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知识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m9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是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学习化学的最终目标是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起到指导和借鉴的作用。实际上,学生在课本学习的知识是一个整体上的知识点,为此,将课内知识运用于探究性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既可以巩固课内知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可以在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下面笔者谨举几个例子来说明课内知识在探究性实验中的应用。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对纳米改性彩色EPDM防水卷材制造的技术途径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取消炭黑后EPDM的补强以及纳米材料在胶料中的分散问题.此外,一种纳米改性的复合颜料使该产品具有优异的保色性.
1概述可编程控制器PLC是专门为工业自动控制而设计的新型装置,它具有功能强、编程简单、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在现代工业自动控制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与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分组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广泛采用。采用这种学习方式的课堂人人参与、组组互动、合作竞争,不时会有智慧、思维碰撞的火花闪现。那么,怎样才能发挥语文课堂分组教学的优势,实现语文教学效果最优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搭配,合作互补    分组学习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分组,使组员能够
1屋面系统分类2001年美国首次按照屋面的坡度将屋面系统分为低坡度屋面系统、双坡度屋面系统和陡坡度屋面系统(见图1).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
在江苏实行“五严”规定以来,在大力推行回归教育本位的背景下,以往那些靠熬时间、拼体力来提高成绩的学校教育模式必然要加以改变。这也给许多学科带来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课时紧张,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必然选择。因此怎样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正是化学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化学课堂时间内高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同时又
2015年10月30日19时26分39秒昌宁发生ML5.1地震,收集地震前90天云县地震台潮汐形变观测资料,利用倾斜固体潮Nakai拟合检验方法行处理与分析。结果发现,在该地震发生前2—3个月,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