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5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此促进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现代素质教育工作。本文分析了小学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广大美术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 动手能力
  在小学阶段,美术不是升学考试科目,所以它仅仅被学生当作消遣娱乐的课程,并没有受到重视,而且教师在教学时也是敷衍了事,没有真正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以至于无法保证美术课堂教学的质量,无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应深刻反省这些问题,努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小学美术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美术教学的不足之处
  1.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学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当前大部分学校都不重视美术教学,在课程的安排上和教师的选择上都不是很用心,甚至有不少学校把美术课当成学生的自习课。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小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打击了小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另外,学校过分强调考试课程的重要性,强行要求学生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考试课程中。这样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成绩,但也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抵触情绪,最终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的问题
  因为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学,所以在资源分配上,学校不仅不会向美术学科倾斜,甚至还会挪用美术学科的资源,如把美术课变成自习课、语文课、数学课等。由于学校不重视美术教学,资源供给跟不上,所以教师也不会花费太多精力在美术教学上,只是习惯性地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进行教学。
  在调查中,笔者还发现,目前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师资队伍不健全,大部分学校都通过增加美术教师的工作量来解决这个问题,甚至部分学校直接让其他学科的教师来代授美术。这种做法存在诸多问题,必将导致学生完全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学校必须重视美术教学
  学校对美术学科的轻视严重地制约了美术教学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知,也必然会影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必须重视美术课堂教学。例如学校可以举办美术动手能力竞赛,并且进行重点宣传,帮助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另外,在资源分配和教师能力的培养上,学校也应该尽最大努力满足美术课堂教学的物质需要,从而切实提高美术教学的质量。
  2.教师必须创设积极的教学情境
  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在积极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仅能更好地完成任务,还能从中寻找灵感,突破自我。多媒体能为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巨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播放一些手工制作的教学视频,然后再让学生跟着视频自己尝试操作。
  此外,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美术课的时间,仔细规划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会学生更多的知识,并帮助学生吸收这些知识。如在学生动手制作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多沟通和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好遇到的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比一比谁制作的东西最好,以此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必须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美术教学的责任。通过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其他相关能力,这才是现代美术教学的真正作用。
  参考文献:
  [1]安丽艳.小学美术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5,(18).
  [2]安文瑞.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5,(7).
  [3]刘利利.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南亨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三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验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多种不同的物体,让学生体会观察物体的方法,会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三维空间概念,体验方位知识,培养识图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展空间想像能力,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目的 :对预成纤维桩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对从2011年5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46位采取口腔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本组患者中共有患牙72颗,都采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