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is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应用性强。本文主要分析该课程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教师要求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采用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设计教学内容,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使用,考核方式的转变,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探索适合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现代汽车行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汽车检测、故障诊断、教学改革
  一、课程的背景与特点
  在国内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情形下,作为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行业从品牌、车型服务对象到服务维修的作业形式等各个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产品和装置在现在车型上的应用和普及,汽车检测维修行业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汽车维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向着高质量、高技能的方向发展。有专业理论知识,能在汽车维修生产过程中独挡一面解决技术难题、保证质量、提高产量的人员是当前最为抢手,最为紧缺的人才。因此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教学也必须跟上汽车行业的发展和维修技术的进步。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是一门理论综合性和实践运用性都很强,涉及知识面较广 ,融《汽车构造及工作原理》、《汽车电气设备与工作原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的相关内容为一体,学习时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通过反复的实践验证,培养学生利用检测设备进行汽车故障诊断并排除故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汽车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检测诊断方法与设备不断涌现并逐步应用于工作中。与此发展状况相比,现行教材的的知识结构与内容显得有些陈旧,教材中一些检测方法与检测设备已经淘汰。例如部分教材中还存在化油器、分电器等早已淘汰的内容。
  (二)实践教学不足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的实训课程都是以演示汽车故障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测量一些简单、常规的参数。并没有营造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学习空间。
  (三)考核方式不合理
  理论部分的考核内容很单一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简答题都能从书本上找到标准答案,很少采用运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考核方式。实践部分的考核基本上都是老师布置一题目让学生完成规定的检测项目。这样的考方式也没有达到检测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这样的考核对于学生适应社会还有很大的差距。
  (四)教师实践能力缺乏
  大部分从事高职教育的老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基本没有实践经验。还有一部分教师来自制造企业,他们有很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但缺乏维修经验。真正具备丰富维修经验的人学历又偏低、表达能力又有限。所以要把课堂与实际故障诊断与排除接轨有很大的难度。
  三、课程的教学改革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新型材料在在汽车上的大量应用,汽车维修人员很难完全凭经验成为优秀的高级维修人才。同时,汽车检测的实践性、综合运用性很强。与之相适应的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使课程符合企业岗位能力的需要,在实践技能上进行提升,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教材要不断更新。汽车产商为了争夺市场不断的研发汽车新技术,优化汽车的控制系统提高汽车的性能,这些变化都会给汽车故障诊断带来技术上的革新。教学的内容一定要跟上汽车发展的步伐。这样才容易实现课堂与实际工作接轨。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只讲理论很空洞,只做实训很迷茫。在教学方法上应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最好的方法是在教学环境满足的条件下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例如: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故障检测。首先通过多媒体介绍和展示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作用、常见故障以及曲轴位置传感器发生故障后发动机所表现出来的故障想象。然后现场设置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让学生观察发动机的故障现象。最后介绍曲轴位置传感器故障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流程将故障排除。针对曲轴位置传感器可能出现的或者是维修过程曾经出现过的故障尽可能的模拟出来让学生独立完成故障排除。每个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实训内容写好实训总结。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不仅仅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考核是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种适合课程的考核方式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这门课程有它的特殊性。它要求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要考核理论的掌握情况还要考察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考核的方式就应该是理论部分考核汽车故障的原因分析、正确的诊断方法以及实用的诊断流程。实训部分的考核应该是学生通过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制定诊断流程通过正确的诊断方法排除故障。实训部分的考核一边操作一边完成考核的作业单。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诠释理论结合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质也能够达到课堂与工作的完美接轨。
  (四)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各项新技术不断应用于汽车,各汽车厂商不断推出新的车型。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发展也与汽车技术的发展同步进行,这使得公开出版的教材滞后于新技术的应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传授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必须紧跟汽车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准确地把握汽车应用的最新技术、检测方法等介绍给学生。这就需要最新的技术及时的补充到教学中去,也要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需要加强校企合作交流,高校教师随时要参加企业的新技术培训,把学习的成果用于教学实践,这样才不会落后于时代。
  四、总结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检测设备结合汽车知识来分析诊断汽车故障。该课程对学生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样一门内容覆盖面广、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只有做到教学内容与汽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关;教学方法得当;考核方式起到促进学生学习和检验学习效果的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用真实的故障来教学实践实现课堂与工作的接轨;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提高课堂的质量培养出符合现代汽车行业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洲.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教学改革的认知与探讨[J].新课程研究.2009(156):146-148.
  [2]焦洪宇.李英.張凯.孟洁《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12):106-108
  [3]刘新平.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的改革实践[J].农机化研究.2004(9).
  [4]桑楠.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课程的教学探索[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09)
  [5]陈松利.冬梅.刘树民.交通运输专业汽车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科学社会版).2012.4(14):131-133
其他文献
随着野生动物饲养业的蓬勃发展,野生动物的野外资源却呈下降趋势,甚至有些物种已达到濒危程度。国家法律禁止捕猎和利用濒危的野外资源,但鼓励人工饲养种群的商业化利用。这引起
本文主要根据GenBank已公布的兔防御素NP-1基因和猪防御素pBD-1基因序列,分别选用原核或真核高效表达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以期在大肠杆菌或COS-7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为进一步
  本课题以N-甲基-D-天冬氨酸(NMDA)为试验材料,以“杜洛克×长白×大白”肥育猪为试验对象,研究了NMDA对肥育猪生长性能、胴体组成和内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了NMDA对生长激素
本文对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中国美利奴高山型超细群体细毛羊的血液蛋白Hb、Tf、Alb、Es位点,微卫星MCM218、BMC1009、BMS1248位点进行了遗传分析。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
摘 要: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软实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我国,"中国梦"与高校校园文化是软实力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二者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以"中国梦"作为指南和方向,而"中国梦"引领作用的发挥,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在"中国梦"的引领下,对高校校园文化载体建设进行探索,需对校园制度文化载体建设、传统校园文化建设和物质文化平台建设、进行强化,加大力度开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