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油气历史成因及目前采油技术

来源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CHUN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近200 年来油气工业多次重大理论创新,使人类发现油气藏的深度、分布区域和可采储量不断突破“禁”区,推动着找油气的领域连续翻新的历史现象分析入手,对油气到底来自何方进行了探讨;从技术的结构性和功能性分析出发,将当采技术与油气历史成因学说联系起来,构思了油气资源评价系统。据此认为油气能源仍将是本世纪甚至下世纪不可替代的主要能源。最后展望了石油勘探的当采技术。
  【关键词】油气资源评价系统 油气历史成因 当采技术
  近200 年来,油气工业发展实现了多次重大理论技术创新或跨越。从找油气圈闭到找油气储集体、油气矿床,海相、陆相、海陆相油气藏兼顾探查,二次、三次采油及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等的发展……,诸如此类使被发现油气藏的深度、分布区域和可采储量在不断突破“禁”区,推动着找油气的领域连续翻新,拓宽了人们对石油地质理论研究的思维空间,促进了石油工业当采技术的不断创新,也使得人们对油气到底来自何方,间歇性地在石油地质界反复提问、发酵。基于此,笔者漫谈油气成因与当采技术,供有兴趣的学者参考,以期人们以另一只眼欣赏眼花缭乱的油气成因学说,开拓油气勘探工作新的领域。
  1 油气资源评价系统与油气历史成因说
  目前,国内外可见的石油地质学方面的资料对油气生成的理论认识基本一致,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沉积有机质在还原环境下埋藏到一定深度后,在温度、时间、细菌、催化剂等条件的作用下,经过生物化学、热催化、热裂解、高温变质等阶段,陆续转化为石油天然气。由此而形成了各种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和系统、理论和技术路径。通常开展油气资源分布规律研究包含以下内容:地层沉积构造演化、流体特征及其所处温度场及地压场变化、生—储—盖—运—聚—保—散的模拟及模型建立等,将这些内容通过参数选择、方法研究、结论及风险分析等相互勾连则构成了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结构。
  可以看出,现代油气生成理论的取向是试图以现有技术或技术突破,从结构上还原油气藏形成过程,解剖油气藏,开发油气。每当自然科学取得某项技术上的突破,总能在增储上产中找到其发挥作用的节点和理论猜想的深入点。这些现象或称“事实”的发现,符合以还原论为基础的实证科学。
  油气历史成因说者惮于物质结构认识的无止境,转向“有所不为,以用为主”。在极限思考之余,人力所及的尽头,停下脚步,以整体论为基础,从功能上把握各种油气成因的可能性,“敦促”从事油气商业开采的政治家、企业家、科学家们用油气历史成因说来指导勘探,摒弃油气资源枯竭论,以期换取人们摒弃利用新技术不惜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疯狂开采化石资源并以此为荣的思维方法。
  油气历史成因说者把元素、星系、地球、生物及油气起源演化史联系起来讨论,认为宇宙间自从有了碳、氢元素后,油气就开始形成并演化到现在,亦即油气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天文时期,延续到地质时期乃至人文时期;认为油气先驱物在生命形成之前就已存在,它伴随从元素到无机物到星系的演化,也伴随从无机物到简单有机物的演化,同样也伴随从简单有机物至生命的演化;油气历史成因说旨在强调油气先驱物随着星系、地球和生物形成及演化而循环,旨在把早期说、晚期说、有机说、无机说等各种生油说划分成该学说中油气生成的各个途径,旨在告诫人们不要怀疑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碳氢元素生成后,大自然总有办法将其形成烃类物质。
  2 当采技术的结构属性与功能属性
  一个多世纪以来,石油地质领域由以下技术构成,成盆成烃成藏地质认识与实验模拟技术指路—地球物理勘探理论和相应技术先行—钻探、测井及岩层改造方法和技术验证。为了讨论方便,笔者把这类目前采用的指路技术、先行技术和验证技术统称当采技术,“当采”二字的意思可以用下面的例子来作进一步解释。众所周知,人类开采矿藏,是按效能(效率、效益、效果、环境或社会对技术反人类固有特性的承受能力)分层次开采的,由表及里,由浅至深。在每一个不同的时期,总有众人共同使用的开采技术,成本相应低,效益相应高,笔者把这一技术称之为当采技术。当向“深”一层次开油气历史成因说与油气资源评价系统结构遇到难题,并且人们沿新的思路重新研究而不奏效时,有可能将难题搁置许久,不再发明新技术。当长期不能向深一层次掘进时,人们有可能回到早已采过的层次,进行回采,回采用的老技术称之为回采技术。表面上看,技术的产生和深化对自然界和物质的研究是中性的,但实际效果是其有意无意的拒绝考虑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道德问题。现实世界告诉人们,技术在其日益发展中带给我们物质上的舒服和丰富,却污染了自然,加剧了竞争、掠夺和战争,并有可能使之远离道德和精神文明。人工核爆炸、克隆技术、食品添加剂、三次采油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的无限制使用,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地质结构无可恢复的损伤,时常在提醒有良知的政府和科学家们。
  从认识物质结构角度看,由于结构的无限可分性,技术应当有无限空间可去延伸;从技术的功能性含义来看,任何一些技术都具备可替代性,对延伸技术的研究可能会让科技工作者进入死胡同,替代技术的研究更能符合科技工作者人性的自然发展。但是,当人力和财力可无限取得时,人们对技术延伸的渴求总是受到尊崇。这是因为,政治家往往以充分发挥科技工作者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己任、企业家不愿沉没对现有技术的开发成本、科技工作者沉浸于技术延伸研究中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克的喜悦,于是,技术延伸研究者往往被冠以“正宗”,技术替代研究者则常常被斥为“异端”。
  3 几点认识
  (1)随着量子计算及机器人的商业化,地球结构认识的不断突破使寻找油气藏从或然性逐步走向必然,钻井技术也将取得重大进展而钻穿上地壳寻找油气的成本在大大降低;
  (2)随著量子调控干预分子原子的运动规律成为可能,油气成因的认识将从猜测走向公理,为勘探服务;
  (3)基因组测序速度的加快,使微生物工程找油技术有可能成为未来最低廉的直接找油技术;
  (4)量子计算所具有的并行处理数据极快能力,也将地球物理技术直接找油的成本大大降低;
  (5)随着双束(电子束、离子束)显微镜从材料、生物行业转向并在石油界使用的普及,纳米级三维重构将把烃源岩、储集岩、盖层的解剖带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油气尤如人类的探囊之物;
  (6)宇宙大尺度物理规律的突破,商业化开采地处星系油气资源模式的深入研究可以让宇宙飞船轻易获得银河系里的油气能源;
  (7)海洋技术及物质深层次结构认识的突破,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工业化开采已为时不远。
  参考文献
  [1] 邹才能.非常规油气地质[M].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1.
  [2] 李华东.油气历史成因假说[J].石油实验地质 2004
其他文献
文章认为竞技体育崛起是实施“为国争光奥运”发展战略的必然结果.我国的“为国争光奥运”发展战略是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到“优先发展战略”再到“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样
1972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过程中,十一号墓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等各个方面,其中大量内容涉及到了市场交易活动的重要环节,例如市场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除商品生产”的论断一直被学界认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冲突。而越演越烈的市场失范现象和遍及全球的经济危机正越来越深刻地表明马克思恩格斯这一论断
【摘要】千22块莲花油层1992年3月以蒸汽吞吐方式投入开发,1995年进入吞吐开发后期,1996年7月开始实施注水开发,总体水驱效果较差。造成水驱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千22块为稠油油藏,采用常规水驱受效不明显,采用周期注水因注水方式不合理效果也不明显。多年注水以后,水驱已不能采出更多的剩余油,因此在2008年2月,区块整体停注水。为了实现水中找油,提高区块的采出程度,开展了拔桥塞回采莲2、优选
当前,公共图书馆服务转型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对共公图书馆如何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进行了一些探索。 At pres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library
档案统计是档案业务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了解和掌握档案工作情况及规模的基本手段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对档案工作监督检查的有效工具。但从目前档案统计工作现
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是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大做强需要内外兼修,内修“做强”,即事务所要加强内部治理;外修“做大”,即事务所要实现规模上的扩张.做强是每个事
对采用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Malmquist指数法计算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水平变化指数),与国内各行业研发支出存量和通过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各级政府部门所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认真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档案信
财会档案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录和反映各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重要史料和证据。财务档案是否真实、齐全、准确、完整,直接影响到财务档案管理的质量以及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