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与学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chengc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知识固然重要,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目的所在,那么,如何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升呢?笔者认为对学生进行数学题的解题思路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渗透数学学习的思想与方法,让学生在训练中形成解题的技能技巧。
  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笔者把应用性数学问题的教学思路的教法与学法概括如下。
  一、灵感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教会学生捕捉灵感的方法,从而启迪学生的解题的思路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思维能力的体现离不开灵感的顿悟,它是分析解题思路重要的招数。教学中要教会学生认真进行解题过程的分析,找准正确的思维的起点,为灵感的诱发铺设通道。
  例1 某书店开设两种租书方式:一种是零星租书,每本收费1元;另一种是会员卡租书,办卡费每月12元,租书费每本0.4元.小明经常来该店租书,若每月租书数量为x本.
  (1)写出零星租书方式应付金额y1元与租书数量x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写出会员卡租书方式应付金额y2元与租书数量x本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小明选取哪种租书方式更合算?
  解析:该例取材于大家熟悉的生活中的情景,综合考查一次函数、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方程等知识.由题意得(1)y1=x;
  (2)y2=0.4x+12;(3)y1y2时会员卡租书方式更合算,此时x>0.4x+12,解得x>20;y1=y2时两种租书方式一样合算,此时x=0.4x+12,解得x=20.
  二、教师示范解题思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分析应用性问题的解答方法
  解答应用性问题首先要审题,找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未知的未知数,然后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运用记忆、联想、分析、归纳、推理和判断等思维方法,寻找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再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审题,在易忽略的关键字句下做记号。
  例2 小华家与市体育训练中心相距1000米.某天小华去体育训练中心时忘了带事先准备好的茶水杯,走了一段时间才想起,于是返回家拿茶水杯,然后加快速度赶到体育训练中心。下图是小华与家的距离y(米)关于时间 x(分钟)的函数图象。请你根据图象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小华走了多远才返回家拿茶水杯?
  (2)求线段AB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3)当x=9分钟时,求小华与家的距离。
  分析:本题以同学们上学时的情景为素材而编制的一次函数应用题,此题背景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又以图象的形式给出信息,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象,理解每一段图象所对应的实际情景。图象上从0到2分钟,离家的距离越来越大,表示的实际意义是去的路上;从2分钟时返回家中拿茶水杯;从5到10分钟,表示又离家到达体育训练中心,利用线段所在直线的函数解析式, 当x=9代入即可得到小华与家的距离。
  解:(1)200米,
  (2)设直线AB的解析式为:y=kx+b.
  由图可知:A(5,0),B(10,1000),5k+b=010k+b=1000
  解得k=200b=-1000,直线AB的解析式为:y=200x-1000.
  (3)当x=9时,y=800(米),
  即t=9分钟时,小华离家800米。
  三、在教学中加强一题多解的思维训练,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增强灵活解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打破传统的思维习惯,在求同思维和习惯思维的传授中,还要让学生学会求异思维,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心智技能的形成。各种思维都是在问题情境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应用性问题的教学中创设积极思维的问题情境,给学生开启多种解题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很好的做法。
  例3 如图,已知O是正方形ABCD内的一点,∠OBC=∠OCB=15°,
  求证:△AOD是等边三角形。
  思考一: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
  证法一:连接AC,延长BO交AC于E,连接ED.
  易证△BEC≌△DEC.
  ∵∠DEC=∠BEC=∠ABE+∠BAE=120°,
  ∴∠OED=360°-120°-120°=120°.
  ∴∠EOC=2×15°=30°.
  又 ∠ECO=45°-15°=30°,
  ∴OE=CE.而DE=DE,
  ∴△OED≌△CED,
  ∴ DO=DC,同理AO=AB,
  ∴△AOD为等边三角形。
  四、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驾驭数学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不要一味地把自已设定好的思路强加给学生,要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与学生思维同步,产生共鸣,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可以及时查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障碍,找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困难与症结所在,才能进行有针对性地教学,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方法思路,为学生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一、导入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中往往有这么一种普遍现象:有的教师一上课就能很快把学生的思绪从课间十分钟吸引到课堂上来。有的教师需要较长时间的引导,仍得不到学生的积极配合,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也使预想的教学设计难以完成。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可见,要成功的上好一堂英语课,就必须要有一个精彩的开端。  二、对导入的要求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注意课内时间的分配,将内容精简、
语文趣例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还能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平等化、友好化、民主化,让学生在语文趣例中得到实惠。要想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
“主体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手段,以体验课堂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情况,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有效训练,获得能力的发展。因此,要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学情量化是通过教师在课前或教学实践中,采用有效的沟通、提问、答卷的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进行一定的深入了解;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具体掌握程度进行下一步教学
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如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服饰等细微处)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片段、场面气氛等进行具体、细腻、生动、逼真的描写。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一方面有助于烘托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主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本中的细节描写,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进而提高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两极分化现象极为明显。尤其是在城乡学校之间,由于学校资源的分布不均,学校校本课程的教学严重失衡。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家长对孩子受教育的条件越
舞蹈是一门平等使用空间、时间和动力的艺术.《舞蹈概论》是现代舞蹈理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著作.本文以《舞蹈概论》的作者约翰马丁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分析其在舞蹈美学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给学生一个研究的对象,让学生深入地了解这件事物的时候能自主的学习大量相关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是一种给予学生一个学习目标,学生能根据自身的特色自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一次激烈争论引发了我的一点思考。那是学生在阅读新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24页“阅读与思考”栏目中的《容器中的水能倒完吗》(下称“文章”)一文后,对“容器中的1升水是倒不完的”这一结论表示怀疑,学生们展开了七嘴八舌地展开讨论:“如果真的倒不完,那我们岂不是不缼水了?”“怎么可能,只要坚持到底,最后肯定会倒完的,难道这个容器是聚宝盆?”“愚公连一座山都可以移走,我们却倒不完1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