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专业课教师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来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xing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要求下,我国正奋力打造新文科,以此加快文科人才培养,提升国家文化实力.而课程思政作为践行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举措,与新文科建设有着同向同行、协同发展的思想基础.基于此,专业课教师应当秉持新文科打破学科壁垒、赋能文科育人的思想,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其他文献
我是张远山老师今年出版的新书——《思想真的有用吗》《寓言的密码》的策划编辑,也是天喜文化这部《庄子复原本》的外校.可是我到这里来,第一身份是远山的读者.
期刊
傅连暲是我党著名的红色医生和医务工作领导者.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全力救治红军伤病员,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更是毁家纾难,进入中央苏区,创建了中央红色医院和红色医务学校, 是红色医疗卫生事业的主要开创者之一.抗战时期,他担任中共中央卫生处处长,负责领导党的医疗卫生工作,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在擘画党的整个卫生工作的同时,他具体负责创办了中央医院并担任院长,通过在设施设备、师资人才等方面的建设,这所医院成为各根据地中最为先进的模范医院.在患者诊治、人才培训、卫生宣传等方面都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期刊
谜题电影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后,在电子游戏、音乐MV、漫画等新媒介的影响下,呈现出非线性、碎片化的叙事特征,给观众带来了一种解决谜题的智性快感以及想象力主动参与的游戏沉浸体验.这种心智游戏体验是数字媒介时代“想象力消费”的重要体现,观众在观看谜题电影时,空间想象力发挥了重要的数字空间导航作用,并且在解码“何为文本现实世界”的谜题之中不断进行世界“虚构的再中心化”想象,从而产生空间沉浸体验.与此同时,观众的“分裂主体”通过想象,既沉浸于文本世界,又与其保持着审美距离,反映出当下电影接受在观赏心
红色家风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岁月积淀形成的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基本生活样态.以高远的共产主义理想、深厚的家国情怀、高尚的道德品质、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为主要标识的大众文化,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党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生动的革命实践和丰富的奋斗智慧,从教育路径、家庭路径、制度路径、媒体路径四个方面为中国共产党人百年红色家风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孕育于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本文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概括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意蕴,并尝试以此为视角,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建构——对内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外强化以“一带一路”为载体和引领的文化传播与建设.此外,积极拓展传播渠道,提高外交话语权,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充分展现中国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秩序的大国责任与大国风范.
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诞生了一批红色经典,电影《英雄儿女》就是其中的代表.影片塑造了从志愿军普通战士到高级指挥员的人物形象,其中王成、王芳、王文清更是让人们耳熟能详,王成那句“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呐喊,仍让人们热血沸腾.作为王文清原型的开国少将王直,在其回忆录中对《英雄儿女》人物原型有过专门描述,让人耳目一新.
期刊
一rn唐代陆羽(733—约 804)所撰《茶经》是中国茶文化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可以说,《茶经》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茶道的确立,也宣告茶史上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rn据沈冬梅《茶经校注》的研究,《茶经》大致在唐上元二年(761)之前脱稿,广德二年(764)后曾作修改,最终于大历十年(775)定稿.此书问世后首先在陆羽的朋友圈传阅传抄,并且极大推动了饮茶在唐朝的风行.大约与陆羽生活于同时期的文人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说:“楚人陆鸿渐为《茶论》(应为《茶经》之笔误),说茶之功效并煎茶
期刊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端口向前延伸,这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三大规律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需求.因此,应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体制机制、育人环境着手,进一步优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自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以来,我们都有隔离的经验,无论是政府为防止疫情扩散推行的措施,还是个人因为担心受到感染、自我保护而闭门不出,“保持社交距离”已成为一个广泛流行的新词,反映一种普遍的生活经验.疫情对国计民生有极大影响,这自不待言.仅从个人的角度说来,人都是社会的动物,其本性就希望与其他人接触交往,所以长期隔离,不能与亲朋好友见面相聚,在心理和身体方面,都可能对人产生伤害,这也可以说不言而喻.
期刊
马克思、恩格斯自然实践观强调自然与实践之间的动态平衡,大自然与人类探索在时空上要不断实现共同进步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自然实践观反对“异化”,主张保证和实现人的劳动创造才能,其核心追求是人的发展和幸福;马克思、恩格斯自然实践观反对“终极真理”,对于宇宙生命与人类生命的存在与发展的认识从不故步自封,其基本原则是辩证思维;马克思、恩格斯自然实践观反对“生存斗争”至上,认为它不是生命之间的唯一形式,其理想目标是在实现生命共同体基础上实现世界共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自然实践观的当代启示:使人的劳动本能与历史作用在