得精当、和谐,同时用简洁、古朴的措辞表现现代人的孤独与精神上的贫乏,揭示出人类的处境表面尽管光润,其实复杂而乏味的真谛。  关键词:罗宾逊 文体 修辞 词汇 音韵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 新大纲的要求  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段,要求是:“中年级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要求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连贯。”为了全面落实新课标对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要求,扭转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假、大、空”现象,反对作文概念化、成人化、模式化的弊端,开发智力,丰富情感,培养学生健康的写作个性和创
摘 要:以英语测试、调查问卷为工具,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对121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情感策略与二语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结果表明:情感策略与二语成绩呈显著相关,英语学习进步最大者和退步最大者在情感策略使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生 情感策略 二语成绩    引言    所谓语言学习策略,是指在语言学习和使用过程中,与某个具体阶段有关的外在行为活动和内在的思想观念(Ellis,1994
摘 要:民办高校教师忠诚度缺失问题由来已久。本文认为,忠诚是相互的,要教师对学校忠诚,学校首先必须对教师忠诚。倡导民主管理,真诚沟通,建立有认同感的校园文化,为教师创设舒适的工作环境是学校对教师忠诚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民办高校 教师 忠诚度 缺失    以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要在21世纪激烈的高教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培养教师对学校忠诚,与学校共创辉煌是学校成功的关键。密歇根大学著
摘 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上在线考试平台也不断发展,由早期的C/S结构,逐渐发展到以B/S结构为主。但是,通常的在线考试系统,都是商业软件,需要较大的花费。而近些年发展起来的Moodle系统,不仅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码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而且具有强大的测验功能模块,通过简单的操作、设置,就可以帮助学校搭建一个功能强大的在线考试系统。  关键词:Moodle 在线考试系统 开放源码  
摘 要:我国大学本科外语专业日益重视翻译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根据对河南省部分新升本院校外语院系翻译教学内容与手段的调查情况,笔者认为新升本院校的外语院系应该从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测试手段四个方面进行改革,从而促进翻译教学的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翻译人才。  关键词:新升本院校 翻译教学 调查 改革    一、调查背景及方法    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
关键词:大学生;新媒体;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5 — 0121 — 03   文化记载着一个民族的过去,决定着民族的现在,对民族未来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更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所以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可与否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人们接受的信息量有了前所未有的增加
摘要:文章对IELTS阅读测试题型和内容覆盖面的信度进行了分析,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归纳了对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水平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语言测试 题型 信度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    引言    IELTS(International English Language Testing System)是对全世界范围内要去英联邦国家移民、留学和公派访问学者进行的一项英语测试,已被全世界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