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ao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我国进入封建社会起,百年长期存在着朝廷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相互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来说,一个封建朝代统治时间的长短,重要决定于该封建王朝处理上述这一矛盾关系的政治手段上。唐朝藩镇割据所造成的强枝弱本均为这一矛盾的具体写照,由此使得唐王朝逐渐由强盛走向衰弱。基于此历史背景,本文通过阐述唐朝旌节发展溯源,对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展开探讨。
  关键词:唐朝;节度使;旌节
  作者简介:戚明亮,男,汉族,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一中学生,研究方向:历史。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01
  引言:
  我国唐代开始设立地方军政官员,因为册封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一词很早便出现,意思是节制调度。旌节是唐朝朝廷赋予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象征。不论是唐朝朝廷还是地方政权均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唐朝节度使形成时间及其发展历史与节度使旌节制度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由此可见,对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开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唐朝旌节发展溯源
  在现代留存的关于唐朝典籍、诗歌文集中存在大量描述旌节的文字信息。例如,对节度使持节的描述,诸如有:刘禹锡《酬太原令狐相公见寄》——“衣冠南渡远,旌节北门雄。”刘禹锡《和令狐相公入潼关》——“寒光照旌节,关路晓无尘。”等等。又如,对将帅出征持节的描述,包括有:李白《发白马》——“将军发白马,旌节度黄河。”韦渠牟《步虚词十九首》——“召岳驰旌节,驱雷发吏兵。”高适《三君咏·郭代公》——“拥兵抗矫征,仗节归有德。”等等。有关唐朝旌节的形制,同样可结合唐朝留存下来的相关记载进行了解。如韩愈在《魏博节度观察使沂国公先庙碑铭》中所述:“告庆于宗,以降命书。旌节有韬,豹尾神旗。櫜兜戟纛,以长魏师。田侯稽首,臣愚不肖。”结合现代考古发现的实物记载而言,与上文所描述的大致相符。唐朝旌节涉及到多个方面,且主要包括有节制军事、出使、礼仪等。其中,节制军事,主要包括有优待奖赏武将、巡边殊俗等;出使用节,依据出使目的不同,可划分成册拜、外交、和亲的呢过;礼仪用节,通常包括有皇家典礼、册封官职等[1]。
  2.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
  2.1唐朝节度使概述
  “节度使”一词很早便已出现,意为节制调度。唐朝节度使发展起源自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在军队出征时,持节都督被作为军队统帅,军队屯驻时则是军区指挥官,掌握着对统领的将士及州郡长吏的节制及生杀大权。对于唐朝的军事制度而言,继承是其表现出的一项主要特征,前朝在重要地理方位设立都督府,伴随府兵制的崩坏及西北部边防形势的日益严峻,唐朝逐步展开对地方军政长官的设立,因为在册封官职过程中,朝廷赐以旌节,所以称之为节度使。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贺拔延嗣被朝廷册封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由此贺拔延嗣成为我国历史上首位节度使,河西潘镇也成為唐朝首个潘镇。进入唐玄宗年间,朝廷加快了对潘镇的设立进度,到天宝年间,总计已设立有10个潘镇10个节度使。潘镇是唐朝至关重要的军事要地,潘镇的统帅即为节度使,节度使不仅手握重兵,同时还兼管管理屯田的营田使,及管理军需的支度使[2]。天宝年间之后,又获得了对道监督州县采访使的掌管权力,一时间在军事、财政、人事等方面均不受朝廷所控制,进而逐渐发展成藩镇割据,这也是加剧唐朝灭亡的一大原因。
  2.2唐朝节度使请授旌节制度
  针对唐朝节度使请授旌节,可展开多个不同角度的划分。例如,从节度使请授旌节角度而言,可划分为上表请授旌节、辞兵部赴镇、据礼仪迎取旌节等内容;从朝廷册封角度而言,可划分为中使赐节、任命建节、特定机构草制诏书等内容。作为唐朝藩镇军队的统帅,节度使的请授情况还受到藩镇实际情况的一定影响,换言之,对于朝廷依附关系的强弱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结合张国刚对唐朝藩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而言,唐朝一系列藩镇与朝廷关系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唐朝藩镇割据主要发生于河朔,且河朔的割据主要集中于范阳、成德、三镇。除此之外,很大一部分藩镇,即便同样有重兵驻扎,也并非唐朝的赋税之地,也存在不断的动乱,但他们均属于唐朝掌控下的地方政权,他们的节度使册封、调任均取决于唐王朝。由此也进一步表现了唐朝藩镇割据的区域性。所以,结合唐朝藩镇与唐王朝统治关系的种类来说,可将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划分成两大系统,也就是以河朔藩镇割据为代表的藩镇节度使旌节请授系统,和以中原型、东南型等为藩镇为代表的藩镇节度使旌节请授系统[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唐朝节度使旌节制度分析,充分印证了唐朝中后期中央集权遭受到极大削弱,为了巩固政权,唐王朝不得不向地方放权,而地方分权发展至一定水平后,势必会威胁到朝廷集权。因而,现代社会相关人员应当切实加强对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依托从官职制度的角度认识我国封建社会朝廷与地方矛盾关系的转变,有效吸取历史经验及教训,促进现代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魏迎春, 郑炳林. 敦煌归义军节度使承袭制度研究(上)——张氏归义军节度使的承袭引发的有关问题[J]. 敦煌学辑刊, 2017,16(01):01-11.
  [2]蔡杰艳. 对插图《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的解读[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 2017,09(z3):92-94.
  [3]拜根兴. 唐泾原节度使刘昌纪功碑考述——兼论唐代纪功碑功能的演变[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9(02):57-65.
其他文献
目的: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衍生物,是一种前体药物。它经肠道吸收后85%被酯酶水解为无活性的羧酸衍生物,一小部分被细胞色素P450单加氧酶系转化为有活性的巯基化合物
摘 要:吴惟明是明万历年间徽州著名的商人、鉴藏家和刻书家。他“贾而好儒”,文行于世,所刻之书流传广泛。又喜好收藏,与焦竑、韩逢禧、董其昌、冯梦祯、王肯堂等文人交往甚多,常进行书画鉴赏活动。其所刻《逸初堂法帖》摹刻精良,为世所重。但是吴氏一生无著述传世,相关史料对其记载也较零散。本文结合文献,着重考述其家系和“名字”混淆问题。  关键词:吴惟明;徽商;名字  作者简介:高树浩(1992-),男,汉族
摘 要:当代草书从实用性转为艺术性,使得书家在书法创作过程中更多的追求情感的宣泄以及作品的整体视觉冲击力。表达在书法创作中即书写性、抒情性、趣味性与融合性等几大方面。  关键词:当代草书;特征;艺术性  作者简介:陆佳娜(1994-),女,汉族,山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书法方向。  [中图分类号]:J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5--
摘 要:语言环境是词义得意准确阐释的重要因素,词义是语义的重要方面和基础组成部分,依赖语境而存在,其发展演变总是随着语境的发展演变而发生变化。在交际过程中,往往由于语境的不同,词义的实际意义便会发生变化,故而语境的限制性对词义阐释的影响极大。本文以语境的限制性特征为切入点,论述了语境的限制性特征对于词义阐释的影响。  关键词:语境;词义阐释;语境的限制性特征  [中图分类号]:H136 [文献标识
摘 要:唐寅,“吴门四家”之一,仕女画风貌独特,思想性和精神性之深刻令人赞赏。唐寅身世背景不幸是造就他绘画品格重要因素之一。顾恺之绘画理论和思想也是铸就唐寅绘画面貌一大因素。本文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完成对唐寅仕女画悲情色彩研究。  关键词:唐寅;仕女画;悲情色彩  作者简介:陈亚涛(1992.10-),男,河北省邯郸市魏县人,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画。  [中图分类号]:J2 [文
目的:探讨血氧功能成像系统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价值,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乏氧诱导因
摘 要:李贽作为明代中后期的“异端”人士,是中国历史上令人瞩目的思想家,他对许多问题都有不同于时人的见解。本文基于李贽的独特个性,分析他提出的圣凡平等、侯王与庶人平等、男女平等的新观念,李贽提出的这些观点石破天惊,对后世之人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李贽;平等;个性  作者简介:王林(1993.7-),女,汉族,重庆人,硕士研究生学历,现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  [中图分类号]:B248 [文献标
目的: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多种代谢成分异常聚集的病理状态,包括腹型肥胖、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高血压及糖耐量异常。它以多种心血管性危险因素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