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中如何解决“难”学的问题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对高一新生认知水平的分析
  
  高中的物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但是“物理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客观地分析,教学的起点过高,“一步到位”的教学思路是导致学生“物理难学”印象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有的老师在教完“力的分解”后,马上就去讲解大量的静力学问题,甚至去讲动态平衡问题。试想,这时学生对合力的几个效果尚难以完全理解,对平行四边形法则的应用还不够熟练,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困难就可想而知了。这种由于教师的引导方法不当,导致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如此之难,怎么能怪学生呢?如果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地降低高中物理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有感觉到“物理好学”的假象,我们也是成功的。
  
  二、 对教学目标的分析
  
  首先,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譬如,教师在讲解“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时,如果对“相对”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断错误的现象。其次,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创设物理情境、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而有的教师为了增加课堂容量,往往只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地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另外,课堂上也要给学生创设暴露思维过程的情境,使他们大胆地想、充分地问、多方位地交流。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自觉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三、 对教学方法的分析
  
  一是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种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另一种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二是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物理过程的演示动画等视听设备和手段,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物理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形象而生动地模拟表现,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
  
  四、 对训练方法的分析
  
  第一,解题要规范。首先,我们老师要做到规范解题,推理严密,过渡自然,避免思维跳跃。例如:在高一学习摩擦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物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这个题目本身很容易,一看答案就是μmg,老师往往忽略了严格的逻辑推导而直接给出结果,久而久之,学生就形成这样一个思维定式:只要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摩擦力就是μmg,显然这是要不得的。究其原因,还是我们自己首先没有做到规范解题。其次,对学生出现的不恰当或错误的做法要及时纠正,避免一些错误的想法或做法在学生头脑中扎根。老师在平时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看似不重要的细节,要注意规范自己和学生,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习题教学是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习题课要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抛弃“填鸭式”,创设一种问题情景,从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际或实验中的问题切入,吸引学生去思考,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接着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对问题的初步分析,“发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教师代表不了学生,学生的能力必须在亲身的体验和感悟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我们教师应该如何选择习题呢?如果是高一学生,首先习题应具有基础性。其次,习题应该具有针对性,一节课上下来,一个章节复习过后,重点在哪我们的习题就要针对到哪,起到巩固知识点的目的。再次习题应该具有量力性,难度适中,太容易则不易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深度,太难则成为学生“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让学生望而生畏,抹杀学生的自信心,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最后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由“一题”涉及“一类问题”的效果,而不是就题论题。习题也应该把握一个由易到难的逐步上升的台阶,要避免讲授完新知识后,立马把大量的针对该知识点的高考题,搬过来一阵狂轰滥炸,好像难不住学生,就显示不出老师的水平似的。
  (瓦房店市)
其他文献
首先介绍了检测电缆故障的方法及原理并介绍高压脉冲信号源的总体设计方案和组成部分.信号源硬件的主要器件为IGBT驱动模块VLA517和数码管液晶显示模块,设计并实现了信号源的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关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据相当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
文章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和自身优势,提出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
文章简要分析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产生的背景、课程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
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学科基础知识,还要通过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训练,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听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为他们获得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增强记忆力  良好的记忆是学好英语的前提。英语的语言材料大都需要机械识记,但如果把机械识记同理解记忆结合起来,既省力,又容易联想再现,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录音、光盘、多媒体等直观教具,
设计了以微控制器为核心的数据采集子系统,利用GPS接收模块实现子系统的定位,应用GPS模块的PPS输出信号实现数据采集系统的同步采集,选择XBee-Pro(2.4GHz)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数据采集子系统的参数可以实现在线配置。通过野外试验验证,采集系统实现了子系统的定位,数据的同步采集,可靠通信距离达到1600米。该系统可方便代替远距离有线数据采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谱聚类是在给定数据集上用基于图论的方法进行分类,并已广泛地应用于SAR图像分割。自调整谱聚类(self-tuning spectral clustering,简称STSC)方法是一种可以自动确定尺度因子和分类数的方法。本文给出了一种改进的STSC方法,使用熵函数作为自动求分类数的代价函数,使得分类数的计算更加准确和有效,提高了方法的分类精度。实验表明,改进的STSC方法对自然图像、SAR图像的分割
本文介绍了信息社会中信息素质的涵义和国外信息素质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图书馆在信息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资源、技术、环境、人员优势,概括指出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
在使用ASP.NET WebForms框架开发Web应用程序时,开发人员主要的工作就是将控件拖放到页面上,然后发布网站.这种开发模式可以快速的生成Web应用程序,但并没有考虑应用程序的体
系统结合智能家居节能、安全、自动化的特点,设计了智能家居管理系统.利用无线路由器实现局域网和外网监控,在电脑端和手机端上利用上位机进行远程视频观看和控制家用电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