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2004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思政”理念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有利于挖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应该提升责任意识、转变育人理念,从精心选择教材、创设育人情境和丰富教学手段、达成育人目标等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以国片复兴运动作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在五四运动落潮之后,国片如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母亲形象,并借助这种形象完成了家国一体新叙事的建构.在国片中,母亲不再是困于家族伦理的礼教母亲,家庭也不再是游离于民族国家之外的家庭.国家和家庭之间开始形成一种新的关系.
2021年10月15-17日,“后疫情时代的再生产:中国电影的新主流化探索与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上海戏剧学院召开.会议由上海戏剧学院电影文化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杂志社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上海电影家协会、上海影视戏剧理论研究会、上海电影评论学会、《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和《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协办.全国三十余所高校与研究机构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期刊
电影的国际传播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文交流的核心要素.成龙电影的国际传播,在开启中国故事本土化与国际化的叙事流动空间中,将中国语言文化塑形于影像,传递给世界,为中文国际传播提供了可延展的影像空间.本文从中文国际传播视域观照成龙电影,从“连接:国际意见领袖与成龙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与成龙电影的\'中国印\'”“共享:跨媒介场景与成龙电影的中文国际传播应用”等方面深入挖掘成龙作为国际意见领袖的东西方连接作用、成龙电影中体现出的国家意识和中华文化内容,进而探索运用成龙电影进行中文国际
中国电影是中国文化输出的重要路径.电影借助其复杂而综合的符号系统,能够向国际传达更立体的、多层面的中国文化表征,而西方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评分与解读也是考察“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效果的有力切入点.本研究基于IMDb与豆瓣网用户对中国电影评分数据与影评文本的海量抓取、统计、编码与对比,对西方观众眼中的中国电影在类型优势、文化折扣与文化溢价三方面做出了实证分析,不仅洞察了中西方在叙事惯习与偏好上的区别,更借此透视了中西方文化思维的深层差异,从而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提出了具有创见性的实用建议.
为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全面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成全学生多元发展需求,江苏省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全面剖析、科学预判,优化创新学校现行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作业管理等系列举措,既回首过往,提炼经验,更面向未来,顺势而为,积极应变,力求让“双减”在侨谊校园落地生根.
期刊
作业不仅连接着教师与学生,也沟通着学校和家庭.作业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教师如何通过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和有效管理来提升教学品质?学校又如何保障作业的改革顺利持续进行?这些都成为“双减”之下我们必须面临的现实而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设计理念]rn本节写作指导课的训练点为“语言描写”,是根据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专题开发的内容.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首先呈现学生习作中语言描写存在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然后通过对教材中经典片段的分析,指导学生运用写作知识写好人物语言的提示语;接着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修改自己的作文;最后布置课后练笔,巩固所学.
期刊
[教学目标]rn1.知识目标: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要求,懂得万众创新对青少年的要求.rn2.能力目标:通过对本课议题的分析和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n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自觉培养创新精神.
期刊
这个学期我听了不少语文课.授课教师有的来自名校,教龄较长,典型的成熟型教师;有的刚毕业不久,虽然没有上过公开课,但能通过教育主管部门招聘考试,一路过关斩将,其实力自当不可小觑.rn听完课,我习惯与授课老师进行简单沟通.首先提出推崇之处,诸如教学有方法善引导,有重点善强化,有思路善板书,重问题设置且有梯度等.
期刊
大单元教学的“单元”已经超越传统,上升为课程,需要我们以课程思维来整合目标、情境、策略、评价和知识诸要素,形成完整的教学网络结构,使知识结构化、素养行为化.当我们准确理解了大单元的含义之后,便会针对单元的结构范畴、意义空间进行更多的课型探索,从而使大单元教学呈现出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