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学校:一个学习化的社区大家庭(六)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yun2008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符号标志的使用
  
  教学目的:基础学校的所有学生都应当理解人们是通过符号系统相互进行交流的。他们探索语言发展的历史、了解交流的目的、学习新的技术、认识大众传播对人际间相互理解能够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他们会发现真诚的人际问真是的交流的关键。
  孩子出生之后就要学习语言。我们大家都在相互交流。这第二门基础课程——符号、标志的使用——把孩子殆尽了语言这个奇妙的世界中,它不仅把语言当作一种基本的技巧,而且还作为一套“符号系统”传授给学生。大多数小学都仅仅教学生运用语言的技巧。学生们是在把语言当作一种工具来学习的,学语法、词性、拼写单词、学习如何写单句或段落等。然而,教师却极少要求学生回头来反思语言这一过程的本身,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以及语言是怎样把人们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但却几乎无人给学生讲述这些。
  在这门课程中,孩子们开始把语言放在社会、历史、伦理道德的高度来认识。在小学的六年级学习过程中,他们会不断地探索这样的问题:“我是怎样学会说话的?”“写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很久以前人们使用那些符号?”“世界上有多少种语言?”“语言在变化那?”“我在电视里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吗?”。
  年龄大一点的学生懂得我们处于不同目的进行的交流:传递信息、劝说、娱乐、互相鼓励。他们还认识到语言既能上海人心也能安抚人心。学生开始懂得了语言的内容又多么的丰富,又是多么的不同,地区与地区之间,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之间的语言存在着差异。学生们还学习方言土语、俗语、班上同学的先辈和亲戚所使用的各种语言。
  在从基础学校毕业之前,学校还带学生们到大众传播媒介参观访问,让他们懂得语言是怎样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塑造着他们的生活的,使他们认识到电视、电影、广告、音乐是如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的。他们开始做出有识别力的判断。到课程结束时,基础学校的学生不仅学会了使用文字,还学会了思考有关文字方面的一些问题。他们接触到了语言史、语言对社会的影响和语言方面的伦理道德。最重要的是,学生懂得了语言是人们之间一种神圣的信任(sacredtrust),而当我们具有了语言所赋有的力量的同时,就应该把诚实(Honesty)作为而我们应当承担的义务。
  
  个体与群体
  
  教学目的:基础学校的所有学生都应懂得,每一个人都是各种不同群体(groups)中的一员,首先是从家庭成员开始,他们还应该考虑,群体组织如何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反过来,我们又如何塑造了组织机构。最后,学生们应获得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我们每个人都是群体中的一员。这是一个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着的事情。任何一个人,从生到死都是由社会群体来塑造的。翻纸,他也在塑造社会群体。大约一百五十年前,拉尔夫?沃尔多?埃默森说:“我们并不是在创建我们自己的世界,而是落入已经建立起来的组织体制当中,并不得不使我们自己去适应这些体制。”
  在上《个体与群体》这门课时,学生们也许应该考虑到:“我生下来时参加的是哪个群体?”“我现在属于哪个群体?”“人们为什么要参加各种群体呢?”“群体是否迫使我做一些我不想做的事情?”“群体是怎样帮助我的生活的?”“成为一个公民意味着什么?”
  《个体与群体》这门课程首先把重点放在家庭上,历史学家威尔?杜兰特把家庭视为人类文明的核心。学生们认识到了家庭这yi9单位在社会中以及在他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他们心目中还有一些他们属于其中一员的非正式群体——在他们居住区或在操场上形成的俱乐部或小集团。学生们开始思考社会社区团体、服务性俱乐部、宗教团体所起的作用。他们问道:“人们为什么用这种方式聚集到一起?”“这些团体对文明的社区有哪些好处?”他们还对需诶奥本身以及他们所在的机构本身进行研究,问:“他们怎样运转的?”“我们学校里有多少个小组?”
  每学年开学时,基础学校的学生们可以列出他们所属的群体,并在这一年当中不断地探讨它们。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以记录他们所属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考虑这些关系是如何对他们产生影响。年龄大一点的学生可以对他们锁住的地区的某一群体进行特别的研究。它是什么时候组成的?谁是头头儿?它的目的是什么?
  如同其他课程一样,《个体与群体》这门课程内容由浅入深。开始只讲一些有关群体、成员方面的知识,到最后需要学生深刻地理解人们是怎样和为什么要建立群体的问题。比如,高年级的同学开始学习公民学。他们懂得了政府是怎样在他们的社区,在全国发挥作用的,学校还向他们介绍一些重要的文献,如《独立宣言》《先发》和《人权法案》。
  到学习结束时,学生们认识到了他们每个人都是许多不同群体的成员,首先是一个家庭的成员。他们开始明白了群体是怎样形成的,了解了一些关于当地和全国性的群体的情况,并对民主传统产生了敬意。人们期待着他们成为好公民,他们自己也懂得了当好群体的一员就意味着他们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也享有权利。
  
  时空意识
  
  教学目的:基础教学的所有学生都应当懂得每一个人—无论他处在什么地方——都有感知时间和空间的非凡能力。通过学习历史和了解人类世代相传的历程,使学生获得时间感。他们将学习我们民族的李胜基和其他文化背景下的各种文化传统。同时也将指导他们在地球上乃至宇宙中的空间位置。
  作为人生存的一个条件,每个人都具有惊人的回顾过去、遇见未来和找到自己在空间中的位置的能力。在开始学学“时空意识”这门课程时,学生们把人类的经验和他们自己的生活相互联系。
  由于有了时间意识,我们都拥有奇异的双向审视的能力——可以回顾过去,预见未来。艾略特是这个样说的:“现在和过去的时间段也许都会在将来的时间段中表现,而将来的时间段则包括在过去的时间段里。”
  通过学习历史,特别是了解考古学的发现后,学生就可以找到一连串的问题的答案,如:“我有多少祖父母和曾祖父母?”“我家的祖籍在哪个国家?”“他们是什么时候离开那里的?”“没够是怎么形成的?”“时间能向后推推移多远?”“我们怎么能知道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呢?”“恐龙生活在什么年代?”“我能有朝一日坐上宇宙飞船吗?”“将来我的子孙会过怎样的生活?”
  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先从会议他们自己成长的历史开始学习这门课,他们很可能先画一棵树来表示他的家庭。他们开始想象他们的祖父母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想象过去——烤面包,自己制作蜡烛,穿着当时流行的服装。孩子们还让老年人给他们讲他们“很久以前”的生活,还在教室机会庆祝各家各户的传统节日。他们还知道了有关自己学校的一些情况,如什么时候建校的,他们所居住的地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人居住的等等。   年龄稍大一点的学生则开始研究他们所在州和地区的历史,以及整个美国的历史。他们还研究本地区的民间传说以及各团体在文化方面对该地区所作的贡献。他们还阅读土著人、探险者、开拓者的传记,了解有关当地领导人和国家领导人的情况。时间意识客车让那个还对将来进行探索。本课程让学生想象他们的子孙将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做一个密封的容器来表示时间,并思考今天所作的决定价格对他们塑造机子和他们的子女的将来有什么帮助。
  在学习空间意识时,学生首先要确定自己在所处的环境中的位置。然后通过学习诸如地理、天文学等传统课程,学会能正确确定自己在地球行星上一级在整个宇宙中的位置。同样,本门课程是针对学生提出的有关这个世界的各种问题而开设的,如:“海洋有多深?”“最近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太阳怎么会升起来?”“河流从什么地方发源?”“为什么山那么高?”“什么是彗星?”在这门课中,孩子们还要学会看地图,使用地球仪。他们要学会百年人当地的一些标记,确定他们自己在所著地区的位置,了解地球上的海洋、大的山脉、洲、大的河流和沙漠。学生们观察星星和行星,还通过望远镜和电脑游戏游览银河系以外的天地。年龄大一点的学生观察太阳系,学习飞行和太空旅行方米娜的知识,把课堂变成“太空站”。
  在这门课学习结束的时候,学生就会掌握关于美国和他们所在地区的历史的核心知识,也了解了一席额地理和天文的常识。他们明白了我们是怎样回顾过去、预见未来,并把我们自己置身于空间之中的。最重要的是,基础学校的学生已经开始感受到了时间这一连续统一体的部分,并对他们所构成其一部分的雄伟壮观的宇宙赞叹不已。
  
  审美观
  
  教学目的:基础学校的所有学生都应当懂得,人人都具有美感,并可以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探索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不同的艺术作品,从中发现艺术对人类的益处,并且掌握一些蕴含着不同文化特点的视觉和表演艺术的形式。
  在人类心灵的深处都具有对美的呼唤,这是人类的一个普遍体验。乐队指挥家默里?锡德林说:“当人们不能用hi的语言表达,当我们的激情无法用一般的方式表达时,人们便会用艺术形式来表达。有的人采取绘画的形式来表达:有的人用舞蹈形式来表达。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用一种超出我们常用的手段来表达自己,这是全人类的一个共同的体验。”
  本门课程——审美观——不仅仅将艺术作为一种基本的工具,它向学生家少的是正规的艺术知识。它回答孩子们可能会提出的这样一些问题,如“为什么不同的乐器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审美是诗歌?”“为什么艺术家要那样画画儿?”“给图画上颜色时可以超出线外吗?”学生发现,艺术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与历史和文化教之融合在一起的人类体验。他们开始认识到艺术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的。
  基础学校的学生是通过观察自己周围的美好的东西而开始美学课的。如,他们观察各种建筑物的造型、落日等。他们观看艺术家工作并讨论他们自己的艺术。学生们还观看著名的画,对其刑事、颜色加以比较。他们还学着自己作曲并学习音乐知识。听完某一中学的乐队演奏之后,基础学校的学生可以进行一次“交响乐旅行”,绕交响乐队的各个部分走一圈,边走边听小提琴,摸一摸弟子和鼓,学习乐器的名称以及了解什么是打击乐器。学生听民间音乐并思考各种文化中所所用的不同乐器。基础学校的学生学习有关舞蹈的基础知识,如舞蹈的历史以及舞蹈的各种形式。他们也学跳一些舞蹈,有事编舞蹈。他们还演出文艺节目或内容比较复杂的戏剧。例如,在上演一个有关海伦?凯勒的节目时,他们就会对聋哑人进行研究,思考怎样做才能演得像一个盲人,怎样通过戏剧再现19世纪在南方成长的经历。
  总之,美学这门课使年轻的学生接触到了正规艺术的知识。通过这门课,孩子们开始了解美学,对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这些美学的形式有了初步认识,并看到它们与历史交汇融合的关系。尤其是,学生们发现,任何形式的“美”都有使人能真实地展现自我,这不仅是一种人们所希望具有的素质,而且也是必要的素质,如果我们要过文明和愉快的生活的话。
其他文献
一堂科学课最大的特点是由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探究活动组成,而一堂好的科学课则在于是否灵活调用了丰富的课程资源,灌注于实验课堂灵动的生命,保证课堂教学的递进式前行。好材料的准备,选择与应用,无疑是诸多老师生成完美课堂的关键,也是学生享受精彩课堂的基础。本文从学生常见的生活材料入手,巧用生活材料,进行有效制作,从真正意义上凸显生命的课堂。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材料运用的价值及其原则    1、小学科学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及其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挑战之一,就是要改革管理模式。学校管理要从以制度管理为主、以规范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为主、以唯一的考试成绩激励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到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以激发激励师生创造性的教与学相结合,以多样化评价、动态性评价为主的弹性管理来。在课程改革中改革学校管理,没有成规可循,需要的是我们每位参与改革实践的校长去创新、去创造,在改革的实践中去尝
一、学习中提高认识,关注学生思想变化尤为重要  在实施课改的今天,在社会不断发展的现在,小学生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价值追求、道德标准乃至美学趣味、时空观念上已经与前几代人呈现明显差异。关注小学生的思想变化,也应该与时俱进,尤为重要。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共同培养和教育。  作为教师,更应深刻认识“心育”的重要性,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一
面对当前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评讲、重批改轻修改的普遍现状,在市教育局的推动下,我们尝试进行“二次作文”。“二次作文”的流程是:出题(出示习作内容)——讲解(习作指导)——学生习作——初批草稿——重点讲评——学生二次习作——作后评讲——学生修改习作。它突出及时反馈,注重评讲后的修改,即让学生进行第二次作文。在“二次作文”的教改实践中,个人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三点:  一、搭建对话平台,让学生放胆写作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应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丰富的教学材料与适度的师生成比例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师生的共同成长,但是,目前在农村,相对集中的中心学校人数也在有升无降,班级名额过多,师生间的交流呈现问答式,学生的探究流于形式。如何在大班额的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效地开展探究活动,是目前科学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做了一些思考和进行了实践。  一、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我们一线的体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积极推动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呢?  一、当前小学生体质现状  自1985年起,我国一共进行了五次全国青少年体育健康调查调查显示。最近20余年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持续下滑,小学阶段(7~12岁)少年儿童的体质令人担忧,集中表现为视力不良检出率居高不下;超重及肥胖检出率逐年上升;学生心肺功能的指标持续下降造成这种现状
科学课程总是将探究作为学习的基础,也是目标和方式。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科学活动时,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探究机会,使他们能够像一个小小科学家一样在实验室工作,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要充分点燃学生的好奇火花,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喜爱的科学活动中,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体会到科学探究带来的全新情感体验。  一、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的特点  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显示,自主探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新课程改革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持续推进。然而,教师如果对课改精神产生理解偏差,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课堂形式的多样性和课堂的活跃性,而忽略了教学的内容,甚至出现了内容服务与形式的本末倒置的倾向,就会产生诸多的误区,隐患重重。  一、误区之一:不注意继承传统教育中有益的东西,盲目照搬国外经验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容易看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为了达
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本文笔者先介绍了小学英语词汇学习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探讨了小学英语词汇记忆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词汇记忆力。  一、小学英语词汇记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语境。我国小学生由于受到学习汉语的影响,在学习英语时还是不去联系语境进行记忆,再加上小学生的听觉还没有完全发育好,这就直接导致他们在读英语单词时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hit读成了[h"],name读成了[nei],类似
小学语文是我们初等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因为为以后的语言表达上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我们的大方向,给予孩子写作的结构框架,让他们学会写作文,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小学生作文教学,笔者根据实际制定了一下几种探讨。  一、透析大纲,与时俱进  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将小学生的写作分解为“写话”和“习作”这也就是让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中正确的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