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物理学史对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作用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im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物理学史在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作用,分别从《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技能”维度、“过程方法”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三方面展开。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学史;物理教学;三维目标
  物理学史对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具有举足轻重作用,本文将逐一进行论述。
  一、三维之一“知识与技能”
  帮助学生吃透物理概念、把握其规律。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他的著名理论之一:“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能够利用相关的、概括性且具有引导作用的材料时,将有利于加快学习者掌握新知识,并且可提升学习者的兴趣,这种具有引导性的材料就是我们平常熟知的先行组织者,顾名思义,先行组织者,就是学习中的预先帮助者,其对于帮助学习者保持信息,加快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有人甚至把这种材料称之为学习者学习新知识的“脚手架”,节约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帮助学习者进行高效学习。教师在教学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时,如果能适时地提供相关的物理学史给学生,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如讲述电磁感应现象时,我们可把安培、法拉第、楞次和麦克斯韦等物理学家在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时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告诉学生,最好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可以是图片也可以视频,组织学生观看他们辛勤研究的图片及视频,既让学生对电磁感应的发现过程有个直观认识又可让那些伟大的科学家的科研精神深深影响学生,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科研精神,把握电磁感应这一概念自然不是难题,并且还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把握左、右手定则、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等相关知识点。
  二、三维之二“过程与方法”
  首先,帮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之本质。
  发现物理现象的过程即是一部活生生的物理学史,其发现过程也是探究物理学的历史,在发现和探究物理现象过程中,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其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思想无不渗透其中。因而物理教师在讲述物理概念或物理现象时,可根据所讲内容挑选相关的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或发现事例,把这些实验或事例设计成丰富生动的材料,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当年科学家发现此物理现象的过程及方法,如讲述雷电这一物理现象时,可把富兰克林的相关故事讲述给学生听,让学生体会富兰克林发现雷电时不怕牺牲不畏危险的精神。如教学“变压器”时,教师给学生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在追踪当年发明变压器者的思路的同时,自行探究变压器的变压规律和变流规律。若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能长期坚持适当地把物理学史渗透在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把握物理学的探究方法,拓宽学生的研究思路,也能丰富学生的物理素养。
  其次,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质疑和创新能力。
  物理学的发展过程可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研究思想和方法是很多其他学科没法相媲美的。于是传授或学习物理概念时,若完全脱离物理学史来讲授或学习,将会物理学习流于形式或只能是应对高考,考完也就没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那么也就失去了物理学习的真正意义。此外,把物理学史渗透于物理教学中,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能力,而不是迷信书本,认为书本就是权威,不敢对书本或者老师提出异议。因为纵观物理学史,我们会发现物理学能得到长足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些物理学家们不拘泥于传统理论和传统观念,更不迷信权威和书本,而是大明质疑,并进行有效的实践研究。如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是经过三代物理学家汤姆生、其学生卢瑟福、卢瑟福的学生玻尔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们祖师徒三人都是对前人敢于质疑,大胆创新,既承袭前人的研究成果又突破前人,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使得原子物理学发展迅速,也使得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断地完善。
  三、三维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著名的心理学家赫尔也认为学习首先得有驱动力。而产生驱动力的最好方法就是让学生对学习物理感兴趣,有了兴趣,他们才愿意去探究,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物理学史记载的都是人类探究世界奥妙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不乏真实有趣的故事及趣闻。教学枯燥的物理概念时,教师适时地插入相关的有趣的故事,拉近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增加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并且因着有故事的插入,还能让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减少物理学习的难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讲解讲解大气压强时,我们可插入介绍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讲解单摆时可插入伽利略的相关事迹,他是通过观察教堂的吊灯的摆动,发现单摆的等时性,让学生知道物理现象无处不在;介绍浮力定律时,可介绍曹冲称象和阿基米德称皇冠的故事,等等。
  其次,培养学生科学精神。比观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我们都知道物理学现象的发现发明过程没有一个是轻而易举的,都是经过千辛万苦多方曲折和磨练才被人所认识并接受的。在某种意义上讲,物理学史就是一部科学家献身的历史,几乎所有他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都有伟大的献身科学的牺牲精神。如布鲁诺被送上火刑场只为坚持科学真理;伽利略虽被终身监禁却矢志不移;开普勒为科学献身以致贫病交加,历受迫害,死在讨债的路上;富兰克林为研究雷电而冒险进行“费城实验”等等。教师在教学物理学知识时,把这些伟大的科学家的事例讲给学生听,有助于给学生竖立好的学习榜样,激发他们研究科学献身科学的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实现物理学学习的真正意义。
  总结,新课程改革下,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物理教师可充分发挥物理学史的作用,在教学中加入物理学史,利用物理学史的独特作用来实现新课改的三维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贵溪市贵溪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结合跨武黄高速特大桥工程,介绍挂篮悬臂浇筑连续梁、合拢段施工控制等施工工艺与操作要点,为同类桥梁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本文结合临海高等级公路东台段梁垛河大桥工程实例,根据施工工艺流程详细阐述了主桥挂篮及悬臂浇筑施工方法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就现浇直线段和合拢段施工进行了详细阐述。
采用SBR法处理含葡萄糖和石油烃的人工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在生物处理过程中,微生物首先快速吸附、降解葡萄糖,石油烃类随后也能得到有效降解;在烃类与葡萄糖共存的情况下,微生物在
2016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源生2016乡村音乐歌舞艺术节在昆明剧院、创库艺术区以及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举行,来自云南各地的240多位民间艺人,以及来自美国
S3-1区块凝析气藏纵向上夹层较发育,但夹层普遍具有低渗透,本文深入分析夹层展布、物性特征,并对低渗透夹层与底水锥进关系深入探讨,分析认为低渗透性夹层不具有完全封隔性,
古人说:文如其人,或字如其人。把作品与作者的修养与人格相互联系而进行分析或研究,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的。现在的书法作品固然有不少佳作,但对正楷的漠视却是浮躁心态的反映。我看
课堂教学需要设计,就好比建筑师建筑房屋需要有设计,否则怎能施工?教学设计得巧妙与否,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对站在新课程改革前沿的教师来说,学会用新课程理念设计课堂教学,既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的需要,还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及教学实验活动,对新课程中的探索性教学方式谈几点认识。  一、巧设情境问题,启迪学生思维  教学方式是指师生在课堂
一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赢得了剧场里所有人的掌声,也注定让上海今年的教师节与以往都不同。来自全市各中小学、高校的教师齐聚上海师大霞棐剧院,观看由师大师生共同创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