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问题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育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师的教学更应该立足生活,让学生们从小就体会到“生活味”的教学课堂,那么对于数学教学更应该如此,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本文就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出发点,实施“生活味”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生活化问题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调动他们的创新思维;还要在合适的题型中融入生活场景,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观察生活事物,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动力
  小学生在小学期间接触数学,如果教师不能正确的引导和指点,部分学生很容易对这些枯燥的数字产生抵触情绪. 如何在学习期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呢?那么就需要全新的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爱上数学.
  如在《数字和信息》这一课中,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到这些数字所代表的含义,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常见电话号码119、110、120和114,这些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给大家生活带来多大的方便?这时候有同学快速的举手回答道:“119就是火警电话,110就是报警电话,120是急救中心,114是查号台. ”教师答:“回答的非常正确,那么还有同学知道你们书本上面的条形码数字含义吗?”学生们一听说条形码,感到非常的盲目,有学生问老师:“老师,什么是条形码啊?”教师引导道:“大家不觉得这个词语比较熟悉吗,比如我们每周去商场有没有见到过有人让你们拿手机扫一个方块,通过扫描能打开一个链接?”学生回答:“见过. ”教师继续引导道:“对,这就是二维码,大家可以把课本合上,看看有没有一个由很多竖杠组成的画面,那个就是条形码,是一种扫描码,通过电子设备扫描我们能够将其信息获取下来. ”随后教师可以当场用手机展示扫描条形码的过程,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条形码、数字与其中信息的关系.
  二、设计生活题目,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在探索数学奥秘的过程中真正的掌握数学技能和方法. 那么就可以针对小学数学的应用题设计和实际生活有关联的实践活动. 让学生先感受到题目的亲切感,再从中寻找题目的答案.
  如在讲授《克与千克》一单元时,教师可以根据所讲内容给学生布置这样的生活题目:“10岁的小红生病了,妈妈带她去医院,医生给他开了几盒冲剂,回来后妈妈一看说明书傻眼了,说明书中关于每天用的药量是这样表述的:‘请按体重一次3.0 g/kg,一日冲服两次. ’妈妈不明白这里面的3.0 g/kg的含义,于是拿去问小红,小红看了后很快解决了答案,她给妈妈说:‘妈妈你看,一包药是50 g,我现在是50斤……’同学们,你能帮她补充完整吗?”这样的问题看似比较枯燥,但是很多小学生都遇到过生病的情景,甚至有同学确实经历过这种事情,于是他们纷纷进行研究这个题目,首先他们需要解决的是1斤=多少千克的问题,经过网上收集资料他们了解到1斤 = 0.5千克,于是他们在想小红重50斤,就是25千克,一千克需要喝3 g的药,那么25千克的话就需要喝75 g的药,也就是说小红一次要喝一包半的药. 这样学生就能够自主的将整个题目完成.
  三、创建生活情景,调动学生创新性思维
  数学课堂要想让学生们快速的准确的理解某个知识点,单凭机械的讲解和演算是不太科学的,作为教师一定要结合这个时期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中,这样学生才能快速的接受数学知识.
  如在《圆》这一节中,教师就带学生走进校园的读书区,高大苍翠的松柏、梧桐树和杨树耸立在这片土地,让人心旷神怡. 这时教师指着一颗大树问学生:“你们誰知道这棵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几分钟之后,有同学兴奋的举起手来回答道:“老师我运用绳子能测量出大树的直径. ”在这名同学的演示下,他运用绳子缠绕在大树的外围,然后标记下来,最后伸展绳子拿尺子测量就得出大树的周长,运用数学公式C = 2πr = πd,可以得出直径. 这个简单的课外实践活动完全打破了课堂上机械的演算,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到数学的用途如此之大,这样的生活实例素材不仅锻炼了他们对知识掌握的灵活度,更重要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性思维.
  总之,生活与数学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数学本身是非常枯燥的,教师如果一味的引导学生进行枯燥的数学学习,学生会感到非常的没有意思,从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或者放弃学习数学的心理,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在生活中寻找一些案例,先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先对数学的学习有一定的趣味性,随后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生活中比较棘手的问题作为学生思考的内容,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去认识数学,最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更加主动的去研究数学问题,从而更好的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艳丽.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12,20.
  [2]金香红.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2,08.
其他文献
随着中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数学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课堂教学过程是信息转化过程,是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接受、获取教育信息的过程. 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听觉获得,视觉方面的获取仅限于书本和黑板等静态的内容,因此,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许多优势.  一、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计算机可以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声色并茂的、感染力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34例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氨溴索
全数字同步电动机励磁装置是一种近年来新开发的同步电动机励磁系统自动控制装置,该装置以PLC及微机控制器为控制核心,以触摸屏为操作界面,具有完善的励磁控制、系统保护、故障
【摘要】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应用现代信息 技术辅助教学,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提升教学效率.创设生动有效的教学情境,提高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强学生理解记忆能力,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计算机引发学生思考,开展探究性学习;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爱上数学,积极主动的研究数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高中数学;信息技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最终将导致这些器官功能的衰竭。因此,高血压疾病的治
[摘要]随着高中数学知识结构难度的升级,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习过程已由简单的数学运算发展为深层次的思维活动,科学有效的数学思维是找到和找准解决数学难题的关键。数学学习的目的也不仅仅只是解决数学难题,更重要的是充分整合学生观察、想象、联想、思维和创新等数学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数学能力发展为目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手段,提
目的观察分析丁地去炎松、沙丁胺醇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9例小儿支气管哮喘,列为治疗组,2008年1月至2010
目的观察缬沙坦与贝那普利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来本院就诊的98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每日晨起服用缬沙坦80mg;对照组49例每
目的观察"温阳生骨胶囊"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X光片表现、血流变、血脂、血钙、血磷及肝肾功能情况。结果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