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课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它是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本文结合自己平时的信息技术教学,从五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二、教学过程要理论、上机相结合;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觉学习;四、狠抓键盘指法训练;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操作规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兴趣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57-01
信息技术课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它是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可是还有一些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微机课,教学生打打字就行了,反正也没有统一教材,没有进度。我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我想具体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例如,在教学《初识PowerPoint》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今天我们要去蓝猫剧场看演出,请同学们特别注意,剧场里的各种‘人物’和‘道具’”也许听到这里学生会有疑惑“怎么回事,这可是计算机课呀!”但这就是传授知识的契机,正如古人说的:“学志于思,思起于疑。”电脑房鸦雀无声,无数只可求知识的眼睛盯着你,这时老师就可以把关于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情境的设计是多样化的,如“和电脑一起唱歌”“和电脑进行比赛”等等,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总之,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愿意学、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教学过程要理论、上机相结合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是“纸上谈兵”这种教学模式所行得通的。但也绝非节节上机,应有重点、有选择的安排理论课。比如开学的第一节信息课,作为教师可以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对于上机课而言,就要求我们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我的教学多数是从“任务”入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
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觉学习
在计算机教学中有一部分理论性内容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而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更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以娱乐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单击、双击、拖动)显得极为笨拙,而强迫其练习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让学生玩“纸牌”游戏,在翻牌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又使学生熟练了计算机操作。
四、狠抓键盘指法训练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和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成为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而键盘的指法训练又是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可谓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应常抓不懈。但是,应杜绝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作法。我的作法是:新授阶段(1)要掌握基准键及各键位置:画键盘、背键盘(2)熟悉手指分工:课件演示、拼图连线练习(3)熟练击键时的要领:课件演示、个别辅导。练习阶段:每节上机课前1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键盘指法检测:开始的1—2分钟用于指法热身练习,其后的8分钟用测试软件进行英文或汉字录入比赛(测试),并做有记录;最后的1—2分钟用于测试小结。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表扬本次比赛前10名或达到本阶段训练标准的学生,并纠正不规范操作。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它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画图一单元,与美术学科整合,让学生把美术课上的作品再搬到电脑中来,让他体会两者的不同,以促进他更好地来学习画图。上网查找资料,与语文学科整合,让他们搜索相关内容,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达到爱学,想学的目的等。总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操作规程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一定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英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要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教育学生不浏览不良信息,不沉溺于虚拟空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向学生介绍鼠标、键盘、硬盘等硬件的性能、正确的操作规程及违观操作所造成的危害,这对于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严肃的学习风气,迅速提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北朝鲜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兴趣 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157-01
信息技术课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中已是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它是集知识性、技能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学科。可是还有一些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微机课,教学生打打字就行了,反正也没有统一教材,没有进度。我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在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下面我想具体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小学生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计算机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来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例如,在教学《初识PowerPoint》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今天我们要去蓝猫剧场看演出,请同学们特别注意,剧场里的各种‘人物’和‘道具’”也许听到这里学生会有疑惑“怎么回事,这可是计算机课呀!”但这就是传授知识的契机,正如古人说的:“学志于思,思起于疑。”电脑房鸦雀无声,无数只可求知识的眼睛盯着你,这时老师就可以把关于PowerPoint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情境的设计是多样化的,如“和电脑一起唱歌”“和电脑进行比赛”等等,驱动了他们的好奇心,接着进入新课的讲授,学生便很容易接受了。总之,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愿意学、喜欢听。学生的质疑、求知欲望就被激发起来了,作为教师当然就可以顺水推舟,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了。
二、教学过程要理论、上机相结合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是“纸上谈兵”这种教学模式所行得通的。但也绝非节节上机,应有重点、有选择的安排理论课。比如开学的第一节信息课,作为教师可以结合典型事例(最好辅以相应的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并从中感悟到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出学习的欲望。对于上机课而言,就要求我们老师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和尝试,使他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我的教学多数是从“任务”入手,学生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归纳问题”等一系列过程来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
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觉学习
在计算机教学中有一部分理论性内容是相当枯燥乏味的。而教师应特别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更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我在教学中大胆引入游戏,却不是以娱乐为目的,而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例如,小学生刚开始操作鼠标(单击、双击、拖动)显得极为笨拙,而强迫其练习必然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如果让学生玩“纸牌”游戏,在翻牌的过程中,学生熟练了单击操作,在移动位置时,又巩固了双击和拖动操作。这样一来既增强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又使学生熟练了计算机操作。
四、狠抓键盘指法训练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已经和读、写、算等基本能力一样,成为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而键盘的指法训练又是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可谓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应常抓不懈。但是,应杜绝把信息技术课上成打字课的作法。我的作法是:新授阶段(1)要掌握基准键及各键位置:画键盘、背键盘(2)熟悉手指分工:课件演示、拼图连线练习(3)熟练击键时的要领:课件演示、个别辅导。练习阶段:每节上机课前10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键盘指法检测:开始的1—2分钟用于指法热身练习,其后的8分钟用测试软件进行英文或汉字录入比赛(测试),并做有记录;最后的1—2分钟用于测试小结。教师在小结中要注意表扬本次比赛前10名或达到本阶段训练标准的学生,并纠正不规范操作。
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了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造素质的人才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它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利用它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同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如画图一单元,与美术学科整合,让学生把美术课上的作品再搬到电脑中来,让他体会两者的不同,以促进他更好地来学习画图。上网查找资料,与语文学科整合,让他们搜索相关内容,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达到爱学,想学的目的等。总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
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操作规程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除了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一定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尤其在英特网发展迅速的今天,更要注意进行计算机使用的道德规范教育。教育学生不浏览不良信息,不沉溺于虚拟空间。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向学生介绍鼠标、键盘、硬盘等硬件的性能、正确的操作规程及违观操作所造成的危害,这对于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计算机,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形成严肃的学习风气,迅速提高水平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作为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多学习、多钻研。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加得心应手。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北朝鲜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